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业研究之:2014一场“非标”的竞赛

(2014-09-02 19:46:24)
标签:

股票

-by  草帽路飞

1、滚滚而来的“非标”大潮

        招商、民生、兴业这三家银行过去几年各自在零售、小微、同业这三个领域深耕,具有了先发优势,几年业绩曾各领风骚。2013年之前,说起投资银行股,必然要先提这三家。

但2013年伊始至今,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几家一向低调的银行突然上位,与上述三家银行平起平坐,一下子高端上档次了,原因何在?

曾几何时,浦发、中信因为是典型的对公银行,利率市场化初期,人们担忧其对公业务利差会首先受到冲击,因此不受待见,不料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第一波被利率市场化冲击的竟然是零售!公众愕然。神情未定,小微坏账开始暴露,民生试图去转做同业,招商扬言要进军对公,兴业则悄然玩起了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不等我们思考“非标理财”、“非标债权”又相继滚滚而来,势不可挡。

从“零售”到“小微”,从“小微”到“同业”,从“同业”再到“非标”,这一次,浦发和中信赶上了。

 

2、非标债权资产及其分类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就是除去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证券以外的,未公开上市交易的债权性资产。

        银行体系的非标债权资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投资项下的非标债权资产、同业项下的非标债权资产和表外非标债权资产(分类不够严谨,但基本已概括)。其中,投资项下的非标主要为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的“资金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同业项下的非标主要为买入返售项下的“信托受益权”,表外非标则主要是表外理财对应的“定向资管计划受益权”等一些银证、银信合作类理财产品。

 

3、“监管套利”下产生的非标债权资产及其优势所在

3.1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

        没错,和大部分金融创新一样,非标债权资产产生于监管套利,法无禁止即为可。始作俑者自然是同业之王的兴业银行。2012年之前,兴业银行因为有了银银平台,同业负债滚滚而来,为了找到可以与之匹配的同业资产,兴业开始大做期限错配的买入返售债券投资,不料期限错配很快被监管叫停,在买入返售业务中尝到甜头的兴业银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创新想法: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关于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的相关科普知识,这里不再赘述,简单点说就是通过信托受益权,一笔原本受到政策限制无法发放的贷款,可以绕道信托机构、乙方银行、丙方银行最后回到甲方兴业银行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下,变成了合法的同业资产。相比普通贷款项目,买入返售项下信托受益权贷款有如下优势:

a.可以向政策禁止的行业发放变相信托贷款;

b.银行可以收取较普通贷款更高的贷款利息;

c.可以获取额外的中间业务收入;

d.占用更少的经济资本;

e.绕过存贷比监管;

f. 信托公司参与贷款全流程,在押品落实、资金监控、逾期催收等方面加强控制,可一定程度上增强风险控制能力(这一条见仁见智不展开说明)。

       哪里有猎物,哪里就会引来众多的猎食者。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无疑是一块大大的肥肉,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闻讯而来,纷纷大作特作起了买入返售项下的信托受益权,2013年末三家银行买入返售项下信托受益权资产均超过了1500亿元的规模。

正当浦发、中信、光大等一批后知后觉者准备磨刀霍霍之时,猎人来了­­——2014年5月16日五部委联合下发了127号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按照文件规定,流动性较低的金融资产不能作为买入返售的标的,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突然熄火,被迅速叫停了。

3.2资金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兴业银行在大作同业项下非标债权资产的同时也大量介入了投资项下的非标债权资产,并将其隐藏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下和“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的“资金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之中,2013年中期,兴业银行的投资项下非标债权资产已经达到2900亿元。

与“同业项下的非标”相比“投资项下的非标”唯一的劣势便是需要计提100%的风险权重,与普通贷款一样需要消耗核心资本,但与普通贷款不同,其仍然可以绕过贷存比的限制。同时投资项下的非标债权也缩短了贷款发放的链条,省去了复杂的银行三方协议和暗保的抽屉协议,直接和信托公司合作,节省了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这一次跟在兴业银行屁股后面首先觉悟的是浦发银行和光大银行,或许是早就料到了同业项下的非标必然受到严厉监管,宁肯消耗核心资本,浦发还是在2013年中期配置投资项下非标债权资产达到了4000亿元。光大银行在2013年中期的投资项下非标资产也达到了2600亿元,但有些时候我们只能猜中故事的开头,却很难猜到故事的结尾,2013年末和2014年中期光大银行因钱荒和海外上市等一些复杂的原因停止了非标债权资产的扩张,其业绩也就一落千丈,令人唏嘘。所以我们只能称其为这场“非标大潮”中的先烈,而笑到最后的是浦发银行。

3.3非标理财

2014年中报公布,靓瞎大众双眼的是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如果稍具慧眼,你便会发现中信银行的拨备前净利润增速与前三者一样光亮。2014的大赢家为何是平安、招商、浦发和中信?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处在这场“非标大潮”的最前沿。具体数据我们在下一节罗列。一个有意思的转折是,2014年中期浦发银行的表内非标(含同业项下和投资项下)仅比2013年末增长了8.2%,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远逊色于其余三家动辄百分之几百的增幅,但其拨备前净利润的增速却不逊色于上述三家。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浦发银行2014年上半年表外理财同比增长了51%,这是其余十几家上市银行远无法比拟的指标。2013年银监会8号文曾经指出表外理财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不得超过表外理财规模的35%和上年末总资产的4%。2014年末其表外理财与其总资产的比值上升至10%,可见浦发银行上半年的意图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继续扩张非标债权投资,只不过,这一次其把目光盯向了表外理财。

4、“非标增速”决定“利润增速”

       以调整净利润增速排名,2014年中期调整后净利润增速排名靠前的银行依次为平安银行(未考虑平安银行的再融资因素)、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这四家银行的调整净利润增速都超过了25%,而排在第五名的中国银行调整净利润增速则仅有15%,差距可见一斑。这说明2014年中期银行股的业绩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势。参见下表。

http://s5/mw690/001iGirGzy6LJnvguuU44&690

表1:各上市银行非标增速与调整净利润和中间业务收入的关系

注:本文所提到的“当期调整净利润”计算公式为:当期报表净利润+(当期拨备-当期核销)*0.75,基本能够反映企业当期的盈利状况。

 

       分析上表中同时可以发现,调整净利润增速靠前的银行同时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亦靠前,前四家银行的中收增速分别为:78%、67%、60%、64%,对比其余几家上市银行的中收增速则普遍高出40多个百分点,中收的超速增长决定了净利润的超速增长。

       如此逆天的中收增速缘何而来?答案也在表格之中,中收的暴增源自非标资产的大爆发(观察浦发、兴业的中收明细可以发现,爆发式增长的是财务顾问投行费用和资金理财信托费用)。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的非标资产同比分别增长了251%和326%,表内非标占资产的比重都超过了11%,浦发银行的该项数据为14%,而平安银行的该项数据为16%。同时浦发银行在投资项下非标资产稍作调整的同时,开始发力表外理财项下的非标业务。当然我们不能忘了非标鼻祖的兴业银行该项数据为22%,但明显受到127号文件的影响,今年兴业银行的非标业务受到抑制,增速明显放缓。所以我们得出结论:2014年银行业半年报非标资产大爆发,非标增速决定中收增速并最终决定了银行的调整净利润增速。几张更明细的表格如下:

 

http://s13/mw690/001iGirGzy6LJnynDDm6c&690
表2:2014年各上市银行中期表内非标债权资产明细

备注:为什么没有华夏银行的数据?因为华夏银行的非标资产分类过于模糊,无法评判,见后表。

 

http://s1/mw690/001iGirGzy6LJnAbMg870&690


3:表内非标环比、同比增速及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变化

 

http://s13/mw690/001iGirGzy6LJnBR3Va6c&690


表4:表外理财相关数据

 

http://s11/mw690/001iGirGzy6LJnEE8WK7a&690


表5:调整净利润、中间业务收入同比数据

 

http://s16/mw690/001iGirGzy6LJnHmw119f&690



表6:同业非标同比数据

备注:受127号文影响,买入返售项下的信托受益权资产已经没有增量,存量也在不断的减少,各家银行的数据较去年末都有较大比例的下降,只有华夏银行在买入返售项下的“资产受益权”有较大规模的增长,根据其半年报的中收及净利润表现我们猜测其并不是变相贷款对应的信托受益权,因华夏银行报表中没有更多的解释,所以无法与同行业进行比较。

 

5结束语

       “非标”其实是一场竞赛,一场决定中期净利润的竞赛,在这场竞赛中各家股份制银行粉墨登场,因为裁判的判罚,有人光彩谢幕,有人暗淡离场,也有人看的咬牙切齿。目前来看,管理层的意图已经非常明确:全面禁止同业项下的非标,限制表外理财项下非标,放任投资项下的非标。

 

悲情人物莫过于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民生选择了“同业项下的非标”,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钱荒”和“同业监管”,同时又受困于自身小微坏账的暴露而无暇顾及“投资项下的非标”。光大选对了“投资项下的非标”却因为自身资本金的约束而无力继续发展。

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无疑是愤怒的看客。因为有着大行的历史使命,眼睁睁看着股份行为所欲为,他们是多么希望央妈银爸出手管管这些不听话的孩子啊,可等到最后的结果确是:投资项的非标随便做。既如此,束缚在我们头上多年的存贷比又有何用?要知道我们可是不如工农建有那么多花不完的存款啊,不管了,我们也跟着干!

       笑到如今的便是浦发、平安、招商和中信。从表内非标环比增速来看,下半年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的业绩将依然强劲,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信银行,今年上半年表内非标环比增长了110%,达到4700亿元,这为其全年业绩高增长奠定了基础。后知后觉的交通银行和亡羊补牢的民生银行下半年在表内非标上的表现也值得我们期待。表外非标来看,除了率先发力的浦发银行之外,平安银行也值得重点关注。

“非标”其实又不仅仅是一场决定银行中短期净利润的竞赛,它更是一场决定未来行业竞争格局战役的序幕。“非标”背后是银行业的资产管理大发展,是商业银行从“重资产”向“轻资产”模式转变的起步,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开端。处在“非标”风口浪尖上的银行业,有人担心潮水退去后谁在裸泳,我更关心潮水退去后谁最先上了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