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研究之:2014一场“非标”的竞赛

标签:
股票 |
-by
1、滚滚而来的“非标”大潮
但2013年伊始至今,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几家一向低调的银行突然上位,与上述三家银行平起平坐,一下子高端上档次了,原因何在?
曾几何时,浦发、中信因为是典型的对公银行,利率市场化初期,人们担忧其对公业务利差会首先受到冲击,因此不受待见,不料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第一波被利率市场化冲击的竟然是零售!公众愕然。神情未定,小微坏账开始暴露,民生试图去转做同业,招商扬言要进军对公,兴业则悄然玩起了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不等我们思考“非标理财”、“非标债权”又相继滚滚而来,势不可挡。
从“零售”到“小微”,从“小微”到“同业”,从“同业”再到“非标”,这一次,浦发和中信赶上了。
2、非标债权资产及其分类
3、“监管套利”下产生的非标债权资产及其优势所在
3.1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
a.可以向政策禁止的行业发放变相信托贷款;
b.银行可以收取较普通贷款更高的贷款利息;
c.可以获取额外的中间业务收入;
d.占用更少的经济资本;
e.绕过存贷比监管;
f. 信托公司参与贷款全流程,在押品落实、资金监控、逾期催收等方面加强控制,可一定程度上增强风险控制能力(这一条见仁见智不展开说明)。
正当浦发、中信、光大等一批后知后觉者准备磨刀霍霍之时,猎人来了——2014年5月16日五部委联合下发了127号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按照文件规定,流动性较低的金融资产不能作为买入返售的标的,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突然熄火,被迅速叫停了。
3.2资金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
与“同业项下的非标”相比“投资项下的非标”唯一的劣势便是需要计提100%的风险权重,与普通贷款一样需要消耗核心资本,但与普通贷款不同,其仍然可以绕过贷存比的限制。同时投资项下的非标债权也缩短了贷款发放的链条,省去了复杂的银行三方协议和暗保的抽屉协议,直接和信托公司合作,节省了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这一次跟在兴业银行屁股后面首先觉悟的是浦发银行和光大银行,或许是早就料到了同业项下的非标必然受到严厉监管,宁肯消耗核心资本,浦发还是在2013年中期配置投资项下非标债权资产达到了4000亿元。光大银行在2013年中期的投资项下非标资产也达到了2600亿元,但有些时候我们只能猜中故事的开头,却很难猜到故事的结尾,2013年末和2014年中期光大银行因钱荒和海外上市等一些复杂的原因停止了非标债权资产的扩张,其业绩也就一落千丈,令人唏嘘。所以我们只能称其为这场“非标大潮”中的先烈,而笑到最后的是浦发银行。
3.3非标理财
2014年中报公布,靓瞎大众双眼的是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如果稍具慧眼,你便会发现中信银行的拨备前净利润增速与前三者一样光亮。2014的大赢家为何是平安、招商、浦发和中信?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处在这场“非标大潮”的最前沿。具体数据我们在下一节罗列。一个有意思的转折是,2014年中期浦发银行的表内非标(含同业项下和投资项下)仅比2013年末增长了8.2%,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远逊色于其余三家动辄百分之几百的增幅,但其拨备前净利润的增速却不逊色于上述三家。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浦发银行2014年上半年表外理财同比增长了51%,这是其余十几家上市银行远无法比拟的指标。2013年银监会8号文曾经指出表外理财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不得超过表外理财规模的35%和上年末总资产的4%。2014年末其表外理财与其总资产的比值上升至10%,可见浦发银行上半年的意图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继续扩张非标债权投资,只不过,这一次其把目光盯向了表外理财。
4、“非标增速”决定“利润增速”
http://s5/mw690/001iGirGzy6LJnvguuU44&690
表1:各上市银行非标增速与调整净利润和中间业务收入的关系
注:本文所提到的“当期调整净利润”计算公式为:当期报表净利润+(当期拨备-当期核销)*0.75,基本能够反映企业当期的盈利状况。
http://s13/mw690/001iGirGzy6LJnynDDm6c&690
表2:2014年各上市银行中期表内非标债权资产明细
备注:为什么没有华夏银行的数据?因为华夏银行的非标资产分类过于模糊,无法评判,见后表。
http://s1/mw690/001iGirGzy6LJnAbMg870&690
表3:表内非标环比、同比增速及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变化
http://s13/mw690/001iGirGzy6LJnBR3Va6c&690
表4:表外理财相关数据
http://s11/mw690/001iGirGzy6LJnEE8WK7a&690
表5:调整净利润、中间业务收入同比数据
http://s16/mw690/001iGirGzy6LJnHmw119f&690
表6:同业非标同比数据
备注:受127号文影响,买入返售项下的信托受益权资产已经没有增量,存量也在不断的减少,各家银行的数据较去年末都有较大比例的下降,只有华夏银行在买入返售项下的“资产受益权”有较大规模的增长,根据其半年报的中收及净利润表现我们猜测其并不是变相贷款对应的信托受益权,因华夏银行报表中没有更多的解释,所以无法与同行业进行比较。
5结束语
悲情人物莫过于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民生选择了“同业项下的非标”,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钱荒”和“同业监管”,同时又受困于自身小微坏账的暴露而无暇顾及“投资项下的非标”。光大选对了“投资项下的非标”却因为自身资本金的约束而无力继续发展。
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无疑是愤怒的看客。因为有着大行的历史使命,眼睁睁看着股份行为所欲为,他们是多么希望央妈银爸出手管管这些不听话的孩子啊,可等到最后的结果确是:投资项的非标随便做。既如此,束缚在我们头上多年的存贷比又有何用?要知道我们可是不如工农建有那么多花不完的存款啊,不管了,我们也跟着干!
“非标”其实又不仅仅是一场决定银行中短期净利润的竞赛,它更是一场决定未来行业竞争格局战役的序幕。“非标”背后是银行业的资产管理大发展,是商业银行从“重资产”向“轻资产”模式转变的起步,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开端。处在“非标”风口浪尖上的银行业,有人担心潮水退去后谁在裸泳,我更关心潮水退去后谁最先上了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