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钮文新:主动制服“灰犀牛”,拖而不决等于贻误战机

(2022-05-14 15:16:07)

尽管中国已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却是长期的,须臾不可懈怠的。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一直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在首要位置。

在所有重大风险中,金融风险当属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22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

毫无疑问,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变化多端的背景下,面对可能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特别重要。但我们认为,尽快、尽量化解或制服“灰犀牛”特别重要,而化解或制服“灰犀牛”才是最好、最有效的防范方法。所以,面对“灰犀牛”的任何拖而不决,都将贻误战机。

对金融而言,所谓“灰犀牛”的含义无非是:明摆在那里、随时都可能爆发的风险。针对这类风险,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关键性金融主管的主要领导,都必须“担当作为,求真务实”,把化解或制服放在首位,而绝不只是消极应对或防范。

但我们必须看到,从过去多年里,关键金融主管部门的作法大致属于“被动应对大于主动之治”,这样的境况恐怕需要有效转变。我们观察到,金融主管部门也希望主动治理,比如刻意压制债务杠杆率的增长,甚至希望它负增长,但从实际效果看,不仅收效有限,而且经常导致经济增长也被同时压抑。所以,治理“灰犀牛”需要解放思想,发挥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避免被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理论约束。

地方政府债务过高,已经严重滞涩中国经济健康增长,这是明摆在中国金融管理者面前的“灰犀牛”,有没有办法治理?当然有,详见2022年3月31日《中国经济周刊》“如何破解30万亿地方债,央行可以这样干”。其中所提出的方法借用了《现代货币理论》的部分合理内核,同时也借用美国2019年以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合理作为。我们明白,这样的方法似乎不大可能得到货币主义信奉者的认同,但我们还是要提出来,希望中国金融当局能够集思广益,以更加现实主义的态度,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松绑。

从实际情况下,中国金融当局并不排除“采取特殊方式”处理债务杠杆过高的问题,但它们更愿意把这样一种做法,视为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处理方式,而不认同将此作为“降低债务杠杆率的常规方法”。但我们认为:那些危机处置方法,完全可以被用于非危机时的金融风险处置。这实际是:防患于未然,主动制服“灰犀牛”的有效方法。

更为激进的认识是:遵从《现代货币理论》采用2019年以前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作法,势必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并以美国确实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作为证据。但我们认为,美国之所以发生严重通胀,不是《现代货币理论》的错误,而是2020年之后美国政府的作法大大超出了《现代货币理论》所能容忍的货币投放。比如,它违反了《现代货币理论》防止工资和物价循环上涨的原则,违反了财政赤字必须带来税收增长原则,等等。

正因如此,我们认为:不能用当下的恶性通胀,去否认2019年之前美国化解危机、破解高杠杆政策的正确作为。尤其是:目前物价上涨绝非单一货币因素的前提下,武断地将物价上涨全部指向通货,这不仅有失客观,而且会严重制约中国有效制服“灰犀牛”的手脚,贻误制服“灰犀牛”的战机。

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个基本且大概率的逻辑:当中国经济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时,恰恰是我们驯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灰犀牛”的最佳时机;如果我们能尽快有效驯服这头“灰犀牛”,反过来,它会有效扭转中国经济“三重压力”下的被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