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需要降低“金融赚钱的功率”

(2012-10-18 15:03:32)
标签:

杂谈

 

必须向飞转的金融机器中掺沙子――这句话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在1972年首次提出来的,他建议的沙子是开征金融交易税”――被世人俗称为托宾税,目的是减少纯粹的投机性交易,防止金融市场出现急剧动荡甚至爆发危机。但遗憾的是,1972年至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的36年间,金融市场被掺入的不是沙子,而是润滑油。

不过,这样的事情正在发生着较大的转变。109日,欧盟27国财长在卢森堡召开会议,会议达成一项重要成果是:经过两年的争论,已经有11个国家同意开征托宾税,这是该项磋商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支持者一致认为,开征托宾税可以防止欧洲发生类似4年前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

与此呼应的是,美国从2008年开始,也在对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品――证券违约掉期产品不断地进行调查和约束。最新进展是北京时间1017日凌晨传出的消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周二发布公告称:将在本周三(北京时间今天夜间)举行会议,就证券企业进行掉期合约产品交易时的资本和保证金要求提出相关建议。

此项建议必将使全球金融的去杠杆化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但是不是可以使金融服务真正归位?我们依然不敢奢望。其实,向金融机器中掺沙子之所以进展缓慢,其重要原因就是遭到强大金融势力反对。

实际上,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人们真切地意识到,金融必须回归其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过去那种金融自我循环,不断提高效率--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而是通过加速自我循环效率放大赚钱功率。这之间有矛盾吗?当然。美国金融机构的绝大多数金钱都被投入了最快赚钱的领域,而真正向实体经济提供贷款的规模越来越少,而且借贷成本越来越高。

就算是有一点贷款,金融机构也会想方设法地把贷款包装成系列衍生产品,绝不让信贷资金片刻停留在账户上,而是把它打包成债权产品卖掉(资产证券化CDO),然后还有信用违约掉期产品(CDS)为这样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提供保险。由于有了这些贷款衍生品,金融机构不必等待贷款回收就可以迅速回笼资金,继续赚快钱的炒作。

正是这一系列的工具,也使得美国金融机构获得了通过不断放大信用水平而大规模创造货币的机会。同时,也使金融机构无视风险,大搞次级贷款证券化,并把这样的证券产品卖向全世界,让全世界投资者帮助美国金融机构背负它们创造的风险。这就是次贷危机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危机发生前,欧美金融机构所使用的金融杠杆率平均高达60倍。

反回头来看中国。中国现在的金融杠杆率极低,商业银行一般只有35倍的货币乘数,期货市场最多也只有10倍左右的杠杆。也正因如此,金融界人士高喊,人家是金融过度,而我们却是金融深度不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当多搞金融创新,深化金融业务。

从总量上说,从大方向上看,没什么问题。但从具体项目上说,不一定是正确的。现在的一种说法是:要多研发间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产品。对不起,我认为这很容易跑偏,很容易创造出难以控制的金融风险。比如,股指期货、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掉期业务等等,以及又开始新一轮讨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我想,无论开发怎样的产品,都必须问一问,这样的金融衍生对实体经济到底有没有帮助?有多少帮助?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金融深化能否有助于减少实体经济的财务成本。

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近几年的事实证明,实体经济的财务成本不断上涨,而与之相对却是金融机构盈利水平大幅提高。这样的事实与金融创新是否有关?我以为是。比如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银行为了规避贷款规模限制,大幅度减低直接贷款业务,而转向委托贷款或信托贷款――影子银行业务。这样的贷款方式,至少使企业贷款成本上涨50%,这样的创新,金融主管当局是否应当允许?

 
 

各位尊敬的博友,本人应频道要求,博客内容更新时间将延后一天,每天最新的评论文章将发布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官方网站,网站地址:http://www.cctvcj.com/

CCTV证券资讯频道联合商务部研究院及各城市责任媒体共同发起——中国证券投资放心工程,着力为中国投资者营造“放心投资,舒心生活”的美好环境,敬请广大博友积极参与。

详情请见:http://cctvzixun.cctvcj.com/about.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