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钮文新
钮文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4,300
  • 关注人气:32,5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病急也不能乱投医

(2012-05-17 11:30:06)
标签:

杂谈

建议允许券商向商业银行贷款――看来,面对股市现状证监会真着急。18日法定存准调降0.5个百分点的钱才可以放出了,即便如此,面对商业银行2万亿元的流动性缺口和3.95货币乘数,5000亿元的基础货币投放,恐怕仅仅可以暂缓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困局。而要想让居民储蓄流入股市,央行必须进一步放松银根。当然,如果此前央行不收会此前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所投放的3800亿元基础货币,那还好些,证明央行货币政策已经正式转向“中性偏宽”。

 

但依据以往的经验,央行总要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节奏“龟爬前进”,不可能按照市场真实需求投出货币。实际上,过去央行回笼货币的一个主要说法是:把流入境内的“热钱”关进它们的笼子,但现在的贸易数据和FDI显示“热钱”已经跑了不少了,但为什么不把这部分已经出逃的资金还给市场?

 

市场流动性短缺是不争的事实。面对流通股的数倍增长,远不足全流通之前的交易量水平,根本无法支撑更高的市场价格,更不用说蓝筹股行情了。

 

这也是证监会着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着急也不能乱了方寸。建议允许券商向商业银行贷款不一定是个好主意。中国目前的情况,应当坚持分业管理,分业经营。

 

第一,中国正在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转型,经济风险巨大。这时候,资本市场对实业的支持,比较适合于高风险偏好的股权融资,而不适合债权资本的快速扩张,否则商业银行将被置于最大的风险之下,这不符合中国的经济现实,也不符合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

 

第二,券商向银行贷款将混淆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界限。未来,一旦股市泡沫破灭,银行业难免受到威胁。中国比较适宜的金融方式,股市与银行的交替,各自行使各自的功能,否则金融脆弱的中国,经不住两个方向的同时拖累。其实,此次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大多数都是混业条件下的闹剧。

 

第三,券商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势必会在股票市场兴风作浪,大开赌局,这不仅会扰乱市场秩序,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而且为了防止金融大局受到危害,监管机构也不得不网开一面。

 

当然理论上说,券商是不是可以使用银行信贷,这取决于券商内部的治理水准,风控和自律水准。但从全世界的现实情况看,基本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美国、欧洲那些金融巨头,貌似规范而庞大的强者,不也是一夜之间纷纷破产吗?应当说,金融业天生就不是个安分守己的角色,一个蚁穴就可能摧毁千里之堤。当年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和如今摩根大通的“伦敦鳄”,不都是惨痛的教训?

 

我并不想去分辨金融混业经营好、还是分业经营好,这两种交易方式都有成功案例,也都有失败案例,而且难分伯仲。美国重新恢复混业经营,是因为美国老百姓储蓄存款锐减,商业银行业务无以为继的必然结果。但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老百姓储蓄意愿世界第一,根本不存在商业银行存贷业务难以为继的情况。

 

所以我们说,如果仅仅是“放个消息”,托托股市,等待流动性充足期的到来也就罢了。但要是诚心诚意希望商业银行放贷给券商,那未来的麻烦事不会太少。

 

其实,券商融资有许多方法。比如,放开券商私募理财业务,允许对规定的蓝筹股实施1:3的信用交易等等,都是一些有益的创新尝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