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谁说了算?是市场供求关系说了算?是政府说了算?还是开发商说了算?好像谁说了都算,但实际谁说了都不算,最后是各方博弈的结果说了算。那博弈的结果到底是什么?说也说不清,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从中国当下的情况看,现在政府说,房价高低得听我的,我要控制房价上涨过快。这当然无可厚非,房子问题毕竟是民生问题,总得想办法让老百姓具有其屋。但实际上,政府也有另外一重担忧,如果房地产市场就此引发“萧条”,那也真麻烦。毕竟,房地产市场关乎国家60个产业,20000多种商品和相当大的投资比重。
所以,我们看到的政府在控制房价的提法上,永远使用的是“抑制过快上涨”,而不敢用“压低房价”的提法。但是,“抑制过快上涨”的政策往往会引发房价下跌,从而导致三种结果:其一,价格越跌越没人买,越没人买越跌;其二,越限制房价上涨越快;其二,房价跌了引发更大需求,结果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推高房价。
这三种情况都发生过。比如,1995年,海南、北海的房地产下跌到1000元一平米,上海浦东的房价2000多元一平米没人买;美国现在的房价便宜吗?便宜但没人买。
2005年以后,房价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们,想买房的老百姓希望房价下跌,政府希望上涨不要太快,开发商希望上涨得快一些――结果是房价飞涨;各种各样的严厉政策出来了,结果赶上了金融危机,为了让房地产市场拉动需求,房地产政策180度大转弯,于是房价稍有下跌,就会出现疯抢。
从现在的结果看,这一轮疯抢谁得意?房地产商没有得益(因为没房可买),老百姓没有得益(因为价格不低)。纳谁得益了?投机客得益了。为什么?一手房供应量小,所以价格上涨,这使得二手房相对便宜,结果一手房交易有价无市,二手房交易火爆异常。现在,一手房上市了,但国家也开始调控了。
那未来房价会怎样?是涨是跌?还是不涨不跌?还是小涨?这真的很难判断。但是,我认为,如果国家真能把投机性购房需求抑制下去,那短期内房价一定会下跌。但这个下跌,往往会引发消费需求大涨,而消费性购买的大跌。
注意,我们这里把消费需求和消费性购买区分开了。实际上,在市场中,消费需求和消费购买是两回事。中国“地少人多”必然造成房屋需求量巨大,所以无论房价高低,需求是不会减少。但说道购买,那是另一回事了,有需求但不一定买,这也是市场常态。
所有人都可能会说,有需求但不买,是因为买不起。但你要问,多少钱一平米你才买得起,那我估计将是一个极低的价格。而且这样的购买欲望也一定来自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如果消费者判断房价未来还会跌,那他至少会押后购买时间,等到房价又涨起来了,他们有回去追,结果又喊房价太高。
其实,“买涨不买跌”这是正常的市场现象,这是人自然的心理过程,所以政府控制房价也好,控制宏观经济也罢,必须注重社会心理的疏导,而不是一味强调在实物的供求平衡上做文章。
现在用“供求平衡”去控制价格,但我们也该想一想,房价的上涨是“供不应求”造成的吗?我看到的事实是:房价5000元一平米的时候,房子有的是;房价20000元一平米的时候,房子也没有出现过剩的现象。
我认为,房地产市场很特殊,他基本是一个寡头市场。所以,供求关系对这个市场的价格影响因素有限。我们总认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有个重要的前提经常被人忽略,这个前提就是:在市场竞争十分充分的前提下,供求关系才能决定价格。如果房地产市场是个寡头垄断的市场,那谈什么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从2009年12月1日起,我和张劲东先生在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频道新开播的一档财经评论类节目《投资大参考》中与大家再度见面,这是央视证券频道为配合电子同名日刊《投资大参考》量身打造的一档晚间版市场分析节目,从证券市场出发,放眼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首播时间是每个交易日的晚间19:30——20:00,欢迎收看。不能收看数字电视的观众可以登录《投资大参考》官网看节目录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