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必须慢走

(2007-06-14 14:24:04)
    我们不能不密切关注这样一组数据的变化:银行人民币贷款增速不减(5月份增长16.52%,与4月份持平),而人民币存款增长却在持续放缓(2006年全年16.8%,今年1月16.7%,2月16.0%,3月15.9%,4月15.8%,5月14.6%);更值得关注的是,银行中最为稳定的负债――居民储蓄存款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2006年全年增长20536亿元,今年1月增长228亿元,2月增长9058亿元,3月增长1530亿元,4月增长-1674亿元,5月增长-2784亿元),而且越发严重。

   就短期情况看,尽管上述情况对改善银行流动性过剩(或存贷比)有利,但这种态势如果长时间持续下去(比如一年),那会出现怎样结果?我们的答案是,银行可能会出现流动性不足风险,而非流动性过剩的风险。

    鉴于货币政策的超前性特征,眼下央行必须会密切关注上述事态的发展,寻找流动性的平衡点――即要解决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又要避免居民储蓄的过度外逃。因此权衡之下,适时适度再次上调存款利率(包括取消利息税)和贷款利率当属必然。

    另外,我们还必须看到,储蓄大量外流的去向大都是基金市场或股票市场。如果股市依然延续去年以来的火爆走势,那加息将无济于事。

对居民而言,如果股市火爆,几个百分点的银行利息上涨,根本不足以抵消股市收益的诱惑。

    对企业而言,加息虽可使其间接融资成本提高,但股市火爆,会使其直接融资成本更低,而且自有资本越多,需要银行匹配的贷款量也就越大,这是中国企业的特点。根据央行和证监会的统计数据,今年以来,企业通过股市直接融资规模空前,而另一方面,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同样创出新高。在融资大幅增长的前提下,谁会相信未来的投资增长会放缓?

    由此可见,无论是出于平衡流动性的考虑,还是出于对企业投资冲动的观察,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到了股票市场的火爆行情上。管理层之所以在5月份同时动用了三项货币手段,而且在当月最后一天,动用上调印花税的手段直接干预股市,恐怕他们已经看到了5月份的粗略统计数据,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及它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那么眼下又当如何哪?一定会加息,仅仅是时间问题,这已基本成为市场共识。但是,在讨论中,人们似乎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再次加息,幅度多大为宜?

    另外,如果加息手段不足以延缓股市的上涨速度,那会不会还将附加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措施?至少,如果有这样的措施出台,我们不会感到奇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