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和吃有关的
我吃过的汤米粉,要数越南的最好。
汤米粉比桂林的干捞粉难做,就是因为它不容易出那股浓香,汤是汤粉是粉的,口感寡淡。桂林人做锅烧干拌有一套,做汤粉只能算中规中矩。广东人做早餐很有讲究,唯独那个汤河粉我吃不惯,就是滚水里涮涮,再随便撒几片瘦肉牛腩了事,一点想像力也没有。云南人大概是这方面下的工夫最深的了,各款“过桥”都可圈可点,却又不够家常,最正宗的往往还是要到“桥香园”之类大店去品尝。而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早餐,必须是在街边巷口就能享受到的。
我在越南看当地人吃早餐,大多是围坐在街边,吃完撂下碗就走,很符合我心中好早餐的标准,自然也要试一试。从河内吃到会安再吃到大叻和西贡,林林总总,几乎每天早餐都是这一款,有时中午玩得开心,不想在吃饭上费太多时间,也用米粉来打发。越南人不擅长做干捞粉,汤粉却极出彩,我们到河内的第一晚,就是在住处附近发现了一家大排档,进去后吃的第一碗是鸡丝米粉。人家这鸡丝米粉看着简单,实际那汤极下功夫,浓浓的鸡汤上面浮着一层黄油,一看就是土鸡熬出来的,有种粘稠得化不开的感觉,不知放多少鸡块才能熬出那么大的一锅汤,总之换了太精明的商人,是舍不得下这么猛的料的。汤都这么好了,粉自然是好,何况还覆了厚厚一层鸡丝在上面。
在越南呆久了,发现他们的标准米粉汤里都少不了小米椒、酸柠檬、甜酱、九重塔或者薄荷叶,喝起来是酸辣为主略带甜味的。这种风味和东南亚的气候形成了绝佳的搭配,有一种透彻的爽冽浸在米粉里。除此之外就看各家发挥了。有的小贩给料真是大方,我在会安一个古桥边吃过一次猪脚汤粉,上面实实在在地压着小半只猪脚,价格也不过6元人民币。不知这几年大量涌去的中国游客把它吃贵了没有。
在会安老城里还有一家米粉档,是同门姐妹几个开的,她们家就住在后院,前屋用来卖牛肉米粉。这家的牛肉特别嫩,明明是熟的,却有刺生的口感。餐桌上堆放着很多的罗勒叶子,想吃多少自己拿。我们去的时候,可能她们见过的外国人还不算多,给了我们一视同仁的价格,一边几个越南街坊告诉她们,外国人是应该收费高一点的,虽然听不懂越南语,还是读懂了她们之间的交流。去年陪着父母坐邮轮,在海防登陆有一天的游玩,我们选择了会安。我第一念头就是带全家去品尝这家牛肉米粉。很顺利就找到了那里,味道还是像以前一样好吃,只是价格高了许多,每碗要2.5美金了。
在大叻我们住得最久,每天大街小巷乱窜着找吃的,发现在我们住的酒店后面一条极僻静,完全被游客忽略的小道边,就有一家很好的汤米粉店,因为做的是街坊生意,价格实惠得不敢想像,那碗更是大得只能双手捧着。那家的粉放好多种配菜,基本上你按自己需求点就是,好像也没个规定能点多少,最后呈现在眼前的米粉,光是各种荤素就堆成了座小山。那是我吃过的最接地气的汤米粉了。
2001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去越南,拍一部电视纪录片,在下龙湾早餐时,我们酒店的门前有一档米粉档,凑跟前一看,同行几个傻了,因为人家吃的是生拌牛肚,还有生牛血啥的。只有我一个人尝试了。牛肚是切成细丝,用辣椒芝麻揉一下就撒到碗里,自然还配有很鲜美的清汤。当地人看我这么喜欢吃这种米粉,来了劲,不停地劝我加这加那的,塞了一嘴的生肉。那次粉吃得真是印象深刻。怎么形容它呢?用好不好吃这类词是不准确的,只能在给不给力或者过不过瘾中才能找到相关的表达。
也正是在越南,我记住了一个英文单词 noodless 。一年后去缅甸,发现这里也到处都是米粉,人家问我想吃什么,一开口就是fish
noodiess,倒也不是我有多爱吃鱼,而是这么说最方便,就懒得再想别的词了,于是缅甸一路,差不多全吃的fish
noodiess。凑巧的是,缅甸人的fish
noodiess还真是做得有特色,人家喜欢在里面放一些黄豆酱,以形成类似桂林米粉的那种浓稠的口感,再加以辣椒丝和青芒果丝,微辣中带点初夏的清凉,再撒上一些油炸的散子或者油饼,以增加一些香脆(和桂林人撒花生米同理),这几样配上鲜鱼片,人的味蕾就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所以我把缅甸米粉视为介乎于桂林干捞粉和东南亚汤粉之间的一种米粉。当然它的品种也非常多,你若去了缅甸,一时不知道点什么的时候,可以先来个fish
noodiess。

会安的猪脚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