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下的桥

(2017-04-05 07:49:05)
分类: 瞎记

乡下的桥
阳朔富里桥


       还是风花雪月聊着省心。这几天在周边乡下走,竟然没发现有像样的古桥。以珠海中山水系的发达,应该不缺好桥,尤其是那种看似心不在焉,却凝结着旺盛创造力的石拱桥。通常石拱桥在很多地方还有个别名,大约叫“故乡”之类。一个少了好桥的家园,是会稀释那种乡愁的。

      有一年珠海的媒体说在前山某处发现一清代石桥,作为文物应该得到重视和保护。我看了一下图片,也就是田垅上有两条几米长的麻石板,估计是当年某个老农顺手撂在那的,以桥的标准来定义实在让人有些为难。作为富庶的老香山,亮出的是这点家底多少有点说不过去。听说在中山横栏的六沙村有古桥五十多座,准备专门找时间去看看。还有顺德,那里是古桥之乡,应该也不会让人失望。   
       石拱桥在桂林地区一带很常见,阳朔遇龙河上能数出来有模有样保存完好的就有十来座。有的河道狭窄得几步便可跨过,随意搭几条石板也能实现桥的功能,但你就是能从那个精致讲究的弧线中,感受到乡下工匠执着得近乎强迫症的心态。这种强迫症在心理学上好像有个说法叫“进化记忆”,我猜与早期人类对满月或者类似图形的崇拜有关,当他不将脑子里浮现出来的圆拱形物体精确地表达出来时,那个工匠的内心多半是崩溃的。
        
       乡下造桥,须要懂得与水景田埂的搭配,取一些远山枯树衬着,再拙的石料也能出大雅。好桥的另一个特征是多少都有些寂寞清高,一弯冷笑的嘴呲在那里。——其实也就是乡下人的草鞋踩踩,不知哪来的清高。要是再有办喜事的人抬着轿子吹着喇叭从上面走过,这桥就跟沾染了龙气一样精神上脸。
       北方人造的古桥格局都大,赵州桥卢沟桥这样的,如一道城墙或者钟鼓楼横在面前,不青史留名一下就白造了似的。南方人造桥重小趣味,像连接天与地的尤物,人过桥有站在戏台子上的感觉,敞亮得想大声唱歌。
      乡间游,不走几座这样的老桥,你甚至感受不到那凉爽的存在。风透背脊的畅快永远是在桥上,人扶摇而过,依依娆娆,也就不难理解时下的骚货为什么独爱乡村了。
       文青们都喜欢的那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多半还是因为桥小。桥小才影影绰绰,枯藤老树昏鸦啥的也都倍有面子。要觉得这是矫情,你也可以跑到涿州六百多米长的永济桥上去试试,黄尘弥漫飞沙走石,能挺立不倒已是高人,成不成景得看前世造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资料
后一篇:马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