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草

(2016-01-31 15:52:11)
分类: 瞎读
   理查德.梅比写的《杂草的故事》这一年颇受推崇,出于对植物的兴趣也买了一本,发现同样是这个“杂草”,每个国家的定义都不会太一样。比如梅比居然把虞美人、三色堇也归入了杂草,对于中国的园艺爱好者多少有些拉仇恨的意思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人家生态环境好呢。想象着一大片开满虞美人的山坡,如红云点点,无风时兀自摇曳,微风时翩然欲飞,这在国内得招来多少游客。
    好在还是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名字。哦,原来欧洲也有车前草,我还以为人家野地最不济也得是牵牛花呢。还有那啥牛膝菊好像在中国南方也很常见,感觉还比不上更常见的路边菊。从我们小区出来,路边全是这样的“杂草”,吵吵闹闹地在脚下乱窜。至于千屈菜,作者认为是英国最美丽的杂草之一,我看着眼熟,认了半天,终于明白了它就是我自己院子里都曾经有过的“马鞭草”,当然长得规规矩矩也是挺有观赏性的,但若说是最美丽的“杂草”估计还排不上,看来国内的杂草最大的问题还是不会长,过于不守纪律了,论品相倒也未必会输给英国。这又偷生出一丝“嘿嘿”来了,仇恨也不能乱拉的。
 
    说到车前草,我记得中医是拿来利尿的。那草闻起来有股被阳光沤过的土馊味,只是它进入鼻腔的时候你不会感觉到憋屈,显得特别无牵无挂,哧溜一下就直入肺里面去了。这种性状估计就是车前草的核心价值观。所以你也可以推论出,大凡那种无牵无挂,没心没肺的人,排尿都是顺畅的。
    同样是车前草,欧洲人并不去关注它的药物功能,倒是喜欢用它来占卜,预测自己的爱情。盎格鲁—撒克逊人甚至在1000年前就写诗赞美过车前草具有的辟邪与预知未来的力量。我们自以为对自然的解释,东方神秘主义是一种常态,它的功利与实用主义倒是被人忽略了。事实上欧洲人更容易将自然寄予某种精神之力或者与宗教联系起来。神秘主义这种东西,不和信仰形成关联,基本上就成了装神弄鬼。
    
     人与自然的博弈史大到天象地质,小到几株杂草,吭吭吃吃的从来没有停止过。比如我的钟点工刘阿姨每回看到院子里杂草丛生,就不由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捋起袖子要将它们一拔而光。此时的刘阿姨就像一个反清复明的女义士,看上去酷弊了。至于这杂草碍着我啥了,估计连刘阿姨自己也说不清。(成语“刘姨拔草”就是这么来的,后被用来泛指虽然做事非常努力,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我对“刘姨拔草”现象进行了认真的思索,得出结论是,杂草这种植物的文化属性不够好,既不能给人以美好的象征,(见过英雄牺牲后空镜头给一丛杂草的吗?)也无从在传统的道德体系中占一席之位,其不修边幅的德性简直就是植物中的流浪汉,而我们潜意识里,流浪汉总是有碍观瞻的。就拿“丛生”这个词来说吧,它好像与“杂草”就是天然的绝配,以至于我们一听到“杂草丛生”就浑身不自在。其实什么草本植物不是喜欢丛生的呢,但我们从来也不会说“庄稼丛生”、“水稻丛生”、“青菜丛生”,可见刘阿姨们天生对“丛生”这个词过敏,一旦你敢在她面前“丛生”就果断消灭之。
    杂草在国外的命运也同样没好到哪里去,在西方一些特别有洁癖的国家,据说私人院子里杂草丛生被认为是不文明的,甚至有可能收到来自政府的罚单。人们喜欢植物长得整齐划一,哪怕种草也最好是单一的台湾草。台湾草经过人工的打理之后就与“丛生”脱离了干系,长势良好的我们称之为“茂盛”,它们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听起来像个童话故事。
   
    能够对着杂草高唱牧歌的人总是另类的。梅比就在这本书里高度地诗化了马鞭草,把它细长的茎上开着的淡紫色花朵形容成“仿佛慢慢燃烧着的烟火”。相比之下,总是建议我除掉院子的杂草种蔬菜的邻居们境界就矮了一截。当然,我不能指望在一个价值取舍还设在农业文明坐标的人群对杂草表现出友善。每当我听到刘阿姨在院子里一阵惊呼,就知道杂草倒霉的时候到了,这个周期大约与女性的经期差不多,每月来上一次。我非常佩服的一点是,就算那些在艳丽的鲜花丛中隐藏得很好的杂草,也从来逃不过刘阿姨的清剿。“刘姨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我只好尝试用简洁的实用哲学来化解刘阿姨天敌般的愤怒。比如我说酢浆草其实是可以吃的,它的根部有一个水萝卜样的球茎,吃起来微甜微苦,如果哪天闹起了天灾,它能用来救命,到时欢迎刘阿姨前来采挖。酢浆草还可以做药,好像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这类明显的胡说八道对刘阿姨还是相当管用,她刻意地留下了酢浆草备战备荒。今年春天,我突然发现院子里清一色成了酢浆草的世界,有些还算有趣的含羞草啥的都不见了踪影。
    这么整齐的酢浆草,怎么着都可以与“杂草”撇清关系了。不过站在它们的立场想想,为什么非得与杂草撇清关系呢?人类尚未出现之前,这些杂草和园林里的花卉都是没有区别的。人把它们作了善恶之分,就像把同类分成了好人和坏人,从此世界失去了诗意,开始了永无休止的争斗。一个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现实是,人一旦成了坏人,就和杂草一样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怎么杀也杀不死他,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讴歌的就是这种坏人精神。倒是好人的命太矜贵,总得要小心地呵护着,否则很容易就绝了种。

杂草

杂草

杂草

杂草

杂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