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赵丽华转一下
(2015-12-31 07:42:55)分类: 瞎读 |
前几天浙江大学研究生考试语文试卷选赵丽华老师的三首诗进行阅读解析:《磨刀霍霍》《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我坚决不能容忍》,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这三首诗歌的阅读就占了75分。如果你读过赵丽华诗画集(该书网购链接:诗、画、评合集(全彩印、大开本)点击文章尾部阅读原文就可以购买)那么你有可能得满分75分,而如果你没有读到,那么你可能一头雾水、很难及格。今天小编从该书中把各个名家解读这三首诗歌的点评文字拿过来,这些点评有赵丽华老师的自我解读,也有各个名家精短的有趣味或有深度的点评文字,你读后一定有茅塞顿开之感!她的诗歌就这样给你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口,告诉你诗歌还可以这样写!
磨刀霍霍
先用砂轮开刃
再用砂石打磨
再用油石细磨
最后用面石定口
这位来自安徽的磨刀师傅
态度一丝不苟
手艺炉火纯青
我掂着这把寒光闪闪的刀上楼
楼道无人
我偷偷摆了几个造型
首先是切肉
然后是剁排骨
最后是砍人
名家点评
李白在《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诗中透出一身的侠气;而在《行路难》中却“拔剑四顾心茫然”,不知向谁开刀。如果一个社会充满了恶行,我们真的杀气腾腾,却不知向谁出手。同样,赵丽华的《磨刀霍霍》也并非是“磨刀霍霍向猪羊”……我比较喜欢她这首诗中的单刀直入,步步紧逼,没有丝毫娇气的语势。可谓快人快语,痛快淋漓。(大解)
这一个大傻妞的唐吉诃德之战,也可以视为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诗歌版,我把它深刻地理解为女人一般都是窝里横,当她举着菜刀左劈右砍时,当老公的一定不要在这个时候闯入,要留给她充分YY的空间。因为她独自的发挥比当众撒娇更加可爱。(李逊)
这是一组长镜头,充满张力,看到的是人物的背影,镜头虚实变幻,画面摇摆晃动,眼看着就要有故事发生……结果,谁又知道呢?因为这实际上是首诗。(刘文高)
这首诗,你懂了吗?前面的铺垫是生活中的常景,这把刀经过刀工的磨炼,为涅槃做好了准备。这是把什么刀?两把菜刀中的一把,也许它已经实名,但不要紧,它正等待着另一把菜刀的觉醒……(邝飚)
……仔细品味《磨刀霍霍》,就像是一件后现代主义的行为艺术品,它不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得以穿透,更是在文化方向的层面和社会层面得以穿透。(廖新松)
诗人海默在他博客上推荐了赵丽华女士的两首诗歌。我非常推崇其中的一首《磨刀霍霍》,她有些诗歌写的实在好,智商高的人都喜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造作的呻吟,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陈腐的韵律。一切近乎自然,朴实无华,轻快中透着智慧和幽默,平淡里蕴涵着力量和深刻……不管怎么骂,也阻挡不了她的脍炙人口,在骂声中成长的诗歌……(齐远)
语言简洁干脆,短句所形成的排比效果犹如浪涌或子弹扫射,充满动感和力量。镜头感也很强,几乎就是一个电影长镜头,感到自己也提着一把内心锋利的刀跟随着赵丽华一路砍杀过去,畅快淋漓!……(魏克)
2008年秋或冬的某一天,无意逛到赵丽华的QQ空间,作为QQ签名诗的《磨刀霍霍》,首先进入了我的阅读视野。我愉快的笑了——赵丽华以最诗人方式告诉大众,她不但彻底走出被人恶搞的阴影,而且敢于鲜明地亮出反击之刃……(贾非)
从砂轮到面石,与其说是那个安徽磨刀师傅完成了一把菜刀的打磨过程,不如说诗人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完成了这首短诗。现在,我们能清楚地看见这把刀的“寒光”,这是词语本身所带来的力量。很多人以为赵丽华是在用一种“玩”的态度来消遣诗歌,其实这是误解,她的专注使这首源于日常生活经验的小诗具备了一切好诗应有的质地。(张执浩)
几乎无须暗示,读者似应能够理解,女诗人为什么会写下这样一首怀揣“杀人之心”的诗作。在2006年的那场集体“狂欢”中,赵丽华被淹没在铺天盖地的对于现代汉诗的妖魔化狂潮中……后来事件平息了,这首《磨刀霍霍》也出炉了……揭示荒谬的大师加谬曾讲,一个人要使自己活到哭泣的地步,这很形而上……(李以亮)
赵丽华诗歌的现场感很强,这一点无须质疑。大凡热爱写诗的人,都把诗歌当作武器来使用……还没有下山之前,她就已经把她诗歌磨得无比的锋利了,使用起来非常的顺手,那霍霍的风声足以使胆怯者失魂落魄。(河东)
这诗狠啊。狠在最后一句,而且也是全诗的一个爆发点……这诗也很“萌”——你无法不去想象作者这个女人在偷偷摆造型时的傻忽忽神态。而就是这样一个“萌”态,居然能够急转直下,完成一首诗对现实的控诉。这是一个技巧……(解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