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过得慢吞吞的。
网上的请假攻略,如果请三天假,加前面的中秋和后面的国庆,便可放足十二天。我照着做了,发现日子比我预计得要慢。原来以为不够,现在看来不仅是富余,还有被人为拉长的嫌疑。拉长的日子,瘦瘦的有弹性,像一根面条。人顺着这根面条从一端走向另一端,如蝼蚁。与平日的区别只在于你的身边没有同类抢着道,因为时间和空间都只属于一个人。
读书的乐趣始终高于码字,我想将来也许只把码字当成防老年痴呆的手段了,要是有更好的方子,也可以放弃码字。
读的是达利的自传和日记。这家伙,6岁时的理想竟然是当一个厨娘。注意,是厨娘而不是厨子,这里面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也可能达利在6岁时性别意识还不明显,不管怎么说他的确认为在厨房里工作是一件不错的事。
我6岁的时候理想比较抽象,大而空,就是做某事业的接班人。这种理想没有与具体的职业挂勾,也缺乏理性上的自觉,完全是受了俗人的挑唆。到我开始具备职业向往时,稍有一些可操作性的理想出现了,便是成为一名新华书店的售货员或者图书馆的管理员,因为这能让我更方便的接近阅读。后来我的理想一直处于动荡变化之中,还是相当认同个人爱好与职业便利的结合,觉得理想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为你想要的那种生活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而不是空洞地去谈献身。
我曾有个朋友,说到他的理想时,居然是想去当一名海盗,他说除了能快速拥有财富,那样的生活也是浪漫和充满刺激的,至少比关在自己家里读书要更张扬。他用了张扬这个词,我不得不重新反思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如此不张扬的生活,以及张扬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后来这个朋友消失了,一消失就是几十年,也许死了也不一定,总之没有他的任何消息。我大概可以得出结论,他的人生应该没达到张扬的地步。
这个悲剧无关于选择,而是能力问题。
达利的活法当然还是张扬的。他做事之前喜欢虚张一下声势,但不会光说说就罢休的。比如他在60岁之后真的出了一本美食画册,里面还有他自创的鸡尾酒。这书我不知道国内有无出版,估计走的是像他的绘画一样的重口味路线,真正敢于去尝试的没几个人。这本书也没有因他的名望而大卖,反倒成了市场上的滞销货,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对于一个天才来说,适当地挑战一下专业厨子是他一生不断张扬的小事件之一,既不必太当真,也可以给予礼节性的掌声。这个牛逼哄哄的人自己也说了:“你千万不用害怕完美,它一点儿也不威胁你。”我想这句话还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就是大家各活各的。
从这点来看,骄傲真是难得的美德。要求一个天才像普通人那样谦虚地活着,实在是十恶不赦的迫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