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箜篌.李贺

(2015-09-16 08:30:11)
标签:

军事

分类: 瞎读

        听莫扎特的《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想到中国的箜篌,不知用来替换竖琴效果会怎样? 比如叫《C大调长笛与箜篌协奏曲》,应该也是不违莫扎特初衷的。     

      箜篌失传了几百年,当下能听到的,也是后人根据竖琴的原理复原的现代箜篌罢了,跟那个《李凭箜篌引》里的乐器发出的是不是同样的声音,谁也无法判定了。但既然是定义为箜篌,终究是要有些民族的东西在里面的,除了双排弦,像压颤什么的,直接就是把古筝的技法嫁接过来了。从和声上来说,这种现代箜篌色彩还是很丰富的。

      
       形容声音,李贺算是独开一面,不像我,形容小提琴悦耳,像流水啥的就没词了。李贺说箜篌,用的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听起来确实奇诡。不知李香兰是不是因为这首诗起的艺名,但我一直相信罗玉凤的老爸也是个李贺迷,肯定是喜欢上了“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这两句,才能给闺女起这么个好名。其实古诗里找女人名比找男人名容易,还显得比较文艺,除了罗玉凤,叫罗声娇,罗花楼,罗海绡,罗红文,罗香清……也都是不错的名字。
       当然这首诗最猛的意象还得数“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太李贺了。要让我来,多半是“流水潺潺石上栖,盈耳洋洋逗秋雨”。这就是差距,妈的你不服不行。

      李贺的诗还是好读,此人总想险中求胜,决不肯用平常心来造句,所以那种悲凉与文字的峭峻构成了必然的关联,身世心情什么的倒其次了。估计让他来写多开心的事最后也一脸愁容,因为说到底,他是个内心蛮空虚的人,汉字在他那里,总是自然地归类到一种体瘦神清的状态,和他这人的长相差不多。
      最近读李贺打发时间。

 

箜篌.李贺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箜篌.李贺 好有亲切感的印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极简
后一篇:李贺的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