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珠海阿龙
珠海阿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892
  • 关注人气:13,3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狼

(2015-02-27 10:14:53)
标签:

娱乐

分类: 瞎编

  《狼图腾》,一部法国人烹饪出来的中式大餐,画面看着的确很过瘾,故事讲得还是很一般。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个永恒的话题,滥杀野生动物是陈旧的切入口。这点上同样是法国人吕克.雅克拍的《狐狸与孩子》角度更好,故事更吸引我,就因为它更合理地诠释了人与动物的距离感。好在狼演员的表演实在太好,光看这点就够了。

法国人拍动物题材一向有优势,也舍得花时间,一拍就是好几年。这部片子的确有一些法国式的精致在里面,不过我不喜欢它的文革背景,虽然作者写此书的确受益于他的知青经历。文革式的思维带来的草原生态破坏毕竟是短时期的,把人与自然的和谐放在一个更长远的视角里去观察,会发现我们犯的错误远远不是那十年能解释的。也许法国人会喜欢这个大背景,但是人性的恶毒被削弱了,或者说让影片里一两个小丑式的人物顶了罪。我没读过原著,不过这个题材既然挂出了图腾的旗帜,应该可以更宏大一些。人与狼的生存哲学有共通之处,狼的拟人化和人的拟狼化才是重点。这部电影没达到淋漓尽致。

与狼有关的话题总是让人兴奋,这点上它一直触发着最敏感的文化神经。狼人的传说一直是热门的西式桥段,我刚到珠海的那年就看过一部明珠台播放的电影,片名叫什么已不记得了,可能就是《狼人》或者诸如此类。情节在我看来很有趣,一个老人总是给孩子讲由人变成狼的故事,那些故事独立成篇,每一个听上去都很不错,在寒冬中给了孩子无限的恐惧和温暖。后来的结局是,孩子在月圆之夜听完最后一个故事,才发现故事的讲述者已经变成了狼人。有关狼人的电影看过不少,最打动我的是这一部。

人与狼的关系奇妙到如此,他们相互仇恨又相互依赖。即使没有图腾说,也得承认狼在人类的文化中承担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在我生活过的广西,从明代开始便将由粤西人组成的军队称为狼兵,这当然包含着凶猛勇武的意思,即使换成更为庞大的野兽,比如叫作虎兵或者狮兵,那种令人心悸的血腥味都会逊色不少。(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是,现在两广很难见到野狼了,我当知青时,曾经在山上砍柴时见到一只草丛中窜过的野兽,行动快得像闪电,一同去的村民坚持说那就是野狼,那是七十年代后期的事了,如果村民说的属实,我有可能是桂北山区野狼的最后目击者。)

 不过中国人并不看好狼的文化潜质,它总体的份量仍然不足以支撑神话的圣殿。在北欧神话里最著名的魔兽芬里厄就是一只巨狼,它张开嘴时,上下颚居然可以顶住天地,这种形象充满了颠覆感,让人将战栗与崇拜融为一体。古罗马人则对狼注入了更多的温情,他们相信罗马城的创建者罗慕洛斯和他的孪生弟弟勒莫斯是被狼抚养大的,并为这只母狼塑造了青铜像,具有图腾意味的狼徽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象征。希腊神话中的狼要相对弱势一些,吕卡翁是一个因为不敬神而被宙斯变成了狼的国王,但它由此衍生出一个单词Lycanthrope,从医学上解释这个名词,便是有变狼心理狂想症的患者。这种患者似乎总是借助于自己的变狼幻想获得虚拟的力量,这是人的精神世界中狼性的证明。我小时候和人下斗兽棋,老是把自己想像成是那头狮子,不知这算不算 Lycanthrope的一个变种。不过在读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时,我的确被那只雪橇狗布克回归狼群激发出巨大的快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