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牦牛的必杀技

(2015-02-26 09:30:38)
标签:

美食

分类: 瞎编

     

标准的画面是这样的:远处的雪山形成一个弧状的谷地,山麓被天勾出亮色,衬托出一片夹着雪和沙土的斑驳,壮实的野牦牛悠闲地在这片地带游荡,它们的身体看上去是黝黑的,体毛被风撕开,头略微地从犄角下扬起,眼睛从寒冷中洞穿过来。事实上人在那个距离是看不到它的眼睛的,但是你知道那种目光无处不在。

      日本僧侣河口慧海100年前写的《西藏独行记》里,有一节记载了他当时所见到的山牦牛,这种山牦牛被当地人称为“同亚克”,体形为一般家牦牛的两三倍,身高有两米以上,头上的角大约150厘米长。山牦牛虽然是食草动物,发起怒来还是有它的两招必杀技,会用它的巨大犄角将对方置于死地。同时它的舌头上面满是小剑般的尖刺,任何东西经它一舔都会碎裂,这一招看似温柔,比犄角的挑撞要狠多了,至少那副死相会非常难看吧。

       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他的《亚洲腹地旅行记》一书中则记录了他们猎杀野牦牛的过程,一只体长三米多(书中说是10.5英尺)的公牦牛被七颗子弹击倒,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那只公牦牛并没有死,还威风凛凛地在它的地界上巡走。他们继续射击,那只带着八颗子弹的公牦牛朝他们冲了过来,“牛角挑起地上的沙子,尾巴狠狠地抽打着空气,血红色的眼睛疯狂地翻滚……”这只青藏高原上的巨无霸一直挨了十一枪才断气。斯文.赫定这个瑞典流氓没有忘记补上一段欧罗巴式的抒情:“那头上了年纪的野家伙重重地倒在地上,而这块土地原本是它自由自在、不受打扰的乐园所在。”

       日本人和瑞典人提到的这种牦牛,应该就是“昆仑山野牦牛”,河口慧海说曾经看到有人用晒干的山牦牛舌头当刷马鬃的刷子,不知那种刷子会不会将一匹烈马梳理得温良一些。我在青海旅行时也听导游介绍过,当地牧民有用它制成梳子梳头的,据说一辈子用这么一把就够了,绝不担心它会有断齿的现象。

       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用野牦牛的舌头来梳头,这种情形想像一下也觉得蛮震撼的。不知为什么,野牦牛被驯化成家牦牛之后,舌头的功能有些退化,似乎没听说有拿家牦牛的舌头来制成梳子的,烹饪成美食倒是比较常见。

      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青藏高原的动物是20年前,在格尔木到唐古拉山口的路途中,那是西藏与青海的交界地带,当时还没通铁路,我们的车往氧气越来越少的5000米海拔上爬着,公路的两边有一种土拨鼠不时从洞穴里伸出头,好奇地看着我们,那种眼神看上去干净极了。我们还看到了几只藏羚羊,在它们觉得安全的距离里,齐整地将屁股对着我们。格尔木旅游局的一位领导说运气好的话我们可以看到野牦牛,它才是高原真正的神。尤其是那双眼睛,他想了想应该怎样来形容,然后说,那是可以用来杀人的。

      很可惜我们那次没有看到野牦牛。

      在距今3000年左右的西藏岩画中,野牦牛也是极富特色的题材,这些牦牛的画法极简约,着重于线条和符号,突出的是它圆浑的身体,粗壮有力的牛角,以及奔跑时的狂野姿态。不过这种画法的局限使它最重要的眼睛被忽略了。据看到过野牦牛眼睛的人说,它的眼神非常孤独高傲,具有帝王之气,在地球上没有一种生灵的眼睛可以像它这样冷峻和蔑视一切。你只能理解,这是神对它的格外眷顾了。

      也正是因为野牦牛的这种眼神,很难给人以邪恶的象征。印象中只有《西游记》里出现过野牛精,名字倒是有趣,叫特处士,听上去带点阿拉伯味道,不知会不会跳肚皮舞?这是唐僧去西天遇到的第一拨妖怪中的一个,没什么大作为,基本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因为那会唐僧刚出长安,所以野牛精应该也没有多少牦牛血统,八杆子都打不着的远亲。

      或许野牦牛也有自己的江湖,分为武林中的高中低手。低手主要靠犄角搏击,中手靠舌头温柔地舔你,至于高手,光站在面前用眼神便可让你肝胆俱裂了。这种高手的背后,当然有神的助力。

      不过坏人都是不敬神的,野牦牛中的高手最终都挺起了犄角向前冲刺,要想死在雪山一样高冷的眼神面前,已经不是寻常之辈的福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春快乐!
后一篇:人.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