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大人说,萤火虫是鬼呵出来的气,也就是说,有萤火虫的地方,会有鬼出没,萤火虫越多,鬼就越多。我虽然住在城里的一个部队大院,按说是个阳气很重的地方,但是到了晚上,围墙边的草地上还是有很多的萤火虫,我们相信那个墙下面过去一定是埋过不少的死人。
怕归怕,但是祸害起萤火虫来还是照样不手软。抓到一只萤火虫,我们喜欢把它的头尾分开,那个尾翼上仍然闪着微黄的萤光,然后就将它贴到自己额头的正中间。鬼呵出来的气在头上闪闪发亮,这么酷的形象连鬼撞见都得让我们三分吧,要么就是鬼根本不屑和我们一般见识,总之碰上鬼的事一次也没有发生。
现在城里的鬼不喜欢和人玩,都跑到乡下去了,有好多年都没见到过萤火虫。去年夏天和几个朋友去桂林的一个瑶族乡小住几天,晚上散步,看到野地有萤火虫在飞,突然就很兴奋。我想鬼至今还愿意呆着的地方一定错不了,就特别想在那地方多住些日子,每天晚上出去转悠一圈,专门看萤火虫,亲近一下城里早就了无踪迹的各路好鬼。我虽然是个无神论者,不信鬼神之说,却对它们有文化上的敬畏,觉得不能因为迷信一破除,就一把火烧掉所有牛鬼蛇神的另册,那样光剩下人与人相互斗来斗去了。人的面目虽然不如鬼可憎,但是也不如鬼好玩。尤其是中国的鬼,除了化个青面獠牙妆吓吓人,坏事干得并不算多,性格也还厚道,不像西方的鬼那样到处去吸人血,和人的世界没有根本的冲突。
博尔赫斯在他的名篇《交叉小径的花园》里提醒道:人不可以与萤火虫为敌。我想,博尔赫斯的童年,一定曾被这种微不足道的生命所困惑。
在欧洲这种困惑带来的是诡异的的叙述,人们相信萤火虫有某种天然的本领,喜欢将一些自大的旅行者诱骗到死亡陷井般的沼泽地里。至于它这么做的动机,似乎没有统一的说法,有的人认为这可能是获取食物的一种办法,还有的人则认为这会使萤火虫产生强烈的愉悦,也就是说,它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求证自己存在的价值。这种说法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有阴谋的洋萤火虫必须比中国的那些体型要大一些,要看上去像个火炬或者别的什么发光物体,这样才会让夜行的人产生错觉和心理依赖。
萤火虫最有想像力的亮相来自《太平广记》,里面有个王氏的故事提到萤火虫,说它竟然可以变成金子,遇见它可以全家大富大贵。当然这里面也是要讲方法的,否则就有可能浪费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故事是这样的,王家当时要去亲家吃喜宴,半道被一个什么东西落在车轮上,然后车子就走不动了。王家妻就下车朝那里叩拜了几下,再张开裙子将那物引入裙下,回家后一看,居然是块金子,这以后王家就过上了好日子。只是三十年后王妻病死,家境衰败,连奴婢也都走光,再打开放金子的那个柜子一看,里面只有萤火虫和腐草。
这个故事至少说明,古人视萤火虫为吉祥物,并不见得要和坟墓死鬼啥的联系到一起。当然这个萤火虫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也算是一只淫虫,不钻到人家王妻的裙子里就不给人变金子。想想全家可以大富大贵,估计能抗拒这小淫虫往裙子里钻的妇女也不多。《太平广记》成于宋代,那会正是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大行其道之时,妇女全给压抑得不行,连襦裙都不敢弄得太过花哨,要是有一只小淫虫愿意往裙子里钻,想必也是可以偷着乐一阵的。我甚至怀疑,萤火虫在宋代会不会与淫火虫有通假的意思。……管它呢,我说有就是有,让别人考证去吧。
通过上述传说,我们大体知道萤火虫是非常善变的,与它打交道除了保持敬畏之心,还得具备必要的警觉。
萤火虫另一个还算美好的品质是它小小的洁癖。到了成虫的年纪,萤火虫开始对食物变得挑剔起来,它们只吸食早晨最纯净的那一颗露珠,除此之外决不进食别的食物。一旦阳光普照大地变得干燥,微小的尘埃就会弥漫在空中,玷污草叶上的水源,尽管这点污染在人类看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萤火虫却非常敏感,它们相信吃了这样的露珠会使夜晚尾翼上的发光器变得暗淡,从而在求偶的“灯语”竞争中处于下风,失去与异性交往的机会。还有一些女性萤火虫则从不洁的露珠镜像中发现自己变丑的现实,它们惊叫着从高空中坠落,拒绝在晚上出来与男虫幽会。有人由此推断出,萤火虫也是世界上唯一会患上抑郁症的昆虫。
人们对萤火虫的过分宠爱同样于它们是有害的。比如萤火虫自身会发光,但它们并不喜光,有的萤火虫甚至听到太阳、光明一类的词汇时,都会呈现身体虚弱的不良反应。人们总是将它的这个特质往死里夸,试图将它的生物本性归入人类的文化优越感里,这便犯了大忌。最经典的赞美是泰戈尔发出的:“宇宙间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我们看到老泰头在他的一大把白胡子里发出圣哲的微笑,他欣喜着这个微小的生命在光明的亲情中获得的天伦之乐。久而久之,就连生活在印度的萤火虫也开始产生了错觉,一些成虫试图在白天出来交配,它们一边飞一边背诵着泰戈尔的诗句。没有了黑夜的陪衬,它们的那点萤光无情地被太阳吃掉了,配对的成功率大大下降。幸好萤火虫们终于明白了这点:它们不需要什么狗屁光明,它们的亲人就是腐草和黑暗。这以后印度的萤火虫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
这一历史非常隐秘,被记载在从未出版的一本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里。如果你能在黑夜潜入大英图书馆的地下室,就有可能在它最深处的东南角一个落满灰尘的旧书堆里读到这一段,当然,这个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个人也不建议你做这样冒险的尝试。除非你能把自己变成一团飘忽不定的鬼呵气,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