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事之人评选网上聊天最令人厌恶的词汇,得票最多的是“呵呵”。理由是这个词不显山不露水地伤人,保持距离,让人琢磨不透。我想了一下,发现自己就是个“呵呵”爱好者。比如我在回复别人的评论时,就喜欢用“呵呵”开头,这算发语词吧,不具备太多解读的空间。聊天的时候,没话说了,或者正在干别的事,又不得不回复一下,“呵呵”一下也蛮好,表示在听着对方说话。还有的时候对方说了个傻逼观点,懒得驳斥或者多少给他留点面子,最恰当的表示仍然是“呵呵”。
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词。
《论语》里早就说过“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这话的意思就是你高兴了就使劲“呵呵”,别人不会感到厌烦。你要想当个王大拿时就放开拿,拿了别人也没辙。瞧,古人比今人看得明白。也知道如何放下,不会太把我这类呵呵之人当回事。这心态多么健康强悍。所以我怀疑古时候倒是那些没事老呵呵的人,其实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性格有可能较孤僻,至少在社交上有一定障碍,“呵呵”更多地用来自我解嘲,或者自我安慰。时过境迁,“呵呵”啥时变得这么有攻击性了,想来想去可以解释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现在的人普遍活得没有安全感,对他人的认同有异乎寻常的需求。这样也好,就算用“呵呵”在给人提个醒。你觉得自己当个处长挺人五人六的吧,“呵呵”。你在台上哭成那样是想博点同情分吧,“呵呵”。你非要让我点评一下刚写的这首诗吗?“呵呵”。你在抱怨为什么别人把你总拍得这么难看吗?“呵呵”……
其实笑嘛,不带点嘲弄意味那多没劲,顶多也就是一个傻笑。再说有的人天生就是被伤害的命,不信,你把“呵呵”换个词试试,比如“嘿嘿”“哼哼”“哈哈”“唔唔”“嘻嘻”会如何?
面对一个不自信的家伙,怎么着都会让他心里一阵刺痛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