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乐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比喻来自钱钟书,他说这就像赛狗场里哄着狗狂跑的那个电兔子,用几分钟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所以快乐的引诱常常透支了我们的未来,甚至让我们愿意慢慢去死。钱老先生是个特别洒脱的人,但他过于明白这点,在我看来至少不能算个拥有更多快乐的人,尽管他的那些比喻经常哄得我捧腹大笑。事实上我一向觉得快乐的前提必须是可以廉价获得的,过分努力的追求,不计代价的付出,像那些狗屁鸡汤里说的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进入操作过程后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快乐的成本太高。其实是它们之间不具备必然的逻辑关系,不是说谁能吃苦就一定能成人上人。最后它极可能让你过于咬牙切齿而失去体验快乐的能力。
说到这你应该感觉到我的险恶与庸俗了。我向来提倡及时行乐,别把快乐当成奢侈品,尤其不要放过眼前的,即使它是那样不上档次,对你的好名声提升毫无帮助。并且我发现越是无底线的,与公众规范形成冲突的那些下三烂玩意,居然越容易有喜剧效果。不好意思,整理出这样的结论对有成为贵族冲动的你确实比较残酷,不过回想一下好像它颇具普遍性。比如某人的私生活在成为我们八卦的素材后,通常来说从道德上去判断这件事要比幸灾乐祸的添油加醋无趣得多,既然如此,作为吊丝的你我大可不必强抑着小人心态非要不出恶声。如果这时候有人不识趣地指责你的低级趣味,为了不让这看似廉价却又来之不易的快乐半途中止,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赶走,并且朝他的背影吐口唾沫。
很多年以前,我曾经问过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她对“成功”如何理解,这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成功”就是让自己过得快乐。我当时就觉得这孩子很牛逼,这是个成年人也不容易说清楚的问题,她的回答在我看来无可挑剔。现在十多年过去了,我不是很确定她是否一直是个快乐的人,因为实际的操作太容易让我们迷失既定的方向。尤其是一个从来不感觉到幸福却仍然希望持有快乐的小人物,在享受快乐时是多少需要付出一点代价的,就是让自己变得庸俗一些。呵呵,每每想到这点我就觉得自己这种失小节疏大义的活法值得向各位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