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扇子

(2012-09-13 10:45:17)
标签:

扇子

桂林山水

喜乐京都

朱子语类

浮世绘

分类: 瞎记

    这次友人从桂林带了些折扇来珠海送人,我也得到一把,上面有桂林山水的图案,虽然不是手绘的,不过还是有久违的感觉,毕竟有二十来年没再用过扇子了,觉得那玩意拿在手上很给自己提了点仙风道骨之气。这么个小道具以前是生活必需品,现在用来装一装也是可以的,不过在珠海这种地方,大约跑断腿也难买到这样一把折扇了。 

    正巧前不久读寿岳章子的《喜乐京都》,里面也有一节专门是讲京都制做的扇子,感觉日本人在使用扇子方面极注重形式感,也可以说蛮会装的,配着和服时扇子是一个装饰,跳谣曲的时候扇子也是个道具。大约正因为固有的装饰性使扇子在日本的命看上去比在中国要好一些,所以至今仍然是东瀛寻常之物,如果光考虑实用,早该淘汰得差不多了。 

    我看日本人使扇子,多数是在电影中出现的支离破碎的片断。那些歌舞伎,用扇子遮着脸让它一点点蹭着蹭着露出半边,你还没看清啥模样,它哧溜一下又缩回去了,存心不让你知道她那浮世绘妆描得有多吓人。这种人扇合一的演出里有一股梦魇般的妖氛,让你既看得赏心悦目又有些惊心动魄,似乎一不留神就会从梦中吓醒。此外好像演狂言的男人也离不开扇子,说起来这剧种的源头还来自于中国的元代散曲,但怎么也看不出它们之间的师承关系,它的那种狂笑和憋尿式发声法(子仲语),充满了某种华贵的自虐感,如果你不能深入到这种感觉中去体会,就只能看到几个急吼吼的猛男拿着扇子在到处找厕所。呵呵,扇子对日本人来说真是太显现国民性的劳什子了。 

     古人称扇子叫“便面”,除了纳凉时来点微风,也可以遮挡阳光。集市上若看到个熟人又不想打招呼,还可以将自己临时掩盖一下,总之各种方便。现在人不爱用扇子,就像他们不再喜欢使用油纸伞一样,一个80后或者90后已经很难理解邻家小妹摇着团扇在夏日里的那种风情。《朱子语类》里说扇子“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这个“体”真是蛮玄妙的,光解释为“本质”远不足够。这么跟你说吧,我依稀记得那个年代的美眉,在不经意的摇曳生姿中总是伴随着隐约的体香,但是改用电风扇一吹或者空调房一焗之后,嗅到的大多就是狐臭了,你能说成“通电便是用,停电便是体”吗?所以这个“体”既形而上也形而下,……你的明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断电
后一篇:抄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