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个月一直在看电影,很多烂电影看完就忘了,第二天重复再看,居然跟没看过一样。可见烂电影也有烂电影的好,就是耐看。烂电影大体分两种,一种是看个开头就发现特烂,另一种是看完后才发现特烂。我说的耐看当然是第二种。
既然是烂电影,还有必要推荐一下吗?我想了一想,也许伍迪艾伦是个例外,因为他是好莱坞标杆性的人物,而且他的电影趣味总是偏向文艺青年,看他的电影可以给自己在各种高雅的场合增加谈资。也就是说你看不看《金陵十三钗》没什么,但是没看过最新的伍迪艾伦,从情操上来说是有问题的。至于看完之后是否喜欢,那已经不重要了。既然这样我还是推荐你看一下《午夜巴黎》吧。
这几年伍迪艾伦的电影都没给我多少惊喜,包括“伦敦三部曲”。那个《赛末点》实在是平庸得无话可说。不过伍迪艾伦的本事就在于他永远会冒出些不错的想法,仅仅因为这些想法你就觉得最好还是不要错过。比如《午夜巴黎》说的是一个美国年青的作家在巴黎午夜的奇遇,在这里他居然能遇到包括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毕加索、达利……这些大人物,最后在现实与虚幻的两重世界来回穿越并迷失的故事,这足以让你有些坐不住了吧。更别说伍迪艾伦还找来法国总统萨科奇的马子,哦不,是第一夫人在里面客串了一个小角色。这个博物馆讲解员本身并不出彩,却因为她的饰演者身份的特殊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吸引力,真能取巧。我看到这个地方时就想,要是张艺谋也从重量级的夫人们中间选一位出来演金陵中的一钗,会不会让我改变偏见呢?靠,还真不好说。
穿越的电影越来越多了,不过伍迪艾伦的这次穿越在我看来还算有趣,最主要是我的偶像在里面一一出现,虽然海明威看上去一点也不像海明威。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找个脑袋大点的人来演,海明威只有进入五十岁后才开始变得像一头狮子,这个道理伍迪艾伦应该懂的,那么1920年的海明威至少得先把脑袋发育好。不过他描述的午夜巴黎倒是比现实中的更对我的重口味。我一向讨厌人们把巴黎称为浪漫之城,除非它依旧收藏在小街小巷子里,有石板砌出的马车道,灯色昏黄……好了我不想就一个早已不存在的巴黎继续抒情下去,它在上个世纪初就被毁得差不多了,其魅力大多来自于勾肩搭背的社交生活,这很大程度上是由闲散的文化盲流创造的。他们奇怪的味觉虚构了一个理想中的巴黎,并且成为各自作品中的八卦。于是巴黎就在午夜中无可挽回地风骚起来,形成一个延续至今的情结,好像这里随便遇上一个婆娘都愿意陪你在雨中漫步。但是必须说这个看似极有想象力的电影,其实能证明的只是伍迪艾伦老了,如果他再年轻二十岁,应该拍得更好看。现在他的想法只能靠那些人物的清谈来完成,因为这从叙述上来说比较省事,谁让那些都是腕儿呢。可是这就决定了这部电影终将会让你感到沉闷,因为那些名噪一时的作家画家们,都没有离开他们规定的那个范围,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像他们自己。所以他们探讨的话题看似深刻实则无聊。当然也不排除真实存在的他们比电影上的更无聊,所以冲这着点,我们还是放过伍迪艾伦一马。因为再过几年他可能连这样的电影也拍不出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