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

(2011-04-04 10:32:08)
标签:

清明

杂谈

分类: 瞎说

    山上的人,大都很高兴的样子,看来清明节对逝者的怀念并非想像得那么沉郁。倒是也有几个沉的,沉鱼落雁着从那一头跑过来,前凸后翘地卷起一股奶香,让人起疑高兴得这么不清明,是不是家里从来就没死过人。顺这思路一想也对,虽然人都是从血脉上一代代延续下来的,有生有死生死相依,但在我十来二十岁的年月,感觉亲朋好友中也从来没死过人。那些死去的都和我无关,活着的又都还没赶上趟。你看,在那样一个年纪两头不靠,清明就只剩下了春天带来的快乐。所以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其实是有两个清明,一个是老态的,一个是嫩的。你硬要那些沉鱼落雁们耷着脸去缅思,她们的脑子里也调不出几张死去的面容,最后只好“为赋清明强作愁”了,还不如傻乐呢。

    在桂林每到清明我就会想到尧山,这印象是怎样形成的还真说不清楚,好像那山里有个隐藏的出口,到了四月五日,清明就跟泉水似地从那里流了出来。你去想像那个液态的清明,自然是很生动,会有一股渗透在潮湿中的愉悦。但是到了珠海后这个清明就不再具体了,只剩下秃秃寡寡的两个字,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也不想知道它最终会去到哪里,贴片似的横在你眼前,然后睡一觉再醒过来,它已经被撕去了。这样的清明仅仅是日子的一个符号,在这样的符号中想念逝者,你是找不到与故人独处的感觉的,倒像极了在储蓄所里领号排队。好不容易轮到你了,还顾虑着会不会因为自己动作太慢耽误了别人。

    这大概也是人活着的趋势。你不可能再为任何事情占有太多的空间,包括思念。这一想就释然,尧山的那个清明,肯定也是我的一个臆想,就像吟着“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但你让白居易活到现在,他也得排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声声骂
后一篇:俯冲的自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