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在百度百科上发现已收录龙子仲的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5262899.htm
子仲本人不会在意这个,不过收入还是应该的,在当下的学问圈里,他的价值远不止我们知道的那么多。也许等他的书出来后,我们可以重新对他有一个认识和评估。不过这一切确实都不重要,反正他活着的时候,这个社会也并不见得多需要他,死后多几条确认,就跟支付宝在收了货之后必得点那一下同理,总是不可以白拿白占的,就算交付出去几个活人看着还算炫目的光环,也未必就给当下多添几道生机。傻逼们不是最爱说“神马都是浮云”吗。
我在自己的小说《同声尖叫》里写过以下句子——我对行踪不祥,下落不明这样的词汇充满了好感,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行踪不祥或者下落不明的一天,比之“死亡”这个硬梆梆的字眼,它们更显得温和有弹性,无锋利感,让失踪者的形象隐约地浮动在这词汇的后面。它不会把你一下抛进万丈的深渊中,精神重创万箭穿心,感情无所归依,只是让你的悬念渐渐变色,希望与绝望的比例关系不断改变,伤痛慢慢过渡。你的眼前不会猛然出现一具苍白的遗体,追悼会和火化炉,而是闪现出多个可能和曾经有过的生活场景,这些场景一一排列而过,每一个都是具体的真实的,不像死亡那样总带着某种荒诞。一个失踪者对于我们更多的是悬念而不是悲哀,我们提起他时脸上流露着惦挂的神情而不是泪流满面。所有爱我们的人和被我们爱的人失去的最佳方式就是行踪不祥和下落不明。
现在我觉得有一种较之“失踪”和“下落不明”更祥和的表达,那就是“拔掉电话线”。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感到那人的若即若离,无处不在,连惦记都省了。子仲不是喜欢玩失踪吗,那就让他玩个够。只要那个电话号码还在,你就知道这人其实走不了多远,你与他的那点距离不过是电信局拉出的一条线。
(上面那张照片是去年八月一行朋友同游永宁州古城时,南溪拍的我、子仲(中)和王大拿(右),一共四张,角度都差不多,子仲可以看到正脸儿,俺侧背对镜头,正在喝子仲打上来的井水。这也是我和子仲极少的合影之一。江狼那天也给我们拍了,手机作品,不是太清晰,同样珍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