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错误地理解我的沉默!

(2010-11-26 11:13:27)
标签:

沉默的艺术

默认

钥匙

沉默

分类: 瞎说

    “默认”是一个很操蛋的词,特别是在你只有保持沉默的时候,不由分说地就和“认”捆绑一起,根本不会有人问你是不是真的认了。汉语在这个时候成为了有话语权一方的帮凶,它并没有发明一个词“默不认”出来以保持语言生态的平衡,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才会特别羞耻地“被默认”着眼前的事实。好在我的脸皮还比较厚,阿Q似地坚守着自己的“默不认”。

    恶俗地比方一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锁,这把锁只能配一种钥匙,有的是默认,有的是默不认,你要换了钥匙那是打不开的。至于你为什么是这个钥匙而不是那个钥匙,没什么好解释,就是天生的——这倒也算得上是一种默认。有了不同的钥匙,就有不同的境遇,这就跟有人要去当汉奸一样,我从来都相信那是天性,是本能默认而不是一种选择。大多数时候,默认的确会是一种安全的反应,不过默不认也坏不到哪去,反正你这一默,认还是不认都无伤大雅了。两者之间,默认永远都有一股能感触的气场,默不认,针对的只是自己的良知。嗯,良知似乎也不是啥好东西,你守着它的意义跟不愿丢弃家里的破烂是一个道理,好歹那是你爷爷用过的。

    不愿默认,无需上升到多么的高度,它只是不愿意降格为傻逼的一个底线。在沉默的大多数里面,默不认们的面目和默认们的貌似一样,即使同类也很难辨别,眼神和嘴角的运动有时并不可靠,它太深不可测,不足于成为认与不认的鉴定依据。所以你的默不认,只能使你从一个确诊的傻逼后退一步为疑似傻逼,并没有多少英雄的成色。不过能在疑似中生存已经不算太坏了,毕竟一个沉默者不能索取太多。

    曾想应该有人来写一本书,就叫《沉默的艺术》或者《沉默学》,专门传授如何让真实的默不认与虚假的环境接轨,不因为那不得已的默而变得拧巴。不过好像这也是个悖论,你都著书立作了还能叫沉默吗,话语权者如何有师为默不认们的资质?看来那艺术或者学说只能自己去悟了,至于悟成如何是否得道,心里没谱就去参照一下厦门人的散步或者上海人的献花吧。

    说得太严肃了。来点轻松的默不认吧。好一阵没听女同胞诉说七年之痒了,主要是她们每次刚想开口,我就先声明不保密,这样就把大多数女的给吓跑了。剩下那些实在憋不住的,还是勇往直前地说了,说完之后就要很无望地加上那么一句:这事你知道就行了。……可你想我是做媒体的,娱乐大众是我的天职,怎么能光我知道就行了呢?面对这样深情款款的叮嘱我又不好意思直接说NO,只好干巴巴地“默”一下。你知道的,我这儿玩的是默不认。

    那天就有个七年痒女,非得要和我说说老公的事。这位对老公在外在乱搞不是很介意,我分析主要是想找个人分享一下那份刺激,又不想闹得沸沸扬扬,因此就走了一下必要的过场:“这事你一个人知道就行了”……我就默了一默,算是双方达成了默契:她先和我说,我再和别人说。

    你看,默不认就是这点好,干了坏事也还能理直气壮的:谁让你错误地理解了我的沉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脏话考
后一篇:拍来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