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屋底 (上)

标签:
大拿指导员砖房队长知青桂林 |
分类: 瞎拍 |
这是M书记的车子,因为我的二奶车装不下那么多的人。真的很感谢这位书记。
我们沿着小路进到村里,村里静悄悄的看不到一个人。这个村本来就人少,年轻人又大多在外面打工,剩下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孩子。现任的队长是老党员最小的儿子,他早就知道我们要来的消息,昨天就从县里回来等了我们一天。
我们来到的第一家是老队长家。这位老人对我们的记忆还算清晰。他的话不多。
本来想拍一些更有震憾力的人物照,但是见到了村里的乡亲后拍照的欲望并不强烈,也许是觉得多年未见,在一起聊聊天更重要,如果光对着人家咔嚓咔嚓显得不够厚道。所以想看满脸沧桑的人物照片的同学可能会失望,因为我光顾着说话了。幸好还有王大拿给我们留下了完整的影像资料。有王大拿在就是好。这回桂林的朋友好像都挺喜欢他的。
以前村里只有一口井,生活用水很不方便。现在家家门前都有这种井了,算是个进步吧。
三排老房子依然在,大部分村民在村子另一边盖了砖房,老房子大多空着。
老队长带我们先去看女知青住过的房子。这房子据说因为吊死过人,不吉利。它有一个中厅,左右两个厢房。左边是我们这届的大廖子,张志红、李志三人住着,右边是比我们高一届的朱虹、赵红、童光莉住。门锁着,她们三人在外面张望。
左边的这个张志红在自己的母校教历史,我离开桂林的时候她还是个年轻老师,现在已是教研组长。中间这个李志是我们知青中年龄最小的,下乡时还不满17岁,现在市血站工作。右边的大廖子后来下岗,二次就业,现在一超市从事财务工作。当年的大廖子劳动最积极。她还记得我是怎么鼓动她去偷邻村的桔子的,因为她的胆子最小。我当时对她说,偷一个也是偷,偷十个也是偷……。
可能正因为自己没干什么好事,我曾经担心回大屋底没人搭理。现在看来人家村民早忘记这些事了,却还记得我们的好。比如村里买的新拖拉机就是李志的母亲帮搞到的指标。老一些的村民大多还能清晰地说出我们的名字,只是和人对上号不容易,毕竟我们一直都没回去。
这是王大拿。
老队长为了让她们能进去,把一侧的门杓硬给拉开了。
房间已经空了,当年她们就住在这样的地方,整整两年。
我们到了指导员的家。他的生活看上去还很贫困,仍然住在土坯房里。不好意思他的照片我一张都没拍,看到他那么老有些难过。毕竟过了33年,他不太能把我们和名字对上号。这个指导员曾经带我们去远处山上砍柴。我们在那座山上发现了台湾空投的标语传单,还傻乎乎地想没准也有罐头空投下来,结果没找到。那山很远,砍一点柴要走一天,回来的时候根本背不动,一路走一路扔,所以我们只去过一次,后来就用大米和邻村的农民换柴,记得是7斤米换一百斤柴。
现在村民大多用上了煤气,但是指导员的家里仍然在烧柴火。
这是他的家当。除了电视机和风扇,其余一切未变。
看来打柴仍然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些柴都码在屋上方。
指导员家的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