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书店

(2009-11-30 06:17:12)
标签:

杂谈

分类: 瞎读

    去年的12月,小说《红岩》中出现的那个沙坪书店,重新在磁器口挂起了牌子,这消息还让我高兴了一阵。没过一年,又听说这书店倒闭了,也不知是真是假。你都要纳闷这书店与我何干了吧?我在1995年去过一次重庆,那时就很想找沙坪书店,问了重庆人,都说没有,有的干脆不知道这书店的由来。我当时很失望,因为那本书被我看了太多遍,所以很想去实地感受一下。印象中,沙坪书店是在街口的一幢木板房里,光线昏暗(奇怪,我认为好的书店都应该是昏暗的,过于明亮的书店无法激发我淘书的兴致),下午的时候会有一柱光透过木板的缝隙斜射进来,一两个大学生模样的人会站在这柱光下读着书,你可以看到光线中的尘埃在腾跃着。那种腾跃是书店寂静中唯一的动。如果你读到思绪起伏处(不建议你这么起伏,对心脏不好),那一线尘埃几乎就喧嚣起来,当然,别人是听不见的。                   

    我对好书店的理解,除了光线要暗,售书的还不能是美女,她们往那一站书店的文化感就没了。最理想的店员必须得长成甫志高或者郑克昌那样的,这两位虽然是叛徒和特务,但从书店的角度来看还是很靠谱的。当然,书店要与名人有些瓜葛就更好,比如沙坪书店的原型,就曾经住过丰子恺。

    1987年在上海,去陈村家里玩,问他还能找到内山书店吗?这位如今的上海作协副主席也觉得我的想法老奇怪老奇怪的。那书店和那个时代一起消失在岁月的尘埃里了,哪里还找得到。可一说到上海的书店,我居然想到的就是这个与鲁迅交往甚密的内山完造,总觉得在如今的上海,没有个内山书店就缺了点什么。

    读书人爱去的书店,都应该选择在僻静的小巷,让淘书者有“寻去”的感觉,商业中心开的那种宽敞的书城,其实就是新华书店的一种延续,这是我见过的最烂的经营模式,尽管文革期间它曾经是我唯一的选择。

    前几年杨妞妞在广州开过一家“YES NO”咖啡馆,门面藏在几个破杂货店里,就算你从它身边走过都难以发现。在它的楼上还有一间博尔赫斯书店,门面更小,只卖些品种不多的翻译书,并且从来不打折,爱买不买。我喝着咖啡也上楼转了一圈,根本看不到人,你要想买哪本书就得大声地把老板喊出来。当然,更有可能的是喊都喊不出来,这时考验你的时候就到了,是把这本书偷偷拿走呢,还是把这本书偷偷拿走呢?这个书店还有个小卫生间也很好玩,里面居然没门栓,想使用之前同样得先喊上几声。如果已经进去,最好是不停地哼着小曲以示满座,当然你也可以顺便复习一下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这么文化的地方当然一切都得配套。这个小书店居然也存活了十多年,还在今年拿了广州“最佳小书店奖”。我不记得自己是否在里面买过书了,只记得头一回使用那卫生间没经验,径直就把门推开,然后有一美女(不是妞妞)蹲在里面冲我莞尔一笑,我慌不择路地逃回了“YES NO”。现在想起来敝人的表现真是太失水准了。

     珠海这地方十年前有过一个三联书店还算靠谱,位置选得也合适,可惜最终挂了。剩下星期五的那个书店又撑了好些年,终于在我的馊主意下搞成了一个书吧,也于去年底挂了。现在你在珠海还能买到一些好书,但不会有逛书店的兴致,这才是最要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内部发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