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刊名(旧事重提)

(2009-05-08 05:35:37)
标签:

杂谈

分类: 瞎记

    那天《珠海》杂志社的小罗给我电话,说还有一些从桂林寄来的杂志,问我要不要。估计是《南方文学》,我就自己下到三楼去拿了。

  从1984年春到1987年夏天,我在这个杂志社工作了三年多。

  刚从中学调到文联当编辑时,这个杂志还不叫《南方文学》,叫《漓江》。现在看挺好的一个名字,为什么要改?

  大约是84年开始,《漓江》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那会国内的文学刊物太多,而且名字一个起得比一个大。一个市级杂志叫什么《新创作》、《新作家》、《青年作家》的比比皆是。这些刊名现在看来都没什么特点,但那时就觉得叫着倍儿有面子,很容易吸引一流作家的稿,因为它们看上去都疑似国家级刊物。比如一本《贵阳文学》和一本《青年作家》同时摆在面前,你会选择哪家刊物来发表作品呢?显然是后者。这样一来,《漓江》就有了生存上的困惑。我们都觉得已经办得很卖劲了,这本刊物之所以没有大红大紫,是不是跟名字起得不够响,太受地域性的局限有关呢?经过讨论,大家都同意把名字给改了,越“大气”越好。

  应该是85年的事,具体日子不记得了,全体编辑坐在一起想刊名。会议是樊平和赵兴堡主持。那会杂志社人手多,开会的场面也比较热闹。每个人的脑筋里转的全是“中国”、“大师”、“作家”之类。很可惜好的刊名都让人抢先了一步,再往大里想就该到“文学巨匠”或者“宇宙文学”了。所以嘻嘻哈哈地开了半天会,也没想出一个合适的。

  我那会刚写了一部小说《被遗忘的南方》,突然意识到这“南方”好像还没有人用过,如果叫《南方文学》,好歹也算占了个半壁江山,听着不会那么寒掺,也有一定的地域性,不至于发力过猛弄得连家门都找不到了。提出来让大家一合计,都觉得《南方文学》还不错,立马就通过了。然后就是申报区新闻出版局改刊名。没有多久,《漓江》正式摘牌,挂上了《南方文学》。

   《南方文学》叫出去后,很多人都以为是广州这类南方大都市办的刊物,一下与桂林还联系不起来。我们都很得意,要的不就是这效果吗?

    只是这个刊名并没有给杂志社带来太多的改观。同类刊物实在是太多了,包括我们想到但是不敢用后来让别人用去的《大家》。放眼望去,你会觉得这个国家从元首到士兵都在为各刊物打工,所以《南方文学》依旧是一副小家子格局,与《漓江》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离开这杂志20多年了,难为人家一直还记得我,给我坚持赠着样刊。

    现在看来,其实还是《漓江》这名更好,后来好像也让漓江出版社拿去做火过一阵。不过在一个人人都想装大尾巴狼的时代,我们都天真地相信“名字改变命运”。

    真正的大尾巴狼反而是不用装的。美国最著名的几本文学刊物分别是《纽约客》、《乡村之声》、《大西洋月刊》、《GQ》等,倒是没见有什么《美国作家》、《美国大师》、《美国文学》一类。 当然你也可以这么反驳我:干嘛老拿美国来参照?我们就是爱这么叫,我们高兴,管得着吗你?

  亲爱的你丫,当年我也这么反驳人家来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