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瞎记 |
在所有的家俱里面我最看重的就是沙发。因为我这人回到家以后,有一大半时间是在沙发上打发的。尤其是晚上,我通常看着电视就睡着了,所以沙发对我来说还顶替了床的功能。我对沙发的标准就是一要够大,在客厅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买大一些的沙发,深度最少要在90公分以上,这样才能睡得舒服。二就是一定得真皮的,什么红木的藤条的一律否决。至于沙发的款式,是否与房间色调搭配得当这些,都不是我重点考虑的。通常只要符合以上两条标准,甭管长什么模样都可以搬回家。
我觉得沙发这玩艺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场景,对喜欢码字的人来说,沙发也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生活体验。体验这种东西不是说非得去和工农打成一片才有的,生活不必火热,革命也不必三大,将身体安顿好了,思想就会源源不断地涌进你的世界,挡都挡不住。把沙发称为精神的圣地灵感的摇篮都不过分。身心疲惫时往沙发上一躺,立马像中央红军到达了陕北一样踏实。
能看出我与沙发的关系是多么水乳交融了吧。
令我头疼的是,每隔两三年我就得从一套沙发战略转移到另一套沙发上。我算了一下,自1993年至2006年的13年间,我已经用坏了五套沙发,现在又准备添置第六套沙发了。比我们国家更换广播体操的频率还要快得多。
先从第一套沙发说起吧。那是我买过的唯一一套布艺沙发,因为把钱都花在装修上了,等发现要买沙发时钱却不够了。我那会真想把墙上的涂料扒几块下来换一套真皮沙发,没辙,只好先买一套便宜的布艺沙发对付着。这套沙发非常容易脏,还是不能拆洗的那种,用了三个月哑光的布饰就变成了光面兼防水功能的了。后来我攒够了钱,立刻换了一套特价的真皮沙发。那套沙发虽然看着难看,用起来却很舒服,像娶了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乡下老婆,图的就是个实惠。
97年这套沙发因为海绵失去弹力开始招人嫌了,我坐着看电视时,屁股下陷得太深,基本上只能看到自己的两个膝盖。如果有人按门铃需要起身开门,我得像吊环运动员那样来个水平支撑,才能让自己的身体离开沙发。这样我只好换一套。同样,因为我总是很穷,永远买不起那些七八千以上的,只能再次打特价品的主意。
这回我看上了一套注明是“意皮”的沙发,够大,颜色也像意大利人那样有点黝黑,说得好听些就是“地中海阳光”色系的。我用了不到一年,然后发现沙发的皮面开始出现龟裂纹,抠开一看,哪是什么真皮啊,寻思着发票还在,要找商家去理论理论,有朋友对我说了,“意皮”就是仿皮的意思,找人家也是你理屈,谁让你自己没搞清楚。算是吃了个哑巴亏。但我觉得才用了一年的沙发就这么扔了怪可惜,再说除了皮质不好,睡着倒还舒服,至少没再让我练过高难度的水平支撑,还是先花少量钱用布把它包起来吧。于是“意皮”再次变成了“布艺”。当然,你可以想像它们很快也具有了防水功能。唯一的方便是,有时要急着记电话号码时,我就用一根牙签在沙发靠脖子的位置划几下,黑底白道,字迹非常清晰,想擦都擦不掉,日子一长,我的沙发上记满了电话号码。
这样坚持用到了2000年。我终于决定换回一套皮沙发了。这回我居然又鬼使神差地看中了一套据说商场搬迁而甩卖的真皮沙发。我确定了它不是“意皮”的,海绵的弹力系数也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最主要是它够大。卖沙发的热情地让我试坐体会一下,我整个身子躺上去,把人家吓一跳。我告诉那人我躺在上面的时间确实比坐的时间要多一些,不这样试一试我不放心。然后我把沙发搬回了家。
这是目前为止最给我争气的一套沙发,一直用了五年,去年终于出了问题。既不是皮的质量不好,也不是海绵的弹力失效,而是开始脱线了。所有的结合部位都咧开了口,露出里面的海绵。我看到没法补救了,决定再作一次战略转移。
最后这套沙发吸引我的是它的红木基座,看上去给人坚定不移的感觉,较有男人味。我这回重点检查了它皮质,它的弹性、它的结合部缝合工艺,好像挑不出什么毛病,然后我用了最少五种睡姿检验了它的舒适度,发现它的扶手处当枕头时不会硌脖子,过渡十分自然,就是它了。
没想到才用了一年零两个月,它就先从扶手处裂开了一道缝隙。紧接着屁股下面那块皮像得了牛皮癣似的,开始掉下很多碎屑。我感到不可思议,这碎屑是哪来的,仔细一研究,原来是那层皮上覆盖着一种油漆似的东西,它们由于臀部热力的作用开始软化,起泡,分离,使原本还算光洁的棕皮变成了一块皲裂的脚板底。
我气急败坏地想找商场去理论,却发现那张发票不知扔哪去了。没有发票,我根本无法证明是这家买的,只有自认倒霉。
我现在正计划购入第六套沙发。谁说沙发不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