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是什么?

(2016-03-24 16:53:38)

文:鲁瑞清  北京248志愿者


(注:本文为作者参加《为你读诗--中国第二届·世界诗歌日音乐会》写的观后感)


诗是什么?在2016年3月20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虽然,有时也装模作样的写上几句所谓的“诗”,纯粹是自娱自乐


3月20日,北京举办了《为你读诗--中国第二届·世界诗歌日音乐会》(简称诗歌日活动),梓林学长邀请包括我在内的几个学长参加。我猜想,他是希望用诗来“浸染”我,在春天里,给灵魂片刻的自由。


“诗歌日活动”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行。好多年没有来天桥了。过去,这里曾是“卖艺者”的街头;今天,俨然成了“艺术家”的殿堂。天桥艺术中心,真够“高大上”,建筑本身就很“艺术”。上千人的剧场,座无虚席。两个小时的演出,让人陶醉在诗和音乐的意境中。


《为你读诗》由潘杰客先生联合中国20位各大领域翘楚联合创办。公众微信平台于2013年6月1日正式上线,每天晚上10点通过微信渠道准时播出(我记不清楚谁推荐我收听和欣赏了,但没听几天就抛到脑后了)。2015年3月21日,《为你读诗》携手波兰驻华大使馆在北京东方剧院举办了《为你读诗--中国首届·世界诗歌日音乐会》活动。


今天,《为你读诗--中国第二届·世界诗歌日音乐会》活动,聚集了大批的文人墨客、业界名流。至少包括:潘杰客、任鲁豫、陈建斌、于丹、王刚、徐涛、姜昆、瞿玄和、李彦宏、张亚勤等。


诗是什么?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一点点答案。


诗是生活:诗,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当然也高于生活。“诗歌日活动”以孟浩然的《春晓》拉开序幕,应诗应景啊!更加烘托了北方春的氛围。智利诗人聂鲁达的诗《静一静》,呼吁人们回归宁静的生活,停止杀戮,停止战争,“我只要求生活,我不要与死亡打交道”。


诗是文化:诗,由文字构成,有诗词歌赋的种类,韵律词牌的格式,自然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中国的古文相对于白话文,已经是浓缩的文化。古诗,更是古文中的经典。在古代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聊聊数语,传递了巨大的信息量。我甚至冥想,现代诗作虽然容易理解,但从文化和艺术角度,或许无法到达古诗的水品。


诗是情感:诗,作为情感特征,也许是诗的本质。不注入情感,无法作诗,无法读诗,无法解诗。如:《再别康桥》倾注了作者多少情感,也许只有徐志摩自己知道。历史上,多少爱恩情仇的故事,通过诗歌流传下来。我猜想,最初是不是因为感情表达的需要,才产生了诗这种文化形式呢?也未可知。


诗是交流:诗,作为文化的重要交流形式,不仅沟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众。并且,诗没有国界。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泰戈尔、雨果、普希金、裴多菲,多少脍炙人口的诗作在中国流传。这次“诗歌日活动”,竞然有6个国家的使节亲自到场朗诵各自国家的诗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发来了视频,表示祝贺。这,有点超出了我有限的想象力。


诗是历史:诗,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脚步。中国最早的《诗经》,留下了古人的智慧。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年代,都有不朽的作品产生。唐诗宋词,至今令人向往。从某种意义上说,诗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发展史。


诗是......通过参加“诗歌日活动”,我对梓林学长把自己的新书命名为《诗与远方》,以及对北大公益讲座的“三文主义”——文以载道,美文传道,以文修身,似乎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诗,也许今后会更多走入我的生活,希望如此吧!


你也来吧!朋友!


诗是什么?

诗是什么?

诗是什么?

诗是什么?

诗是什么?

诗是什么?

诗是什么?

诗是什么?

诗是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