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专栏之六:一个吻,可以点燃生命
(2008-10-14 16:40:22)
标签:
文化 |
分类: 电影专栏 |
张小摩/文
知道亚利桑德里·阿曼巴的名字是在2005年。那一年,这位年轻的西班牙导演以《深海长眠》击败了阿莫多瓦的新作《不良教育》,在国内获得冲击奥斯卡的资格。当时我就想,为什么一定是《深海长眠》?
影片的主角雷蒙从20岁开始就以水手身份环游世界。大海给了他生命,一次海上意外又要了他的半条命,下半身瘫痪27年。每个人都愿意给他活下去的意念,他的哥哥立下誓言:我是你的好兄弟,只要我活着,就不会杀死任何一个人。一位领着两个孩子的中年寡妇来看他,说:“你的眼睛很迷人,有这样的眼睛怎么会想去死?”
但他说:如果你一个人不能自己穿鞋,活着,就只能不断地笑着哭。27年,没有一个女人吻过他。
主演贾维尔·巴尔登有点胖,但丝毫没影响对角色的塑造。你能感觉到他表达的深沉,发自内心的幽默,甚至对女性的那种坏坏的挑逗。这种感觉,根本不是一个下半身瘫痪病人的病态,而是不甘心做心理残疾人选择死亡的淡然。看着巴尔登的眼神,你会被他的坚强豁达折服,沉浸在整部影片氤氲出的情绪:哀而不伤。
遇到女律师朱丽亚之后,雷蒙的生活出现了亮色,桑德里·阿曼巴用一个一气呵成的长镜头,表达出令人震撼的生存梦幻。在帕瓦罗蒂高亢激越的歌声中,镜头从病榻之上,疾速冲出悬挂白色帘子的窗子,飞过低矮的绿色山丘,俯冲过郁郁葱葱的碧绿林木,穿越奔腾小河的峡谷,之后,突然间镜头充满了清新磅礴的蔚蓝色。是无边的大海!而男主角爱恋爱的朱丽亚,就在海滩悠闲散步,他走向前,两人深吻……然而,音乐停了,男主角睁开眼睛,眼前仍是已经躺了27年的白色房间。
或许,活下来的理由,不是对重获新生的期待,仅仅是有人能跟你分享一根香烟,有人肯跟你分享一场球赛。这种分享,不是为了你活下去而伴随,而是因为在心灵中深爱着对方。如果没有,别人只不过你活下去的奴隶。看失望的雷蒙的两次回答——“你不喜欢回忆过去吗?”“我喜欢未来。”“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死亡。”
在无法获得世俗法庭的许可后,雷蒙选择了自我放弃。纵然没有怯懦的朱丽亚陪伴,他仍然可以一个人离去。在生前出版的《为生存死亡——私人信札》一书中,他倡导了这样一种理念:生存是一种权利,不是一种义务。不能有尊严的活着,就要有尊严的死去,因为,被扼杀了自由的自由不再是自由。
我看过西班牙电视台对影片主创人员的采访,无一例外的问他们对雷蒙之死的态度。无论是导演阿曼巴,还是演员维尔·巴尔登以及贝兰·鲁达,都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他的选择。如果你了解《深海长眠》改变于当时极具争议的一起安乐死事件,你还会明白影片背后沉甸甸的现实意味。阿曼巴以影像之名,完成了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独立发言,并以此击败了我最喜爱的阿莫多瓦。
在深海长眠,那里的人们毫无重量,在那里,人们可以放弃疯狂的梦想。而每一个吻,都可以迅速点燃生命……
小档案——
《深海长眠》
出品:2004年出品
导演:亚利桑德里·阿曼巴
主演:贾维尔·巴尔登、贝兰·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