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在我等受过红色教育的人脑子里,这几个字眼是以鲜血与牺牲为代价的。近来一些“为××立纪念碑”的事件音,正让这块“纪念碑”不断失重。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在现代文学馆的声势浩大的诗歌研讨会。多浩大?你看看名号就知道了——“颠覆!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语诗歌建构研讨会”。天哪。。。。
重要的是,赵丽华出席了研讨会。会上,赵丽华哭了,赵丽华说被羞辱了,赵丽华说有人在暗中害他。这些对我来说,都已经是旧闻。
但,但是,诗人周瑟瑟的发言却让我耳目一震!他提议:已经供奉了鲁迅、老舍、曹禺、巴金等大师的现代文学馆,应该为赵丽华立一块纪念碑。理由是:在此次网友恶搞事件中,赵丽华在为全部诗人受难。
我非常清楚的记得,他提议之后,现场20几位诗人都禁不住一片哗然大笑。
难为他了,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纪念这自己受难的诗友。
赵丽华到底够不够格,在现代文学馆拥有自己的一块纪念碑?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
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北京艺术家们为超女立的一块纪念碑,那块引起哗然的纪念碑。而此次大胆的提议,与超女纪念碑之间显然有共通之处。这共通之处在于,纪念碑已经被丢弃了原本的历史沉重感,变成了一种讽刺载体,承载着商业化媒体化运动的伟大超女,承载着网络时代被肆意践踏的尴尬诗歌。
想清楚这个,对此类喧哗事件,大可不必惊慌。就像超女纪念碑之于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此纪念碑,非彼纪念碑也。
诗人们开的会,题目不仅没有诗意,也没有新意。
赵丽华,她的名字会刻在纪念碑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