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访谈 |
赵丽华:有人用化名炮制诗歌诋毁我(专访完全版2)
误读背后:
有人用化名炮制诗歌诋毁我
记:据说网上流传的部分诗歌被人删改了,只留下极度口语化的几句。有哪几篇? 这是否是有预谋的恶意删改?
赵:比如这两首《张无忌》一和二,各个媒体基本都是转贴自网易文化频道,或许是无意地各漏掉几句。有没有预谋我不敢说。完整版如下:《张无忌》(二):张无忌和赵敏接吻/赵敏把张无忌的嘴唇/给咬破了/有关这一吻/电视上处理的比较草率/原著上描写的过于简单/后来张无忌承认/他对周芷若是敬重/对小昭是怜惜/对殷离是感激/对赵敏才是铭心刻骨的爱/这个结论尽管有些/概念化了/但也肯定与那次接吻有关。《张无忌》(二)梳理张无忌的爱情经过及揣度他的爱情心理,丢掉几句意思就不完整了。
如果说到篡改,很多我的诗歌给丢掉七八句如果仍不算故意的话,那么炮制了什么《谁动了我的花内裤》之类的诗及《赵丽华演讲词》等以我作品的名义广泛转贴就是刻意的卑劣了。这样的卑劣绝不是跟风网民所能做出来的。这个始作俑者应该说这几个月就没有闲着,他一直在炮制这些东西。他一直在化名用各种各样方式诋毁我。
我估计他可能一直生活在对我的仇恨中,很多年了,他存了我大量在线写作忘记存盘的作品,我电脑故障丢掉的作品,仿我的语言方式伪造了一些东西,他不遗余力做这个事情,缘由其实仅仅是他一个人对赵丽华这个人的仇恨。跟诗歌无关。我究竟在哪里得罪了他?我把他们家孩子扔井里了吗?或者我挖了他们家祖坟?我不记得我这么做过,因为我目前还不能确定他是谁。或许我仅仅是毙过他稿子吧。通过IP,我能知道他是谁,但暂且先就让他的仇恨全部发泄出来吧,否则他会憋出病来的。
记:如果有删改,是否说明网友误读了你的诗歌?如果那只是一种风格,那网友是否误读了赵丽华?
赵:即便没有删改,没有伪造,被误读也是可能的。诗歌的被误读几乎是普遍的现象,因为诗无达诂,它本来就有多种解释的可能。一个好的读者比整个评论界都重要,我忘了这句话是哪个外国诗人说的了,我赞同这句话。但是现在网上这种肤泛的阅读状态,诗歌想得到深层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口语写作:
我网上流传的作品都是好诗
记:你的博客里提到好诗的标准,您觉得自己目前流传的诗歌是不是“好诗”?
赵:我认为它们虽然不是我诗歌里最好的,甚至是我诗歌里较弱的,我仍然认为它们是好诗。我喜欢那样自由自在的写作状态。
记:政治诗促使了朦胧诗的产生,现在“口语写作”获得关注。在直白与晦涩之间,诗歌似乎以一种规律螺旋前进。目前是否进入了“口语写作”年代?
赵:朴素的口语写作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是口语吗?王之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是口语吗?晦涩难懂的诗歌你看看有哪首是流传下来的。
记:口语写作不乏精品,但也有可能出现大量装腔作势、拐弯抹角的“伪诗歌”。这是否会成为诗歌的一场灾难?
赵:任何写作都有精品和赝品、废品之别。都有真伪之别。就看你怎么辨别。我从不敢看轻读者的智慧,他们会慢慢分辨的。
赵丽华档案:
赵丽华,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等各大报刊发表大量作品,兼任《诗选刊》社编辑部主任,现居廊坊。出版有个人诗专集《赵丽华诗选》《我将侧身走过》,主编《中国诗选》《中国女诗人合集》等,2001年先后担任全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2006年9月中旬至今,因其网络流传的大量口语诗歌引发巨大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