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丽华:不会加入“废话派”(专访完整版1)

(2006-10-08 14:16:14)
分类: 文化访谈

赵丽华:不会加入“废话派”(专访完整版1)

 

“我梦见我躺在棺材里/人们往里填土/弄得我身上、嘴上、脸上都是脏的”。遭受争议的赵丽华把这几句诗放在自己的博客上,表达自己这几天的心境。

她不喜欢媒体,特别是第一个将她推上风口浪尖的某网站。她对采访心存警备,总是怕报道歪曲了她的意思。记者做这个报道的时候,她回复后一再叮嘱,发表前一定再给她看一遍。她说,自己已经受到了巨大伤害。

她希望,将来能看到真正有价值的论战,仅仅关于诗歌自身,而不是人身攻击。

 

事件回应:

像街上的女人被集体施暴

  者(简称记):有人评价说,你之所以引起极大关注,关键因为你“国家一级作家”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而不是诗歌。你认为有道理吗?

赵丽华(简称赵):“一级作家”仅仅是我的职称而已。这不重要。我想这次的事件浅层看还是大众质疑现代诗歌的问题。而幕后的问题一般人并不知晓。

记:现在看起来,似乎绝大多数的“倒赵派”都是纯娱乐的心理。你觉得这起事件,是一起文学事件,还是一起娱乐事件?

赵:我想表面应该算是娱乐事件吧。因为至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哪家媒体有意识地把这个事件引导到正常的诗歌讨论上来,因为纸制媒体只为发行,网络媒体只为点击,这是他们的利益所决定。网民也没有兴趣找出我其它更多的作品来读,也没有兴趣看完任何一篇有学术价值的评论文章。人们只对丑陋疯狂的事情有兴趣,只点开骂帖来看,这就是网络现实。

记:它对未来的诗坛会产生什么影响?

赵:从长远看,随着这次事件向深处演变,对现代诗歌写作甚至文化思潮都有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可以说,目前的情况下,诗人被妖魔化,诗歌被粗暴践踏,想厘清这一切或许需要很长时间。

记;网络战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目前这起事件对你个人有没有伤害?

赵:这种伤害如同一个无辜走在街上的女人被集体施暴轮奸很相似。个别人在受害人身上吐唾沫。个别人在煽动。个别人在大笑、起哄。个别有良知的人想维护一下。个别明白事情原委的人懒得搅混水,转身走开。

记:你个人以后还会不会继续进行此类风格的诗歌创作?

赵:在此刻的情形之下,我没有心情再写一个字。我的几个随笔专栏都被迫停下来了。

 

直面争议:

我无帮无派,不会加入“废话派”

记:有评价说,“挺赵派”里有浓重的人情情结,作为赵丽华的朋友,怎么能看到她受伤害?你对此有何评价?

赵:说实话,我是个有交际惰性的人,朋友很少。这么多年来,我没有像其他的有流浪情结的诗人那样在各个城市转来转去,每到一处,都和那里的诗人们把酒谈诗。我太喜欢安安静静在家里呆着了。我也很少参加各种各样的诗歌活动和会议。距北京咫尺之遥,北京的诗歌朗诵会每个月都有,我从未参加过。

这些年我在个人创作上也一直属于无帮无派的个体状态。我既不加入什么废话派,也不算什么下半身,当然更不是什么荒诞派、死亡诗派、物主义、知识分子写作、非非主义、第三条道路等等。我尊重各个流派的写作,但我不想加入。因为我只是我,进入流派只会局限我。

我曾经有这样一句得罪人的话诗歌界的人大都知道 :“真正的大侠都是孤独的,只有那些鸡鸣狗盗之徒才拉帮结党、啸聚山林。”这次事件后,有朋友说我:“你看,遇到事情的时候,没有组织的人多么孤独!”但是后来,我看到那么多诗人出来支持我,几百篇对我诗歌有客观中肯评价的评论文章出来,各帮各派一百多位诗人齐聚北京专门召开以“支持赵丽华,保卫诗歌”为主题的朗诵会来对我进行声援,我真的很感动。

记:还有位诗评家王珂说:“网上所举的几首诗,不仅不能够体现目前中国女性诗歌的创作水平,更不能代表目前中国新诗的创作。网上所列的‘专家’评论,更不能代表目前中国新诗理论界的水平。”你对此如何评价?

赵: 王教授这句话我是否可以这么理解:他的评论才能代表中国新诗理论界的最高水平,而其他的说我作品好的专家都是伪专家?那么他去跟刘亮程、车前子、燎原、牧野、东蓠、丑石、乐思蜀、格式、芦花等理论吧。也顺便跟诗人们打听一下,王珂是谁?还有,北塔是谁?

 

作品诠释:

任何时代,都不可能人人皆诗

记:你在博客提到“反正诗歌从来都是少数人的事业。”解构时代,诗人与非诗人之间的区别还是那么明显吗?

赵:任何时代,诗人与非诗人之间自然是有区别的。任何时代,都不可能人人皆诗。这是一个朴素的真理。

记:包括韩寒、董路等人仿写您的诗歌,与原作相比,您觉得本质区别在哪里?

赵:我不想评价那些仿制品。我只说说我的几首诗歌。《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是想表达我们视力所及和认知范畴永远是局部的、有限的。还有更多的事物我们没有看到和了解。刻意多些留白以给读者参与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和作者共同完成一首诗。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可以看做是对华莱士·史蒂文森《田纳西的坛子》在敬意之后的一个调侃和解构。当然也包括我对个人创作上的一点点自信和我对我厨艺上的一点点沾沾自喜以及我好心情的一点点展示。

《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表达我的一种对在公共场所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强烈的抗拒情绪和公共道德观。诗无禁忌,我想尝试让这样的题材也能入诗,不想在这样的题材面前再讲求什么所谓的意境、所谓的唯美以及所谓的含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