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皂龙泉寺

(2023-08-02 21:22:55)
分类: 寺观庵院

龙泉寺,在新皂镇南去金峰场十字路口,龙泉山北麓,坐标31.44151334°N,104.64356901°E。坐南向北,前大雄殿,后观音殿,近年重修。

嘉庆《直隶绵州志》载:龙泉寺,治西南三十里,钟阳镇南,创自南宋,万历间重修,天启五年乙丑,贵州按察司副使郡人李文芳具实父记。

2017年元月,龙泉寺在清理修建环境时,出土一个唐半釉四系罐,一方明天启五年的碑刻、一块匾和一座乾隆四十四年的四方碑。一同被清理出的还有汉砖1块,基台边框石50余块,残损石像2尊,寺后有被扰的宋代古墓。

据文物信息,龙泉寺的创建或不晚于唐代。原有南宋绍兴石碣,剥蚀难辨。至明初,殿宇狭隘。

明正统初(1436),有僧妙珣,系李指挥之裔,因病不能袭爵,故舍身龙泉寺。妙珣将豁免粮赋的三亩田土随携入寺,并建修大雄宝殿。

皂角镇这个地方,利州卫的屯田超过一半。万历年间,朝廷下令清丈土地,妙珣施舍的田土仍给照免粮。

在妙珣的带动下,远近向佛者亦并力增修。僧本高、本善创建后楼五间和西廊弥陀殿。朱尚辉建东廊观音殿和前天王殿。王自山修砌正殿石台。僧真祥竖立石坊。孟某、朱卿、王有年、陈蕴连同僧人静常、绍荣、绍通等,各尽所有,修建前楼五间、左右僧房若干,上下砌石台三层,植松柏万余株。真明修圣僧殿、祖师殿。真观、真喜增修龙神殿、钟鼓楼。绍通增饰东廊观音像。绍桂买江氏水田作万年灯田。朱仁修石路、植柏树。自此,常住庙貌屹然具备。

天启五年1625),郡人李文芳往来于成都和绵州,路上憩息于寺,记下寺之兴废梗概。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辽阳人郎廷槐移任蜀中,路宿皂角铺,游览龙泉寺遗址。见松柏满山,修竹夹径,但仅存一殿,前后楼阁、左右廊舍都湮灭在荒草中。有三座古碑,一为万历元年立,一为长明灯田碑,一座剥落不能读。

雍正十三年,屠用谦来任知州,纂修《直隶绵州志》,收录龙泉寺古联一副。

乾隆中,创建观音殿。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翠林任住持,稍有增修。

龙泉寺的历史文物,自唐、宋、明到清连续不断,这是很难得的。

2014年12月初记,2017年1月再记,2023年8月2日三记。笔者以前将龙泉寺和龙恩寺混淆,在此订正

新皂龙泉寺

新皂龙泉寺

新皂龙泉寺

新皂龙泉寺

新皂龙泉寺

(一)唐代四系罐

罐是唐代半釉四系罐,青灰泥陶,四耳。圆唇略外撇,短直颈,平底带圈纹。圆腹长,最大腹径在中腰,通身布细密圈纹,中腰至罐口内沿施粉白色釉彩。在颈腹连接处,竖向均置四耳,耳柄竖向中凹。高23.5、口径9.3、底径8.5,腹径13厘米。罐中有一枚开元通宝,对读,前三字字口尚好。有一铜簪,断成多段,存六。该罐圆唇不圆,当出自地方小窖。

(二)寺匾

寺内有石匾一道,1.32,宽0.72,厚0.12米,阴刻“龙泉寺”三大字,行楷,字宽0.29米,高0.4,无款。

(三)明碑

明碑尚存,为明天启五年李文芳的《重建龙泉寺碑记》。通高2.57、宽1.09米,断裂成三块。额半圆,雕双凤朝阳图案隶篆“重建龙泉碑记”六字,字径11厘米。碑身竖长方形,序以“今天下丛林壮丽大都古今向佛者”起首,余文断续可读,有“利州卫土田强半。有龙泉寺,莫详所自,始宋绍兴,有石碣岁久剥蚀”等句,下款有“大明天启五年乙丑孟冬之吉”、“赐进士出身……李文芳”等字。小楷阴刻字径2厘米。对照拓片和《州志》,校读如下:

龙泉寺碑记

今天下丛林,壮丽大都,古今向佛者,率鸠材并力为之,罕有出一人一手者。若岁久亡征,傍林依塔之家,浪指某刹为厥祖厥父所施建,而削/攘缁流,非独囗囗如来,自沦恶趣。且先用布施,而儿孙反德,恐孝谊尽忘,即有漏功德,从此唐捐矣。

郡南三十里曰皂角镇,利州卫土/田强半。有龙泉寺,莫详所自始。宋绍兴有石碣,岁久剥蚀,我/明梵宇尚隘。正统初,僧妙珣者,以李挥使之胤,病弗能袭,入寺。修大雄殿,随携无粮田地三亩,以身合矢盟,遗帖永贻后人。万历间,囗囗囗/钱,令丈屯田,因给照免粮。僧本高、本善等募疏,创建后楼五楹及西廊弥陀殿。乡耆朱尚辉建东廊观音殿,大施财木,助修天王殿,塑接/引佛、天王等像。有王自山者,甃砌正殿石台。真祥竖立石坊。里人孟津囗、朱卿,及乡学生王有年、处士陈蕴,拉僧静常、绍荣、绍通等,各殚/所有,修前楼五间,及左右僧房若干。又砌上下石台三层,手植松柏万余。若圣僧殿、祖师殿之重修,则有真明;龙神殿、钟鼓楼之增大,则/有真观、真喜;又东廊慈囗之增饰,则有绍通;绍桂者,又特置买江氏水田一石,储供万年灯费;朱仁者,力修石径,又植森柏。然后常/住庙貌,屹然具备焉。

夫寺之营建始末,原非一人一手,类如此,即欲指为李而朱王鼎列,指为俗而僧力尚多。后之人思檀越而诵功德,/安得许多阿育祝人天福报耶?大都山林胜地,蓊郁耸翠,以壮一方之幽趣,妥瞿昙之衣钵,善众与有力焉。为子孙者,缘现在之佛田,/必时加呵护,随力增修,将使大慈逊丽,广德并雄。是或善胤绵绵,其有矜功伐善,凌捽弱缁,投居停而责刍糗,以贻阇黎之颦蹙,是固前之/人实倡厉阶也,亦奚忍焉?

余住来锦里,时一憩息,与二三衲子话兴废之由,得闻其梗概如此,僧请勒之贞珉,以告来者,故/记之。

大明天启五年乙丑孟冬之吉

赐进士出身……/兵备淮徐贵州按察副使户部山西司郎中郡人李文芳囗囗囗记

赐乙丑进士郡人计尧俞、囗囗囗县教谕郡人朱鹤年、郡人王明彦、王思乾、朱文元、陈囗、赵囗清、程遂、、邵纪、邵纯、囗道隆、朱绮、王琯,王命来、王命琏、程宇俊、程宇囗、程嘉囗、李钟秀、李囗岳、黄文魁、千总程囗、千总囗囗囗、寺僧真明(仅录可见)

撰碑者李文芳,字具实,号上林,绵州人。曾祖李仲高,祖李晓,父李应宣,母黄氏,弟李文质。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生。治书经。万历十三年乙酉科举人十七年己丑科殿试金榜第三甲第44名进士。十八年洋县知县。二十二年任大理评事。二十三年降黄安知县。二十七年升南左评事。二十九年养病。三十二年补北评事。三十三年升户部主事。三十四年管明智囗囗场。三十五年差淮安钞关,升员外。三十六年升郎中。三十七年升徐淮右参议。三十八年升贵州副使。本年加升副使,仍徐淮兵备。三十九年革职。立承宪坊,建二殊庵八卦亭。有《太古遗音序》、《开明寺塔》、《重建龙泉寺碑记》、《与金鹤卿书》等诗文传世。配李氏、刘氏,子英山知县李翼隆、利州卫指挥使李錡。

(四)四方碑

四方碑是黄砂岩质,乾隆四十四年立, 0.4*0.4*2.1米规格,顶盖缺失,额刻“同结良缘”四字。是记述雕刻观音、普贤、文殊三大士的功德碑。云:

龙泉寺,绵之古刹也。屡代创建装塑炫耀争奇,非复碎瓦断础,亦甚侈且大矣。因先年造修观音殿,向雕刻观音像一尊,已极华丽,惜功/未完毕延至于今,又雕刻文殊像一尊,普贤像一尊,以及天花板皆光龛座靡不备。具见形貌巍巍,不异妙境;彩画煌煌,俨然灵山。祥烟/夺目,紫气冲霄凭依者在于斯,感格者即在于斯也。故功成告竣,勒石碑一座,垂姓名于其上,以志功德不可磨灭也夫爰是为序。

郡增庠徐承谟撰

大清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谷旦住持僧翠林徒侄世德

会首:金大昆同妻张氏男文光助银二两外化银六两六钱;赵门金氏男天瑚助银二两四钱;监生单友禄同妻赵氏助银二两四钱;会首王友禄同妻同妻陈氏助银二两四钱外化银三两五钱六厘;会首陈文瑞同妻魏氏助银一两三钱。

总领会首:赵贵同缘刘氏男来仪媳李氏来祥媳刘氏来麟媳韩氏助银十五两七钱;监生徐容同缘李氏男缵殁媳宋氏从九职洪谟媳张氏琮谟媳李氏孙纶媳安氏助银十两零五钱;张廷贵男有光媳李氏有明媳左氏有坤媳何氏有清助银九两三钱;刘才全胞嫂安氏同缘刘氏男文秀媳王氏文见媳余氏文魁媳吴氏文鼎媳谢氏文贵助银十二两八钱。会首监生徐定同缘樊氏助银一两二钱,首事白占魁同缘赵氏助银五钱,辛门蒋氏男登龙助银一两二钱,会首张应才助银七钱二厘,会首孙承先国李能一同缘吴氏助银六钱。

会首别耀先银二钱四,会首张建功银二钱四,会首李正文银一两二钱,会首房华银银三钱四,会首李元伯银二钱四,会首陈友木银三钱,州同张文熺银二钱四,州同张文馥因二钱四,监生宋芳银二钱四,监生望延弟银一钱二。//

会首谭永龙助银一两二钱,会首王门赵氏同男王福助银一两五钱,会首赵兴同缘宋氏助银一两二钱,会首杨永富助银助银六钱,会首王门徐氏同侄称锡男承赐承爵助银一两三钱二分,会首谢蔚同缘王氏助银三钱二分,会首文会州同缘姜氏助银三钱,会首柯门傅氏同男瑞龙助银五钱。

郑大秀一钱二。僧源净一钱二。张门何氏一钱二。方文进钱二,李毓俊钱二,李振乾钱二,崔惠钱二,刘正刚钱二,会首谈咸贵钱二,谭茂盛一钱二,房日昌钱二,唐尔先钱二,舒门翟氏、舒门王氏、金门陈氏、朱门李氏各银一钱二,王门唐氏、肖门万氏、蒋门盛氏、朱门赵氏、刘门王氏各银钱二,张文贵二钱,唐门石氏一钱二,孙门杨氏一钱二,李门陈氏一钱二,张门唐氏、陈门杨氏各钱二,辛门唐氏一钱二,黄门秦氏一钱二,黄门吴氏一钱二,沈门杜氏一钱二,张门何氏一钱二,沈门张氏一钱二,邓门易氏一钱二,吴门李氏一钱二,朱门李氏一钱二,邓门谢氏一钱二,傅门陈氏一钱二,杜门先氏,刘门陈氏,刘门囗氏,刘门杨氏,刘门康氏,刘门李氏,刘门杨氏,唐门周氏,辛门李氏。张门马氏男定云助银五钱,李在泮同男超然助银九钱,洪汉华银六钱,李文芳银三钱六厘,李德振银囗钱,邱端然银二钱,邱旺然银二钱……(略)

(五)联载州志

万树拥峰头,筛月留云巢野鹤;一泓通海角,惊雷掣电起潜龙。(见屠志)

(六)清初龙泉寺

康熙四十九年,郎廷槐移任蜀中,旌车所历,知必有记,成《宦蜀纪程》。该年八月九日宿皂角铺,暮游龙泉寺:

暮游南山龙泉寺,松柏满山,修竹夹径。旧大殿五层,今止存一殿。前桂树二株,百年物也。前后楼阁,左右廊坊僧舍,俱尽草中,仅见遗址。寺南倚高山,左右土阜环抱,当前平田百顷,小溪数道。下视皂角铺,民舍如带。舍北土阜对照,绵亘而高。远山乃龙安一带高峰,挺然凝翠。龙泉在寺内殿右,穿丛竹披荒榛而观泉,淤塞未平,有水小许,想其盛时,真仙境也。碑三,一剥落不能读,一重修殿宇,万历元年立,一舍长明灯油田亩,止有七年,上铲去年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