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涪城区龙门镇香社寺发现北宋崇宁元年石刻

(2023-07-16 15:46:40)
分类: 绵阳金石

涪城区龙门镇香社寺发现北宋崇宁元年石刻


2017年3月18日,路经已拜访过三次的龙门镇香社寺,发现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文海禅师墓塔石刻,距今900余年。

该石刻四方,底面边长0.28,高0.44米,上下有四方榫头,臆为墓塔构建。一面开龛造像,连同龛沿,四面刻字。

正面开竖长方形龛,楣缓拱形,宽0.19,高0.27,深0.07米。内雕佛像一尊,趺坐,高0.23,膝宽0.15,肩宽0.11米。面部漶漫,不掩丰肥之貌,饰高螺髻,未见头光。颈部短,身形壮硕,披大衣,衣纹若干道,线条流畅。胸中右部漶漫,左肩搭衣角,下垂至胸。阔袖,垂覆双膝至台面,膝间衣纹四道,似外荡层波。双手禅定于腹前,拇指拨念珠,静中生动。

龛两侧边沿素面,有“绵州巴西县”“香社院”“崇宁元年八月初四”等字。其余三面行楷密布,字径在1.5-2厘米许。四面刻字计28列,满列12-17字,识得300余字。塔志云(括号内字为臆添):

(宋上人文海禅师塔志)

上人俗姓徐,法名文海,字化川,囗囗囗囗(神)/泉县囗昌乡人也。自廿年礼塔焚/仁简本之。为童行后,于丙午年(1066)削发出(家)。/人既慕缁流,执性温雅,自得清虚之趣囗,囗/然有规矩,廉洁立身,皈依三宝之法门,囗/重如来之密教,里无弗美其德焉。有(徒曰)/宗古一日侍其侧,上人忽谓曰:“我年迈矣,囗囗//囗囗囗寿堂否?”宗古复答曰:“囗囗/生死孰能贷耶?世云‘人寿百岁,七十/者稀’况我师今已七有八,尚(有耄耋)/之望。师既情应,乃一幸事矣。”师兄宗/古,与师弟宗逸心勤恪,于崇宁元年(1102)/太岁壬午季夏月,命工匠已毕。况上人、凡/二师,孟则宗古纵道,仲乃宗逸囗囗/囗囗亦上人之耶。里人囗囗囗囗//慈操,童行慈诚、慈爱、慈泰等。纵道(来求)/塔志愚与纵道忝朝夕之交,囗囗囗囗,因询其故,聊总其实。辄为铭曰:/魏巍堂堂,禅理豁通。七旬有八,/岁寒之松。甬安告土,以保始终。/余庆所及,后嗣无穷。记略祖师:一祖僧若操,二祖僧绍岩,三祖僧惠照慧囗,/四祖僧字希圣,五祖师公仁悔别字大囗/绵州巴西囗管囗囗囗囗宗囗。//

绵州巴西县囗囗囗囗囗囗囗囗香社院/僧文海于崇宁元年壬午八月初四日丑时立/

囗囗初七……

据塔志,僧文海,字化川,俗姓徐,神泉县人。生于北宋天圣三年1025)。庆历四年二十岁,礼塔焚香,成为巴西县龙门镇香社院没有度牒的童行。治平三年(1066)四十二岁,正式削发出家。崇宁元年(1102七十八岁,徒宗古、纵道为其预修寿塔。文海前有五世祖师,一祖若操,二祖绍岩,三祖惠照,四祖永宝,五祖仁悔,后有祀徒宗古、宗逸及徒孙慈诚、慈爱、慈泰等。

近年,笔者还在市境内的吴家普润禅院、石塘蟠龙寺、新皂三清观、太平南山寺、文胜普照寺等寺观发现此类宋代僧塔构建。此塔志内容丰富,保存状况相对较好,是研究地方历史的重要文物。

(李戴于2017年清明2023年7月

 

 

涪城区龙门镇香社寺庙史小考

 

香社寺,又名涌泉观,位于绵阳城北20余里龙门镇香脊村(原香社村,龙门坝北、九岭岗涌泉山南,坐西北向东南。嘉庆《直隶绵州志》载:香社寺,治西三十二里,创自宏治十五年(1502),古名涌泉观,雍正十二年(1734),知州屠用谦更名重修。

寺内有北宋崇宁元年《宋上人文海禅师塔志》、无纪年宋代僧塔、明嘉靖十七年《重建涌泉山香社寺记》碑、嘉庆十四年《建造三圣娘娘龛座并立雷祖圣像序碑》、道光年的通宁和尚碑与玄佑和尚碑、二十九年《建寺重捐碑序》及一些残缺石像、龛像和石构建。

一、香社寺创建于北宋,名香社院

香社寺位于“西乡二里”“治西三十二里”,这是在清代对香社寺所在乡里和距城远近的描述。清代以前是什么状况呢?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载:“望,巴西。二十二乡。钟阳、奉济、宁坝、袁村、龙门五镇。”龙门早在宋代已经位列绵州巴西县五镇二十二乡之一。

嘉庆《四川通志》载:“龙门坝,治西三十里,巡盐隘口,旧志作‘楼门坝’。”绵州关隘有“楼门坝、辛店子、灰角铺、钟阳镇、石羊镇……

香社寺所在的涌泉山,有泉眼涌泉不竭。2016年,寺左挖出一口古井,掀开石板,井内水深达9米,映证了涌泉之名。

可见,香社寺在两宋时期,位于绵州巴西县龙门镇,在巡盐隘口龙门坝(楼门坝)涌泉山麓。

香社寺创建于何时?道光二十九年《建寺重捐碑序》亦附和了州县志所载创建信息“创建始于前明,补修见于国初。”

崇宁元年《宋上人文海禅师塔志》已经出现“绵州巴西县”“香社院”等字。以塔志推算,文海生于北宋天圣三年,庆历四年入寺修佛,治平三年正式削发出家,崇宁元年预修寿塔。文海之前,还有五世祖师。故香社寺的初建年代应该在崇宁元年之前,自六世而继的僧人文海往前粗略推算百余年,香社寺的始建年代或不晚于唐末宋初的公元十世纪。

香社寺在宋称为香社院,在嘉靖十七年重建碑记上,题名为香社寺。寺、院均为佛教丛林称谓。

作为宋代佛教丛林,香社寺在龙门一带并孤立存在,如附近涪江边三牛石就有唐宋摩崖佛教造像残留,上溯至青霞坝原有万历三十四年重建的常乐寺三寺临近涪江右岸,连为一线,亦或古道之路径。清初汪麟图有《春日龙门道中诗》记经此路情景:“晓发龙门坝,扬鞭曙色天。江心翻白浪,树杪宿青烟。雁篆云间字,人耕陇上田。荍花红似锦,接壤上青莲。”

二、涌泉观里有神仙

“古名涌泉观”——从佛寺变道观,这与明代华阳道人有关。

明代后期,香社寺里来了一个修炼的神仙——华阳道人何清源,涌泉观自此得名

民国《绵阳县志/人物/仙释》载:“何清源,明华阳道人。绵西龙门场左香社寺,相传为清源修炼之所。后人慕其遗行,缋像祀之。乾隆五十九年,州牧潘邦和观像,题额四字:‘不老长春。’寺左数十步,有清源遗冢。

何清源作为一个“本土神仙”,给涌泉观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清代雍正十二年,知州屠用谦更涌泉观名为香社寺,并重修。重修后的寺里仍然悬挂着何清源的遗像,几十年后的乾隆五十九年,知州潘邦和还来观像题额。

华阳道人的神迹随着涌泉观就此远去了,今人只能可从碑刻、柱础、石板雕刻和残损石像去想象涌泉观的样子。

三、再兴佛寺

经过弘治十五年和嘉靖十七年的两次重建,香社寺规模可观。何清源来此修炼后,增添了神迹。明末清初,观毁道散。雍正十二年,屠知州重修,并更名为香社寺。这座佛寺的重振,还与两位盐亭籍僧人有莫大的关系。

通宁禅师俗姓赵,号福旨,生于乾隆九年,系川北道潼川府盐亭县永贤乡安定里道印山生长人氏,自幼拜投在川北道保宁府南部县雄关玉奎山大禅宗某高僧门下。乾隆三十年, 飞锡绵州西乡二里香社寺为住持。通宁开荒去芜,苦志修持,凡尘不染,清规谨遵,兴办三圣娘娘会,几年之间,用所积会资培修前殿。乾隆三十五年,通宁禅师的徒弟玄佑跟随至香社寺,从此师徒协力振兴禅教,兴会积资,增修宫殿,装塑圣像,栽培柏树。

嘉庆六年、二十二年,师徒先后坐化脱尘,但妥神灵,答神庥,增规模,壮观瞻的事情还在继续。桂子飘香,大振声名于平地;嘉禾献瑞,长荷福庇于涌泉。香社寺早已成为绵州西乡著名的梵宫古刹。

建国初,“废封建,树新风”:1954年,毁神像;60年代,拆庙宇,改建成香社大队礼堂,兴办小学。90年代,随着政府政策的转变,各地寺庙再度兴盛。香社寺因时再兴19976月动工,建成正殿三间,偏殿若干。

(李戴于2017410日记)

 

龙门坝香社寺碑刻

1.北宋崇宁元年《宋上人文海禅师塔志》(见前)

另有一石构建,上凿一小龛并造像,石长方,25.5*38.5*14厘米规格,龛宽1926厘米。像趺坐须弥台,发巾垂至后背,面部漶漫,穿阔袖大衣,双手结于腹前,腿间衣纹如外荡层波(WIFI信号图)。像高14,坐宽16.5,膝宽14厘米。

另有四五石像,两个具有明代风格,另一世俗站立女像较生动,其发高挽于头顶,面瘦,内着阔袖长裙,外披风衣,裤腿紧扎于脚踝处,双脚是小脚,双手持一不明物,似马鞭。

有雕花石板三四块,或雕双龙戏珠,或雕双凤朝阳,似殿宇基础边缘砌石。

2.嘉靖十七年《重建涌泉山香社寺记》

在道光二十九年建寺重捐碑序碑正面,0.72,高1.48,厚0.14。额圆身方,额篆书“囗囗峰”三字,字宽5厘米,高10厘米,不识。又阴刻楷书一行,云“涌泉山香社寺记”,字径6厘米许。碑身两侧刻卷草纹。碑右是前序,仅剩“及”“名”“古”“书文”等少许字;碑左是“舍财信玄”,列王、张、彭等姓;落款时间界于两者之间,云“嘉靖十七年”,字径2-2.5厘米。

3.道光二十九年建寺重捐碑序

在嘉靖十七年《重建涌泉山香社寺记》碑背面,是磨明碑而刻,0.72,高1.48,厚0.14米。14列,满列28字,阴刻楷书,字径3.5-4厘米。云:

州之西有一境焉,地多肥美俗尚俭朴者,龙门坝也。坝之北有囗囗囗/者,涌泉山也。山阳有祠,层峦耸翠,飞阁流丹,而乡人春祈秋报囗囗囗(寺)/之创建始于前明,补修见于国初至是而倾者复使之整,无者囗囗/乐捐输之力也。乃捐资,虽得一千五百余钏有零,而作庙总囗囗囗囗/六百余钏,无从偿还,人方心焉忧之。而首事乃邀约同人再囗囗囗囗/事等,再捐出钱一百五十七千五百文整,以平寺内债欠。夫囗囗囗囗/龙门人,暑雨阴晴,灾沴疾病,默受神佑者,不知凡几矣。况有祷囗囗囗囗/今更为修治,亦以妥神灵,答神庥而已。如曰:增广其制,壮丽其,囗囗囗囗。/再者,庙宇重新使无树木以/蘩荫,奚以壮观瞻也?兹复承/首事之力,栽培柏树一百余/株,并附其后,俾知本末云尔。/

至圣会捐钱四十六钏六百,魏友桓捐钱五十四钏五百,魏友蒲捐钱四十八钏,万子俊捐钱二十五钏(下略三人)

大清道光二十九年岁次己酉清和月吉旦。众首事、住持同立。

4.黄宗恕《建造三圣娘娘龛座并立雷祖圣像序》

四方碑,0.47,宽0.36,高2.1米。阴刻楷书,字径3厘米许。云:

稽囗囗囗囗囗区也。山囗囗龙飞囗之囗,水囗囗囗囗囗之秀。诚天钟其胜,地效其灵,而神明之所宅,祈报之福境,囗囗/囗囗囗,迄今赖以永存。但代远年湮,不免废瓦残垣,金像尘封耳。乾隆三十年,僧通宁挂锡于斯,披荆芜,苦志修持,始诸君子三圣娘娘胜会。阅数年,聚腋成毬/,囗囗积二百千有奇,乃将前殿易零落倾颓之宇,复创金碧庄严之观大功告竣,积贮萧然。于五十三年,众善士偕僧复发上已小引拜佛兴会,每年募化锱铢积寸成尺,囗囗/前已勒石载明。迨嘉庆十一年,子母积算,约余钱三百千零。于是创珠宫绀殿,三圣之金容维新修蓬莱仙岛百子之图像焕彩演戏献神,落成燕众。除费外,囗囗/后,作方来之俎豆,庆奕祀之神庥焉。若雷神会,自嘉庆元年祈祷甘霖,有余资许首事八,各解杖头,涓滴成流。及至嘉庆十一年,本利算,共余钱囗囗/千。爰为装塑雷祖金容,俾赫濯之声威俨然在,而孝弟之至情由然以生,讵不韪哉。是香社寺重轮重奂,诸君子之功居多,而通宁师徒愿力之宏深,则一茎/可化丈六也。他日方境桂子飘香,大振声名于平地,嘉禾献瑞,长荷福庇于涌泉非人以地杰,地以人灵,相顾以成之验手再者公议三圣会除装彩使费外,/余钱一百六十千正其钱每年利息长年加二为止,永定章程。日后经理会钱会首二人三年一替演戏会首四人一年一替但演戏只许支费利息,不得囗/囗囗囗其戏使费,凭众公算如有所替,经理会钱会首原报承领人清缴。一雷祖会,每年以长年加二行利,其有规例,以照三圣会规。塑像、演戏除费外,/余钱四十千有零整。雷祖会首世囗,囗囗囗,宋良标,谭义秀。杨宗恕撰。//

住持僧玄佑徒:祖益,祖兴徒孙:清莲、清镇、清纯。塑匠侯金魁。

大清嘉庆十四年岁在己巳孟秋月中浣日黄道之吉立

5.恩师上通下宁号福旨老和尚墓

0.93,高1.36,厚0.14米。墓碑云:

天花坠地,追忆生前之功德,故铭功德;岩石点头,怀念殁后之本源,特载本源。乃我(恩师,生于)/甲子(1744)相十一月十八日辰时,本系四川川北道潼川府盐亭县永贤乡安定里道印山/生长人氏,父赵囗谨,母董氏,囗囗囗囗于乾隆年间,自幼拜投于川北道保宁府南布县/雄关玉奎山大禅宗上振门下为又于乾隆三十年(1765)/绵西二里之涌泉山香社禅林住持,囗囗囗囗囗,开荒去芜,苦志修持,敦行囗囗,/凡尘不染,三囗囗囗,囗囗囗经囗是悟妙道囗而贝叶常荣,清规谨遵,法不紊兴会/积资,易零落倾颓,复金碧庄严,囗新合寺神像,焕然一新,工勒贞珉,永垂不朽。得高僧囗囗囗于/嘉庆六年(1801)岁次辛酉九月三日亥时尘脱,卜葬于香社寺后龙山侧,正作戊山辰向。恐/(姓名系世,代远年湮,囗囗囗囗,雨洗风磨,复择期于道光十年(1830)丙寅岁四月朔二日/(勒石贞珉,源远流长,本支百世,永垂不朽)云尔。

祀徒:玄佑孙:祖益、祖兴曾孙:清莲、清镇、清纯重孙:净理、净喜、净良。

衣兄:通明;衣弟:通呈侄:玄聪、玄寿孙:祖辉、祖玩曾孙:清诚、清天。

6.恩师上玄下佑号宝川老和尚墓

0.9,高1.44,厚0.14米。字径3厘米。碑云:

衣钵真传,德睹;锡杖受教,恩不重逢。乃我恩师,距生于乙酉(1765)相九月初囗日囗时,系川北/道潼川盐亭县永贤乡安定里道印山下古家湾生长人氏,父赵子镇,母董孺人,囗囗囗囗/幼拜投于川北道保宁府南布县富村驿雄关玉奎山大禅宗上通下宁福旨禅师门下为/徒。又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自玉奎山飞锡绵西二里涌泉山香社禅林古刹住持自幼/囗清规谨守,法门惟遵效先利锁名缰概捐法古圣火坑跳出青莲梵宫胜巨壁之囗囗囗/之囗,精湛囗技艺受妙术秘传,点穴如龙有耳,分似牛先眠阐禅教宗风,称沙门领袖寿五/十三岁而归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丁丑岁二月初八日丑时坐脱,卜葬于香社寺后龙山侧,坐辛亥/向辛巳,立塔。诚思代远烟荒,年湮草蔓,姓名系世,难传久远,复择期于道光十年(1830)庚寅四月朔/二日勒石贞珉,源远流长,本支百世,永垂不朽云尔。

祀徒:祖益、祖兴孙:清莲、清镇、清纯曾孙:净理、净喜、净良。重孙:真……

兄:玄聪。衣弟:玄寿侄:祖辉、祖玩孙:清诚、清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