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郎高跃传

(2023-05-26 20:49:22)
分类: 人文传奇

高跃,字文化,又字禹门,生于明正德三年(1508)六月十七日。四川成都府绵州人,民籍,州学生,治《书经》。

曾祖高明。祖高覆,景泰中罗江县岁贡,任县丞,升知县。父高拱,教授。嫡母余氏,生母罗氏。兄弟五人,行三,兄高翮、高翥、高翕,弟高翘。元配蔡氏,宜人;继室邹氏,旌表节孝。

其父高拱,曾一度被误为大学士高拱,误为高节之父。旧《安县志》载探花名节,绵州人,大学士高拱后裔”。这个讹误被同治《安县志》传抄下来。嘉庆《绵州志》曾辨析此误,指出高拱“隆庆三年寿八十二”“节先拱后,乃云是其裔孙,失考甚矣(拱)与节伦次不可考,决不得谓之裔孙,而以教授为大学士尤误

蓉溪百岁坊立于隆庆三年,收录明代绵州耆寿题名十三人,并不是说该年高拱八十二岁,故“节先拱后”之说讹误。清末陈湋《宴娭楼记》载:“参稽志乘,偕友人过访松山故垄,知瓦屋、大霍为同怀兄弟,竹所则自教授默庵,于二公为从昆弟焉。”陈湋之说,系节外生枝的讹误。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进士登科录》和乾隆《直隶绵州志》载高跃父高拱。《嘉靖十一年壬辰科进士登科录》载高节父高腾,兄高第,弟高策、高简。据天启《成都府志》和乾隆、嘉庆《绵州志》,高拱,字向极,号静默,正德中岁贡,任教授,寿八十二岁。可见,高跃之父是高拱,三高之父为高腾。

高跃第一次出场已经是三十五岁。嘉靖二十一年(1542)三月,高简回绵州,与李荣春、李近阳、李祎、朱绶、高跃、高九岗、彭之年、彭道等游西山,高简称高跃为“宗叔”。高跃这个宗叔,比高简小九岁,比高节小十六岁,比高第小二十五岁。

嘉靖二十五年(1546)秋,高跃中式丙午科四川乡试第九名举人。第一场四书,高跃名列《书》房第二名。《嘉靖二十五年丙午科四川乡试录》收录其文,有五百余字,表达了君臣一体,上下一心的意旨。考试官李鸿渐批:内服外服之心之殆尽,是可录也。”考试官周文龙批“明畅”二字。

嘉靖二十六年(1547)三月,高跃联捷,中丁未科李春芳榜进士。会试名列第一百二十二名。殿试名列三甲第九十六名,依例授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

嘉靖二十六年是科举史上的“当打之年”,此榜“得人甚盛”,被称为“大明第一榜”。此科进士“或执掌国柄,或锐意改革,或封疆大吏,或造福一方,为嘉靖朝乃至整个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推行改革,主持万历新政,促进万历中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独领文坛二十年,“后七子”领袖王世贞;大明第一硬汉,谥号忠愍的谏臣杨继盛;太平宰相李春芳;抗倭名将,戏曲家汪道昆;礼部尚书,帝师殷士儋;兵部尚书,抗倭名将,创建食盐官运的殷正茂;明朝后期理学家宋仪望;吏部尚书陆光祖;兵部尚书凌云翼;工部尚书刘应节;刑部尚书吴百朋;工部尚书徐栻;礼部尚书汪鏜孙;南京刑部尚书谢登之;南京吏部尚书袁洪愈;南京礼部尚书林熑;吏部尚书杨巍……值得注意的是,此科状元李春芳作《西游记》,王世贞作《金瓶梅》,亦成千古佳话。在群星闪耀的同年里,他是一个最普通的人。

高跃时年四十。该年,巡抚四川都御史张时彻,副总兵何卿出兵讨平,高第受邀作《何公生祠记》。该年,高节因卷入嘉靖二十三年科场弊案被充军,尚未被赦免。该年重阳,高简登南岳衡山,留下“大鹤行窝”四个摩崖大字。

初授江西省袁州府推官,正七品。二十九年(1550),同年庄应祯接任。

嘉靖三十一年(1552),任太原府推官,在任一年。

该年,出任山西壬子科乡试誊录官。该科《乡试录》载:誊录官,太原府推官高跃,字文化,四川绵州人,丁未进士。

高跃隐居绵州东山观十年。

擢升为户部湖广清吏司主事,正六品,依例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

隆庆三年(1569),绵州通判周鸣镐署任罗江知县。到任后,建宫墙万仞屏,竖腾蛟、起凤二坊,修泮池三桥,创棂星三门。隆庆五年功成,罗江县教谕陈登、训导孙仁,委派生员杨清,请高跃作记。高跃受邀作《新建罗江县学棂星门记》,上款:“赐进士第户部湖广清吏司主事承德郎邑人高跃撰文,邑庠生丁安国撰书。”下款:“大明隆庆五年岁次辛未仲春吉旦立。”

万历二年(1574),高跃六十七岁,辞官回乡,作《元帝祠碑》。款:“明万历二年岁在乙亥夏四月,赐进士第户部主事高跃撰,门人州学生计之达书。”碑言绵州各士大夫东增建山观,创建元帝祠、玉皇观、元武殿、延贤殿的盛况:“绵有东山,为一郡表镇。旧有观,倾圮不支,宪副进士高第与逸人朱永中缘开洞而改建之。时进士胡公汝翼、汝霖、高公节、简、叶公懋赏、汪公东洋、孙公续,皆重捐赀,一时人士与四方之人竞来助之。”高跃说,以前在东山隐居十年,现在辞官归来,将继续增添东山胜概。于是和董雍、金深捐赀,增修元帝祠拜殿、两廊、前厅、慈母堂。

万历六年(1578),高跃在富乐山题“第一山”。同治《直隶绵州志》载:“第一山,即州之东山,距城五里,在芙蓉溪上山阿,有石如斗,横刻‘第一山’三大字,旁刻‘明进士禹门高跃书,万历戊寅,逸士白环刻字。’”民国《绵阳县志》亦载高跃“工榜书,善属文,有‘第一山’石刻大字。”陈湋《西川第一楼记》载:明季建塔于东山之巅,进士高跃题曰‘第一山’,亦取庄子培风之意也。”高跃之后,胡光都等续修了桂香殿、潘舆亭。

万历八年(1580),为杨松冈甘氏夫妇题写墓碑。嘉庆《绵州志》载:“杨公松冈墓,妻甘氏祔,户部主事高跃题铭,万历八年立石。

高跃累官至户部员外郎,从五品,授奉训大夫。

高跃卒葬信息不详。其父高拱葬松山,民国《绵阳县志》载:奉训大夫教授高公墓,子跃,户部主事……”元配蔡氏,葬绵东九十里迎水庵。嘉庆《绵州志》载:“葡萄溪,治东一百里,侧有前明户部郎高公正室宜人蔡氏等墓。”民国《绵阳县志》载:“高宜人蔡氏墓,治东九十里迎水庵之南。碑刻诏进士户部郎正室,男儒官若鲁、若愚、若虚。”继室邹氏,入祀节孝祠。嘉庆《绵州志》载:节孝祠,明高主政继室邹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