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副使高第传1:

(2023-02-28 21:49:37)
分类: 人文传奇

高第(1484?—1563?),字公次,号瓦屋山人、屋山、瓦屋、洞蟾子,四川成都府绵州人,入绵竹籍,民籍,监生,治《礼记》。

曾祖高子清。祖父高本政。父高腾,封南京刑部主事;母李氏,赠安人;继母王氏,封安人。兄弟四人,行一;弟高节,嘉靖壬辰探花;高策;高简,己丑进士。妻袁氏,封安人。子高其模、高其楷。

正德五年(1510)庚午科举人。天启《成都府志》这样评价他:“天资旷达,器宇凝重,早领乡荐,已负重名。”

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会试,中式第十五名贡士。高第是本房第二名,《会试录》录其文,张云批语:“此篇简洁明畅而新奇,必深于礼而独得之妙音。”余本批:“辞简而理明,录之以示来学。”毛澄批:“文思缜密,非苟作者。梁储批:“君子知行无所苟,处侭明净结亦佳。”殿试金榜中第三甲第二百一十四名进士,赐同进士出身。

正德十一年(1516)秋,二弟高节乡试中举。冬,高第外放苏州府任长洲知县。杨慎送别,作《送高公次长洲尹》勉励他,并寄予厚望:“祖帐燕台下,官曹震泽东。星躔牛斗近,地脉海潮通。新水催飞鹢,微霜度早鸿。循良多暇日,题咏继文雄。”

赴任途中过留都南京,进谒同乡金献民。金献民时任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金献民寄语说:“士不徒做官,须要做人。”高第遂佩服其教。

到任当年,拜访才子唐寅,唐寅作《长洲高明府过访山庄,失于迎迓,作此奉谢》诗:重茅小构向城陬,杕杜何烦顾道周。题凤在门惊迅笔,驱鸡上树避鸣驺。望尘有失迎车拜,扫径还期下榻留。莫道腐儒贫彻骨,浊醪犹可过墙头。

有徐迪功病殁,《徐迪功集》刊印之时,高第作跋,称未有功名之时,“已闻其名,窃慕之,未由见”,“游京师,幸宾次,一接其颜”,“余临长洲,始得《迪功集》,以窥其蕴,亦甚慰矣。”

可见,高第是个礼遇读书人,提倡儒雅士气的地方长官。

与之交游的黄省曾知之甚深,在《瓦屋山歌赠高公次一首》中,言高第横琴把酒,厌倦喧嚣,坚守情操,谈笑吴门,是“餐霞人”,赞美他“少登五凤楼,双凫下长洲”、“仙令左绵彦,窥探紫书早”。乾隆《长洲县志》载其宦绩时,亦凸显了他“以文学饰吏治”的特点:“蠲涤繁苛,力敦儒雅,文士多被礼接。

文人作雅事,当年,与黄省曾校正、梓刻王逸的《楚辞章句》十七卷。王鍪说,此书是黄省曾所蓄,长洲尹左绵高公见而异之,相与校正,梓刻以传。

林俊《见素诗集》亦为高第所刻,《见素先生诗集后续》载:《集》凡十有四卷,刻于吴县尹西蜀高君公次。

到任第二年(1517),访虎丘第三泉。见中泠泉、惠山泉闻名天下,而第三泉竟被遮蔽百年,连本地人都很少到访。“可使至美蔽而弗彰?”——高第命撤走墙屋、铲除荆棘、疏浚泉道,在巨石上构筑品泉、汲清两小亭,甘寒清冽的第三泉及其至美的境界才由此彰显。震泽先生王鍪作《虎丘复第三泉》记其事,并颂赞:“百年之蔽,一朝而褫”、“其谁发之,左绵高尹。”明《虎丘山志》亦载其事:为汲清亭以覆之,正德丁丑,长洲令左绵高公建,柱国守溪文恪王公为记于泉上。”同治《苏州府志》亦载其开创之功:“西蜀高第为长洲令,始作亭于泉之上,立石为坊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