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572期】特别报道:沙尘暴探源

标签:
沙尘暴沙源地乌兰布和荒漠牧业农业民勤甘肃杂谈 |
分类: 文章精选 |
【特别报道】沙尘暴探源
P62
P64
P74
(《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14期总572期
长期沙漠化使得牧民只能饮用带咸味的地下水
乌兰布和沙漠的困境,也是整个阿拉善生态体系的缩影。它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也就是亚洲中部荒漠区与草原区的分水岭。每年,西伯利亚寒流与蒙古气旋冷锋从这片干燥的土地上掠过,卷起沙尘,横扫大半个中国。这里因而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沙尘源地。
气候难以改变。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与荒漠一起生活。
·沙漠人家
·脆弱的“公牛”
·移民之重
·牧业与农业
·新的尝试
■(节选自《乌兰布和:干旱之地的生态战争》主笔◎李伟)
作为我国三大沙源地之一,甘肃省民勤县的地貌是一个“风口袋”。东西北三面被沙漠围绕,三五天起一次大风,“风口袋”就裹挟着巨量沙子向内蒙古、河北而去。南边的活口连通武威,公路和河水都从这来。“解放军进来的时候走的就是武威这条路,用木板铺着沙地,车才能一点点开过来。”75岁的石述柱告诉本刊记者。每年3月到7月,都是民勤起风下沙的季节,民勤人不管这个叫沙尘暴,“那是电视里的叫法”。面对最恶劣的环境和最有限的资源,本地人自古以来选择只有两个,离开或者留下。
·活在最前线
·不争水
·从治沙到固沙
·一沙一世界
■(节选自《沙源地民勤生态调查》◎葛维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