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572期】特别报道:沙尘暴探源

(2010-04-01 11:25:58)
标签:

沙尘暴

沙源地

乌兰布和

荒漠

牧业

农业

民勤

甘肃

杂谈

分类: 文章精选

【特别报道】沙尘暴探源

P62   沙尘暴探源  主笔◎李伟
P64   乌兰布和:干旱之地的生态战争  主笔◎李伟  摄影◎黄宇
P74   沙源地民勤生态调查  ◎葛维樱  摄影◎关海彤

(《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14期总572期 P62-77)

 

【总572期】特别报道:沙尘暴探源

长期沙漠化使得牧民只能饮用带咸味的地下水

 

乌兰布和沙漠的困境,也是整个阿拉善生态体系的缩影。它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也就是亚洲中部荒漠区与草原区的分水岭。每年,西伯利亚寒流与蒙古气旋冷锋从这片干燥的土地上掠过,卷起沙尘,横扫大半个中国。这里因而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沙尘源地。
气候难以改变。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与荒漠一起生活。

·沙漠人家

·脆弱的“公牛”

·移民之重

·牧业与农业

·新的尝试

(节选自《乌兰布和:干旱之地的生态战争》主笔◎李伟)

 

作为我国三大沙源地之一,甘肃省民勤县的地貌是一个“风口袋”。东西北三面被沙漠围绕,三五天起一次大风,“风口袋”就裹挟着巨量沙子向内蒙古、河北而去。南边的活口连通武威,公路和河水都从这来。“解放军进来的时候走的就是武威这条路,用木板铺着沙地,车才能一点点开过来。”75岁的石述柱告诉本刊记者。每年3月到7月,都是民勤起风下沙的季节,民勤人不管这个叫沙尘暴,“那是电视里的叫法”。面对最恶劣的环境和最有限的资源,本地人自古以来选择只有两个,离开或者留下。

·活在最前线

·不争水

·从治沙到固沙

·一沙一世界

(节选自《沙源地民勤生态调查》◎葛维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