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短线长线

(2007-10-10 18:17:46)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编辑手记

  李鸿谷培养记者有一些办法,他在说到记者采访不能深入时,爱说短线与长线——你也找到了采访对象,但采访到的都是短线。找了不少采访对象,但采访无法递进,都在一个圆心周围徘徊,就都是线头,无法形成容量。

  如何是长线?我以为是逻辑推断能力,也就是顺着一种关系,带着你自己的问号,能追问探究到多远。任何一种关系都有因果,由因成果。能否顺因果探究,需要耐心,耐心是建立在沉潜的基础上,不沉潜其中难成钻研,不成钻研就难曲径通幽。

   长线在文章中能构成气度,没有气度的文章就像地上随意留下的一汪水,太阳使劲一照,连水迹都不会留下。音乐评论家在评论一个好的作曲家时,经常说他有绵长的美丽的旋律线,这绵长的美丽往往是特别舒展的气息。如果你通过潜心通幽,一篇文章蜿蜒曲折,常常是一条长线绵延起伏一气呵成,令人回肠荡气、无法自制。那长度因是你追逐因果的不断深入,就在舒展中构成了丰盈的容量。短线是指不屑深入、不能深入,就像猴子,急促从一个树干腾挪到另一树干,短线交杂,采到果子都咬一口就扔掉,什么滋味都没得到,得到的只是无为的气喘吁吁。

   我以为,不能在短线间窥见因果,以致不能将短线连成长线,乃境界问题,境界是时间熬出来的。境界不够,就看到各处、无数新鲜,看不到其中的九九归一。境界宽远,气度自然舒展;境界憋屈,思维翅膀展不开,呼吸自然就急促。赵汀阳好多年前有一本书叫《一个或无数问题》,说的就是这境界问题,一与无数的关系看到了,长线就是你观察这关系的一条路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