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委周岭:希望启动第二轮红楼梦中人的海选

(2007-06-14 07:17:45)
标签:

红楼梦

选秀

周岭

分类: 文章精选
评委周岭:希望启动第二轮红楼梦中人的海选
 
记者◎孟静

  周岭——南海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方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中国创业板研究会研究员、常务理事,《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社社长……这一长串称号没有使他出名,他的见报率忽然在今年开始疯涨,基本上都和两件事有关:陈晓旭与“红楼梦中人”,他成为老版与新版之间的一条红线、“87版”剧组成员的发言人。有了他,“红楼梦中人”好像就有了尊重老版的态度;有了他,北京台才能联系到张莉、姬玉畅谈陈晓旭;有了他,评委不再只是没看过原著的演艺界大腕,选秀似乎也有了理论支撑。他是90年代以前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职红学研究者,33岁时,他成为“87版”《红楼梦》编剧之一,另两位是中央党校的刘耕路与北京社科院的周雷。后来他下海经商,《红楼梦》变成业余爱好。

记者:英达说过,评委看好的选手都被选掉了,这是为什么?
周岭:这次过程晋级还是淘汰,有些评委不能掌控。四、五月份初期比赛里,场外短信占40分,3个评委加起来45分,再加嘉宾和大众评委总分120分,从权重比例上不合理。有些选手条件不怎么好,从评委、嘉宾、高级评审团角度都不看好,但场外短信数量极高,光是场外短信就能送他晋级。这是赛制设计问题,后来场外短信调整到20分。场外短信高低和发短信人数多少、花钱多少有关系,我们一点不知道短信情况。还有环节设定,每场导演、工作班子都不一样,除了北京台还有别的9家电视台,尺度也不一样,有些导演注重原著,有些就注重演员才艺,有些完全脱离《红楼梦》,想象空间过大。

记者:不排除有选手花钱买短信?
周岭:对呀,实际就是这么个情况,你看车缙一路每次都是第一个晋级,主要是短信嘛,好几个选手都这样。

记者:你们不觉得无奈吗?
周岭:我们没任何掌控的条件,还有在场嘉宾、高级评审团,有时和评委意见不一定一致。评委应该相对来说更准确,你第一眼看谁印象比较好,多看几次就会发现缺点,甚至觉得不好。有的人第一眼印象不好,但越看越有味道,和接触多少有关系。作为评委,和演员接触时间多,对选手了解比较全面。高级评审团、嘉宾只来一次,仅凭这个有可能不准确,这个比重又比较大。

记者:宝钗组质量比宝玉、黛玉组要高,是因为黛玉这型的女孩在当代越来越少的缘故吗?
周岭:在曹雪芹时代,宝钗类女孩就是多,黛玉类在那时也很少见,太特殊了,和时代发展有关系,但不是决定性的。在陈晓旭之前,哪个黛玉符合?梅兰芳像吗?王文娟真像吗?梅兰芳祖父梅巧玲像吗?陈晓旭的演技不完美,可她外形、气质、文化底蕴切近度比较高。但电视剧赋予她的东西还是少些,最初人们说黛玉怎么尖酸小性,诙谐开朗那面表现不够,这也是“87版”不足,不怪陈晓旭,给她的东西少。现在矫枉过正,谁像陈晓旭谁呼声高,也不对。关键是新选黛玉跟原著到底贴近度多高。这次选手宝钗不要说三强,五强哪个演都没问题,她们外部条件、演技都能胜任。黛玉问题比较大,现在三强跟原著距离很明显,不够漂亮。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除非选个更合适的黛玉。在现有条件下,我的方案是,首选是宝钗组姚笛,这孩子漂亮,留着别浪费了,我第一眼看她,把她分黛玉组怎么样?她演宝钗增点肥,看跟谁搭班子,如果她跟陈晓旭这类的人搭是可以的,如果跟块儿大点的人搭,她就不像宝钗。如果演黛玉,她得减肥,化妆造型再帮忙,如果跟蔡飞雨、白冰搭班子,就没问题,漂亮本身就可以征服观众。黛玉组三强中闵春晓我比较看好,当然前提是选不出其他人了,不是说我认为这个选择好。闵的优点是综合条件不错,她的不足是不够漂亮,如果化妆、摄影能解决,她可以考虑。总的说没有合格的宝玉,当初“87版”,王扶林、李耀宗、我同时等着看欧阳奋强,发现进来个毛头愣小子,一点没看出宝玉的样子来,商量先留下来。化妆、梳上头、穿上衣服、排排戏,越来越贴近,就是他了。扮上会和本人有很大不同。

记者:但这些宝玉经过很多场带妆表演了,直到现在感觉还不对,拍戏时就对了吗?
周岭:现在绝大多数选手跟宝玉距离太远,除非天上掉下个欧阳奋强,如果实在选不着,被刷掉的方文,年龄感很好,干干净净,男孩子很难得长这样。前面不是扮过好多次吗?韩国李嘉子,凭什么扮出贾宝玉来?你随便找一个梳头的,就梳成贾宝玉?你知道“87版”谁化的妆?中国电影业第一块牌子的王熙中、《丝路花雨》总形象设计师杨树云、八一电影制片厂最资深的颜碧君,韩国李嘉子怎么跟他们比?那时化妆师光听我们讲就不知多少场,对所有形象了然于胸,现在连我们说的话都听不懂,哪知道什么是《红楼梦》,造了这么多场型都不对。王熙中比我年龄大很多,光听我的课听了多少?所有人研究到什么程度才敢动笔化妆?这种赛制决定下,涮掉的好的多了。方文可以留着,其他都不行。蔡飞雨是比较合适的薛宝钗,还要排在白冰前面。黛玉两个人选,姚笛和闵春晓。化妆、服装、镜头、灯光都帮了倒忙,这种灯光不是拍戏的光,是娱乐节目的光。所有手段都给孩子减分了,在加分情况下再看,还是不错的。还有很多角色,早期淘汰的蒋方婷可以演史湘云,王龙华可以演贾琏,现在宝玉三强的张迪可以演薛蟠,杨舒婷可以考虑演王熙凤。这个组合可以放开点,有的不该淘汰的淘汰掉了,尤其是年龄小的。

记者:如果辛苦选上冠军却演不上主角,这些孩子能受得了这种打击吗?
周岭:作为赛制规定,冠军总是要演宝黛钗主要角色,你对全国人民有承诺。也不排除选下来,宝黛就是没有定,也可以启动第二轮海选。因为王熙凤和其他许多人还没选,没有人研究这个事,只是我这么想。第一轮很多条件好的人没来得及报名,她们通过海选看到了,这个机会高曝光量并不次于真正拍《红楼梦》。第二轮总质量会超过第一轮,观众为什么不会接受新的结果?我们对这个事情要负责嘛!我们为什么要胶柱鼓瑟呢?我个人觉得应该搞第二轮,已经进入总决赛的第一轮选手可以直接参加第二轮决赛,选择范围就宽多了,角色也多了,还有十二钗和丫鬟。

记者:如果赛制不改,重选又能如何?
周岭:新一轮一定会吸引前一轮经验教训,赛制要趋于合理。

记者:你在刚开始参加这个活动时,想到会是今天的结果吗?
周岭:说实在的,我真正的看法是:《红楼梦》的演员应该从中学生中选。从13岁到十六七岁,青春萌动,豆蔻年华,非常好看,苏联的《小鸟依人》,写中学生感情生活,美极了。20多年前有一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少男少女,不知比传统的好看多少倍,美呀!《红楼梦》的书里就是这个年龄段,1987年时思想不解放,小孩耽误功课怎么办?当时配套方案我都提了,从全国抽调特级教师,没戏时上课,等于一个学校,课外活动是拍《红楼梦》,这要调动的因素太多,我自己也知道太难实现。20年后仍然希望这样,当我参与时已经是海选了,广电总局的要求就是超过18岁,非常可惜,只好强调年龄感,不能强调年龄了。第二个意见,应该至少在剧本全部完成之后。“87版”先抓剧本,剧本对演员角色有要求,原书有几百人,肯定要删并,选了半天,剧本里有没有这个人物?赋予这个人物什么分量的戏?根据剧本定出角色重要程度,怎么编组,然后再对工作人员阐述剧本。剧本是总任务书,各部分要围绕剧本下达任务,完成任务。编、导、演,服、化、道都知道该做什么,演员上的第一课是剧本阐述,戏份、互相之间的关系,原著作为背景讲解,做小品、试镜头、台词是剧本给定的。
  这次最大的问题是到今天谁也没看到剧本,根据什么选演员?只能选宝黛钗,各地不是按宝黛钗选送的。你看她们的第二志愿不错,但那是人家的第一志愿,没办法,编到宝黛钗组,很多演员被刷掉很冤枉。如果真有第二轮,应该参考“87版”做法。“87版”那时也借鉴越剧,把导演岑范请来,所有演员以王文娟、徐玉兰为榜样。连王文娟都说,电视剧把观众对越剧版的痴迷打破了。

记者:你不觉得选秀和选演员是有矛盾的吗?你能想象林黛玉这样的性格会参加选秀吗?
周岭:如果从一般作品意义上说,矛盾是很深的。选秀是用活动吸引观众提高收视,和选演员目的不一样。电视剧的角色应该保密,是个悬念,选秀就把悬念公布了。电视剧是贴近看,选秀要看舞台效果。但《红楼梦》有融合的可能性,首先内容、角色没有悬念,在对原著把握越来越深的情况下,大家都看好的演员来演,认同度更高。电视剧只要拍得好,可以一遍遍看,“87版”播了800多遍,悬念在这里不重要,只要欣赏愉悦。唯一大问题是年龄限制,这是重大损失。如果第二轮海选不可能,索性把年龄段降下来,在中学生中选,如果让我给胡玫出主意,我一定出这个。还可以在不同时间段用不同演员。
  怎么引导大众评价系统往专业化靠拢,前提是专业化程度一定要够,现在就是不够,跟“87版”比差远了。那时导演、编剧、驻组专家、顾问这么多人一天到晚研究,现在顾问还没问事呢?就几个评委、大众短信,偶尔来一次的嘉宾,从没看过原著,第一眼就把票给了谁。导演基本没介入,还在拍别的电视剧呢,这个评价系统不够专业,风险还是挺大的。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第22期,敬请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