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SCIENCE & VIE》2009年7月号(总第46期)

标签:
科学/原创文化 |
卷首语
论坛
报刊浏览室
消息树
封面故事
科学“读心术”
神经科学家凭借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和计算机分析模型,终于创造出能够在大脑中解读我们所看到的图像和所听到的声音的“解码器”。人的内心世界、甚至于玄妙梦境的破译,难道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吗?
探索
宇宙深处的神秘信号
借助日益先进的工具,科学家们对这种大爆炸发生后38万年出现的背景辐射的研究一直未曾停止。最近,美国科学家利用一种崭新的仪器,捕获了一个奇异的信号,而它似乎与宇宙中任何已知的射电辐射源都扯不上关系……
模拟地核
为了揭开地球磁场诞生之谜,美国物理学家制造了一个微型地球……
给恐龙过磅
古生物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可以测量恐龙重量及重塑其体貌形态的技术。这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知道现代动物与恐龙根本不具可比性。不过力学和生理学专家的研究为这一推算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
人造生命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宣称他即将完成人类的一个古老梦想——创造新的生命体。
干细胞风云再起
正当法国议会准备修订生物伦理法之际,新一代干细胞横空出世。这种干细胞不必从胚胎中提取,可以用于量身定做人体替代器官。可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脱离躯壳的意识
有人可以欺骗自己的大脑,让它认为自己生活在另外一个身体里。这是怎么回事?正是通过一些实验,研究人员才刚刚对这些事情有了初步的了解。
启动分子计算
分子计算机的优势体现在DNA基因操作过程中无限多的组合方式,以及细胞同时回应大量信息的能力。今天,它们的另一个重要用途变得日益突出,即对合成生物装置的细胞内部进行干预。
追寻隐形的光线
4月底,中国迄今最大的科学装置平台“上海光源”宣告建成,拥有这台光源的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同时宣布对国内外用户开放共享,旋即收到了来自各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几百份申请材料,像“上海光源”这样能够发射出极强X射线的同步辐射光源,为何能对科学家们产生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且听其中一位科学家的解说。
科学的艺术照
2009年由普林斯顿大学举办的第三届“科学的艺术”竞赛,收集到了来自16个部门的200多件参赛作品。今年竞赛的主题是“发现艺术”,展览的组织者征求的是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现和创造出的科学图片。
专题
这个初夏,甲型H1N1流感肆虐。在抗击流感的第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和媒体画面中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防护服形象无关。他们与流感病毒的战争,不是依靠化学制剂和病毒样本,而是依靠计算机和数学模型。
技术
安全飞机
和汽车业一样,生物力学家和航空工程师也在研究飞机制造材料的抗震、防火性能。他们的目标是不断优化乘客在坠机时受到的保护,提高事故生还率。
健康
癌症基因检测
四分之三以上实行过乳腺癌手术的妇女会伴随化学治疗,副作用往往十分严重。然而,只有20%的病人有癌转移的风险。怎样避免如此的浪费呢?解决的方法可能来自一项大有希望的基因试验,Mamamprint。
专栏
科学外史
假如详谬
惯性参照系
生活
社会心理
幸存者密码
飞机如风筝断线般急剧坠落……小山一样的巨浪汹涌地扑向岸边……无情的烈焰吞噬着房屋……这些噩梦实实在在地落在了某些人身上,可他们却死里逃生,顽强地活了下来。大难不死并非偶然,正确的“求生反应”值得所有人学习。
读图
世外桃源阿达布拉群岛
阿达布拉岛拥有令世人惊叹的动物种群。1982年,该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创意
值得一看
解惑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