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候车室,画夹,青春变奏[系列一](加图)

(2007-11-27 14:24:23)
标签:

文学/原创

谈天说地

候车室

画夹

青春变奏

分类: 散文
 
http://jinzhou.blogms.com/blogpath/UploadImgPath1/2007/11/1000665095.jpg

                                              汉字
                            一                  
   晚风,给南北走向的平凉路送去凉爽,路边的槐树经风一吹才发芽似的,嫩绿的芽子就婆婆娑娑的招摇在无数枝头。夕阳,这个举世无双的金匠,将天的颜色和美意铸在金箔般的光芒里,贴在了城市的各个阳面,包括平凉路——没有加盖的隧道,东侧的楼和靠东面的马路早已金光闪闪,另一半楼和另一半马路呆在另一半清净色里——那依然是夕阳的杰作。吃过晚饭的人们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他们无暇追究光的深意,那样太累,他们只消放松精神和身体,让眼光放在风里,光里,散步,无形之中将惬意的步伐,惬意的神态放在了傍晚,孩子们不会有那么丰富那么含蓄的表情,他们认定这个傍晚能玩的更开心,就疯了似的跑。三三两两身背画夹的小青年们走过来了,他们不像散步的人们那么矜持,也不会像孩子那样吵吵嚷嚷,像流火,不是身体像流火,而是精神状态像,从平凉路南北方向朝路的中段的一座青砖大楼划去,最终集聚在大楼南端的玻璃门前,也引得夕阳聚焦那儿,和进进出出的灼灼身影碰撞,顿时火花四溅。
    那个玻璃大门内是兰州汽车东站的候车室,面积200多平方,前厅四五米见方空无一物,南北墙面挂着两幅油画风景,古铜色的画框很宽,透着沉甸甸的气派。南侧那幅画据说是省著名油画家周大正教授的作品,近景中景画得是森林,远景是天空及夕阳。森林偏西处有一个尖顶楼亭,金色琉璃瓦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另一幅画画的是什么,作者是谁记不清了。走过前厅,是通向候车室的过道,这里原来是前厅的一部分,后来在厅北侧放了三排长条木椅,南侧空出够三个人通行的过道,供人们进出候车室。三排木椅中有两条椅子面对面放置,另一条面朝着大门,这里是看街景的好地方,特别是傍晚,人坐在这儿,透过宽大的玻璃门能看到无数的霞光金针般地闪烁在街面,树杈和屋檐上,而行人显然如生命的飘叶,在光海中拽出一道道不同情绪的波纹。一位少年老成的画画者看了,叹一声:人画的画算什么,大自然才是最杰出的画家!
    坐在三条木椅上的画画青年们或许不可能全部把生命的感悟投放到玻璃门外,他们的脑袋聚成了一堆,在看着什么画册,有些则吵吵嚷嚷争论着什么。有人从木椅旁走过去,走进候车室,里面除了摆满长条木椅外,还散放一些能躺下整个人的大马扎。此时,候车室里面光线昏暗,充斥汗味旱烟味,坐满了候车的人。不久,背画架的青年们揣好画册,放下争论,陆续走进候车室,开始对着候车人写生。
    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情景,现在,那座青砖楼已经被刷成淡黄色,成为招待所,在大楼南侧则另建起漂亮的候车大厅,规模已非昔日候车室可比,只是稍觉惋惜,当年的候车室尚懂得用油画把守候车室,让旅人在艺术的温暖中稀释疲惫,而现在,候车大厅阔气了许多,黑色电子显示屏光焰流动,不过那闪光的字体太有板有眼,是用公事公办的口吻告诉旅人,该注意些什么,那个车次快发车了,而艺术从候车大厅消失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