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散文 |
汉字/文
格尔木夕阳的金铜般的光,镀出一张张古铜色面孔和古铜色群雕,刻出一个个凝固的眺望笑靥。在这些古铜色的空档之间,竟蹊跷的露着一张白皙的脸,金色的光晕中有点朦胧,再怎么朦胧也看得出和古铜色的笑靥迥然不同,沧桑之下的文雅气质弥漫着忧郁。
想起了!这白净的脸盘,在格尔木东郊的路旁,第一次迎着西斜的阳光向我逼近的时候,是清晰的。阳光下脸显出有些松弛,当然没有松弛得溃不成军,还是三十七八岁的样子,只是显出很重的忧郁,后来和他接触久了,就不再单为这脸色好奇,倒被一个酗酒者,一个潜藏并潦倒在昆仑山脚苟且偷生的逃犯那奇特而辛酸的经历心惊色变。
当然这是后话,在当时的那个下午,只从空寂的道路远方看到一个踽踽而来的身影由小变大,看到一张面孔由模糊逐渐清晰,并不知道身影和面容竟暗藏着一些险要真相,只远远看着绚烂的阳光下身影悄无声息的走来,使我暗自诧异,诧异又浓缩成眼光的聚焦:没有创业者不显山露水的沉稳,没有苦行者平静如水的迹象,没有平常人无忧无虑的坦然,更没有格尔木人带风的步伐,直拖着几分沉甸甸的心事。就暗自判断:这人和高原的水土阳光并不匹配,他应该和我一样是青藏高原的过客,甚至是来自比我还远的异域人,应该是江南水乡润泽出的生灵吧,尽管浑身透着疲惫和忧郁。
他远远地迎面走来,那身还算挺括的浅色西装,在热烈的光照和一半蓝一半绿的天地背景衬托下一闪一闪,使我从树木田园的良久感慨中“醒来”,注视着那个迎面走来的匀称身材,像承受不起心情之重的一个躯壳,在阳光中划来一道迟钝的忧郁阴影,就向我走来。
这使他有点像畏惧阳光的人。
和他相遇之前,我一直徜徉在格尔木东郊浓郁的绿色之间,心情好的像躺在舒适的碧波上游泳。
这天下午的前一天晚上,我和一位格尔木朋友在我的房间里闲聊,抬眼看到窗外昆仑山黑黑的影子,心思竟邪行地窜进戈壁的骆驼草和草原的绿草甸上,更邪行地冒一句格尔木只有耐旱耐寒的植物,产不出蔬菜瓜果。说这话的时候,心里的骆驼草和草原之上,叠出内地的阳光,并有无数纤纤嫩薄的叶子娇气地盛开。歪坐在长沙发上的格尔木朋友笑了笑,脸上浮出诡谲的神情,送上一句青海普通话——和兰州普通话差不多,舌头有点僵硬:明天是星期六,我带你去东郊玩玩?末了像埃及法老那样端直身子坐起来,他的模样有点像埃及金字塔诸多法老像中的一位,引得我每次见他说话都有聆听法老宣谕的感觉,他直起身子眼光居高临下的压向我:那个去处绝对让你想象不到,应该去看看,这也可以增加你的见识,呵!
最后的“呵”字拖得很长,并且陡然的拔高,向我刚才的念头俯冲下来,然后点了穴位。
我明白他话的意思,也被话撩拨起期待,觉得尚一片空白的明天,忽然有娇贵不娇贵的绿色来填补,一下子来了兴趣,就接着他的话说:那明天就去东郊,你可不能说话不算数噢!
第二天下午,我和格尔木朋友真的已漫步在东郊这条不宽不窄的柏油马路上,马路两侧是高大的树,垂挂的浓密绿叶,恬静的依在南侧农家院落的宁静上空,又和院墙斑斑点点的幽暗的青影重叠在一起,构出一道亲切温馨的农庄景色。十年以前,是另一个十年,家乡兰州雁滩郊区的田边村头,无数次见过类似这样暖人的景致,在将一些青年少年的心态变成洞察一切的成人心态的岁月里,我和一些张嘴凡高,德拉克罗瓦,闭嘴米勒,柯罗和印象派名词的初学画的毛头小子们,踏着十年以前的十年之路,踩着脚踏车——后来变成了摩托,前往雁滩,那时还不知道波普艺术和行动画派等先锋艺术为何物,如果知道的话,说不定会有更多的名词陪伴着我们。雁滩的十年,觉得心气能和田园风光的气宇交织一起的时候,一份醇厚的田园情农家乐的感情渐渐破壳而出,这绝对不同于一般郊游者的体验,而是在笔和色块和线条的练习中,渐渐让景色和心境凑合在一起的情愫,重重叠叠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冷冷暖暖的情韵色调,在心里已然构成一幅田园诗画,感动不了别人,起码能让自己陶醉一番。可是,十多年以来,绿色黄色的田野,布满山腰,布满村庄的秋天红叶,农家挑着圆木椽子的房檐,挂着包谷辣椒的墙壁,中国式的窗棂和厚木板的房门,或砖或土的院墙,砖垒起的院墙门柱和一层层瓦翘起的传统门檐,田里田外或忙碌或悠闲的农民,还有马厩羊圈猪舍狗窝和奶牛场院,以及禽畜们撒欢咆哮的情景,都消失了,消失在城市延伸的水泥色下。而格尔木东郊,有点像逝去的雁滩,有点像逝去那份情愫的地方,心情自然很是惬意。
格尔木朋友告诉我,这里是格尔木市政府投资兴建的瓜果蔬菜生产基地。望着远处阳光下灼灼发光的玻璃建筑,看着那些水泥塑造的三层楼高的多面体构造,和钢结构和玻璃组合成漂亮的建筑,听着朋友的介绍,忙点头,是啊!农民是不会建这些玻璃建筑的。在南疆北国的农村也很少见到如此规模的建筑,想南方北方的农村因为地貌气候无需建类似这般高这般坚实的建筑,多见到农民们建起的塑料大棚和低矮的玻璃温室,像格尔木这样的玻璃建筑,是很少见的,足以让人暗自叫一声:好!
正在畅想慨叹,远远看见那个适中的身材,在前方绿色之间的道路上,用忧郁划来一道引人注目的焦点,没有苦行者平静如水的迹象,没有创业者不显山露水的沉稳,没有平常人无忧无虑的坦然,更没有格尔木人带着风的步伐,直拖着几分沉甸甸的心事,在灿烂的阳光中悄无声息的向我走来。
当然,他在阳光中的姿态还不足于让我俩最终坐在一起,更不可能演变成后来两个人的诉苦会,他诉苦我倾听。可是,在后来的一些时日里,我真的透过烟气酒气,隔着杯盘狼藉的餐桌,看着那张已呈残垣断壁相的文雅的脸如泣如诉,将一股股压抑许久的语言喷涌向我。
让一次偶然的路遇,不消失在一瞬间的错肩而过,将一瞬间凝固成较长时间的交往,是那浅色西装竟向我走来,在我诧异的心情对面绽开一个微笑,有点像猫放射状的胡须画出的微微笑纹,胡须的纹路下,又突然送出略微沙哑的南方普通话,像被风滤去了尖利部分,声音袅袅的像音乐:你好,你们是不是正帮助老张的公司策划商厦布局?
微笑掩不住长期忧郁落下的疲惫。
我诧异。
人们在路上遇见一位陌生人的微笑,一般情况下会还之于微笑,因为怕把一位真淡忘了的故人得罪了,接着才会拐弯抹角的小心翼翼的用话套出对方的真实身份。而对这个陌生人的微笑,我因已有充足的时间判断,所以面部的肌肉平静如初,我已确认他是随便那天都会遇到的无数陌生人中的一位,就像在马路饭馆商店随便遇到的过眼就忘的无数陌生人一样。不过,在格尔木郊区的阳光和空寂道路的陪衬下,他的白皙和颓废,被格外凸现出来,也就吸引了刺激了我的眼球和想象,觉得此人在此情此景中的出现,有点像我看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的油画《库尔贝大叔,你好》时产生的遐想一样,在远离工业化城市的旷野土道上,两个陌生的路人相遇,彼此的审视和随之而来的问候,无不充满浓浓的人情和超脱红尘的异彩。不过,在青藏高原的空间和下午的阳光下,那个走来的陌生人可没有让人感到亲切,倒像是和青藏高原的气韵不甚合拍的一位郁郁寡欢的不速之客,出人意料的突然出现在前方的阳光里,和青藏高原结合成一幅超脱红尘的却是荒诞情节的画面。心有点受寒的抽搐一下,心在躲避他,正好,马路的宽度似乎成了减缓寒意的隔离带。看着他的倒霉像,很纳闷他的倒霉因何而来,念头刚冒出,来不及酝酿成正式文本,陌生人竟突然偏离了行走路线,穿过马路径直向我走来,走来的过程不长,我的心,却急速从祥和的摇篮跌入太平洋的冷流,正吃惊加茫然的为他的突袭不知所措时,他已经小心翼翼的站在对面,送来微笑和问话,最让人吃惊的是他竟用微笑抖出了我的来路。
一般人们不会对迎面走来的陌生人费神猜测,异性之间的猜测和欣赏除外,单单这个被我猜了半天的陌生人竟报复似地冲着我走来,近像奉了鬼使神差似的。我有点惶惶然,对着他微笑和问话,既肯定又疑惑的点点头,因为我们来格尔木,正是和老张的公司进行业务合作的。只是这种事情出自对面让我猜度了半天的陌生人之口,确实让人感到几分尴尬,我紧了紧喉咙,用力将他如何知道这个消息的疑惑和问话咽进肚里。陌生的路遇,陌生的声音扑面而来,还送来知晓底细的信息,让追问在喉管中疲软不起,更不能脱口而出,老练的矜持也让人觉得这样问显得多余;还有另一层想法,不想让马路炮制的突然问话变成长谈。
可是,他没有走开的意思,站在那里,将他小心翼翼的神态扔在金光闪闪的马路上。他一面陪着微笑,一面忙不迭的搜摸口袋。在后来的交往中,我经常看他对许多人都陪着小心,小心的微笑,小心的和人说话。将一个锐气尽失的人的心态表露无疑。
他很快摸出一包烟,给我和身边的格尔木朋友一人递了一支,然后又给自己的嘴里含一支。我迟疑的接过烟,出于礼貌的惯性我接过了烟,可并不打算抽。他又快速的摸出一支打火机,用手护着伸到我面前,含烟的双唇撅起一个小心翼翼的微笑——是给我点烟的意思,我拿着烟摇了摇说谢谢现在不想抽,他点点头,嘴里含的烟像拉拉队的白色棒子在我眼前上下晃动,然后被一株小火苗点着,吸一口后被他夹在了右手指间,面容只剩下五官和一个稍微端正的表情,对我说:我的一位朋友正准备装修茶庄,那天我和朋友到老张那里看过你们的设计,也见过你,当然你正忙着不会看到我们的,这两天正想找你们,这么巧在这儿碰见了,想请你们帮忙设计一下,行吗?
许多落空的许诺,许多借着推销项目骗吃骗喝骗财的人,见识过不少。从他的神态中我没有看出一点诳人者的假意兜售,长期混在这个行业,一般能从诳人者挤出的假意诚恳中看出几分破绽,就像捉贼高手能从贼的蛛丝马迹中识破贼本身一样。这种判断,让我走出了刚才的迟疑,但不失谨慎地提出一个建议:能看看茶庄吗?他点头允诺:可以,可以。
后来,我们和他朋友的合作进行得很顺利,是给老张公司的商厦进行策划设计并展开装修的同时,兼顾给他朋友的茶庄搞出一套设计方案。交设计图的时候,他的朋友,就是茶庄的老扳坐在油黑发亮的老板桌后面,圆硕的身子一会俯身仔细盯着桌子上的设计图看,一会直着胳膊将图举到离圆脸尽可能远的距离,身子微微后仰,一边欣赏一边放声地笑,连声说好,响亮的声音豪爽地摔向大房子的任何一个角落,然后被重重的弹回房中央,把这儿的空气撕得嘶嘶作响。老板桌外面站着四个人,马路上斜刺过来和我搭话的那位南方人也在其中,我早已知道他叫张晖,老板俯身看图的时候,四个人也聚拢在桌前,一边看一边和老板窃窃私语,老板将图举起来时他们也歪着身子看,一边附和老板叫好,不过张晖的言词最少,一付文静中透着忧郁的神色,就是笑也掩饰不了忧郁之色。
一静一动的审视高潮过去以后,设计图被放在了板桌对面六米远的一排黑色硬皮椅子的靠背上面,大家的眼光再次附在几张图上静静欣赏,然后老板的胳臂支在桌面上,双手一边托着下巴,一边用几个手指搓揉下巴,看着站在桌子对面的那位瘦高的财务主管,轻轻地说给他们把账结了。因为交设计图之前,已经让老板和其他人看过几次设计样稿,根据他们的意见作过几次改动,这才交出这份效果图。
给茶庄搞设计前后只用了一周多时间,和许许多多的设计过程一样,那几天忙得可是天昏地暗的,身心像煮沸在许许多多上蹦下窜的图像符号色块里,可是事情一结束,这个过程就疾快的消遁,在记忆深处的一角掩藏起来,不搜肠刮肚绝对想不起来,至多在设计日志里留下几行显目的纪录。可是,和张晖从马路相识到最后的分别,却叫人无法忘怀。我记不起一生中有几次被一位陌生人挡住去路,然后说出我的来龙去脉,反正这一次最让人刻骨铭心。更何况这次路遇发生于一直让我处于亢奋状态的青藏高原上,况且事情还不以这个堪称奇迹的路遇为止,似乎此生第一次青藏高原之行,注定要给我几乎平淡的一生添上几笔轰轰烈烈鲜鲜辣辣的色彩,写到这里,我的感激之情又一次要冲进正流畅的文字,将一道岩浆似的炽红穿过去,将青藏高原给的历练,给的畅想,给的许多奇遇的感激流淌出来。是的,和张晖的路遇,不是奇遇的终结,而是一个鲜辣交往的开始。
格尔木夕阳的金铜般的光,镀出一张张古铜色面孔和古铜色群雕,刻出一个个凝固的眺望笑靥。在这些古铜色的空档之间,竟蹊跷的露着一张白皙的脸,金色的光晕中有点朦胧,再怎么朦胧也看得出和古铜色的笑靥迥然不同,沧桑之下的文雅气质弥漫着忧郁。
想起了!这白净的脸盘,在格尔木东郊的路旁,第一次迎着西斜的阳光向我逼近的时候,是清晰的。阳光下脸显出有些松弛,当然没有松弛得溃不成军,还是三十七八岁的样子,只是显出很重的忧郁,后来和他接触久了,就不再单为这脸色好奇,倒被一个酗酒者,一个潜藏并潦倒在昆仑山脚苟且偷生的逃犯那奇特而辛酸的经历心惊色变。
当然这是后话,在当时的那个下午,只从空寂的道路远方看到一个踽踽而来的身影由小变大,看到一张面孔由模糊逐渐清晰,并不知道身影和面容竟暗藏着一些险要真相,只远远看着绚烂的阳光下身影悄无声息的走来,使我暗自诧异,诧异又浓缩成眼光的聚焦:没有创业者不显山露水的沉稳,没有苦行者平静如水的迹象,没有平常人无忧无虑的坦然,更没有格尔木人带风的步伐,直拖着几分沉甸甸的心事。就暗自判断:这人和高原的水土阳光并不匹配,他应该和我一样是青藏高原的过客,甚至是来自比我还远的异域人,应该是江南水乡润泽出的生灵吧,尽管浑身透着疲惫和忧郁。
他远远地迎面走来,那身还算挺括的浅色西装,在热烈的光照和一半蓝一半绿的天地背景衬托下一闪一闪,使我从树木田园的良久感慨中“醒来”,注视着那个迎面走来的匀称身材,像承受不起心情之重的一个躯壳,在阳光中划来一道迟钝的忧郁阴影,就向我走来。
这使他有点像畏惧阳光的人。
和他相遇之前,我一直徜徉在格尔木东郊浓郁的绿色之间,心情好的像躺在舒适的碧波上游泳。
这天下午的前一天晚上,我和一位格尔木朋友在我的房间里闲聊,抬眼看到窗外昆仑山黑黑的影子,心思竟邪行地窜进戈壁的骆驼草和草原的绿草甸上,更邪行地冒一句格尔木只有耐旱耐寒的植物,产不出蔬菜瓜果。说这话的时候,心里的骆驼草和草原之上,叠出内地的阳光,并有无数纤纤嫩薄的叶子娇气地盛开。歪坐在长沙发上的格尔木朋友笑了笑,脸上浮出诡谲的神情,送上一句青海普通话——和兰州普通话差不多,舌头有点僵硬:明天是星期六,我带你去东郊玩玩?末了像埃及法老那样端直身子坐起来,他的模样有点像埃及金字塔诸多法老像中的一位,引得我每次见他说话都有聆听法老宣谕的感觉,他直起身子眼光居高临下的压向我:那个去处绝对让你想象不到,应该去看看,这也可以增加你的见识,呵!
最后的“呵”字拖得很长,并且陡然的拔高,向我刚才的念头俯冲下来,然后点了穴位。
我明白他话的意思,也被话撩拨起期待,觉得尚一片空白的明天,忽然有娇贵不娇贵的绿色来填补,一下子来了兴趣,就接着他的话说:那明天就去东郊,你可不能说话不算数噢!
第二天下午,我和格尔木朋友真的已漫步在东郊这条不宽不窄的柏油马路上,马路两侧是高大的树,垂挂的浓密绿叶,恬静的依在南侧农家院落的宁静上空,又和院墙斑斑点点的幽暗的青影重叠在一起,构出一道亲切温馨的农庄景色。十年以前,是另一个十年,家乡兰州雁滩郊区的田边村头,无数次见过类似这样暖人的景致,在将一些青年少年的心态变成洞察一切的成人心态的岁月里,我和一些张嘴凡高,德拉克罗瓦,闭嘴米勒,柯罗和印象派名词的初学画的毛头小子们,踏着十年以前的十年之路,踩着脚踏车——后来变成了摩托,前往雁滩,那时还不知道波普艺术和行动画派等先锋艺术为何物,如果知道的话,说不定会有更多的名词陪伴着我们。雁滩的十年,觉得心气能和田园风光的气宇交织一起的时候,一份醇厚的田园情农家乐的感情渐渐破壳而出,这绝对不同于一般郊游者的体验,而是在笔和色块和线条的练习中,渐渐让景色和心境凑合在一起的情愫,重重叠叠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冷冷暖暖的情韵色调,在心里已然构成一幅田园诗画,感动不了别人,起码能让自己陶醉一番。可是,十多年以来,绿色黄色的田野,布满山腰,布满村庄的秋天红叶,农家挑着圆木椽子的房檐,挂着包谷辣椒的墙壁,中国式的窗棂和厚木板的房门,或砖或土的院墙,砖垒起的院墙门柱和一层层瓦翘起的传统门檐,田里田外或忙碌或悠闲的农民,还有马厩羊圈猪舍狗窝和奶牛场院,以及禽畜们撒欢咆哮的情景,都消失了,消失在城市延伸的水泥色下。而格尔木东郊,有点像逝去的雁滩,有点像逝去那份情愫的地方,心情自然很是惬意。
格尔木朋友告诉我,这里是格尔木市政府投资兴建的瓜果蔬菜生产基地。望着远处阳光下灼灼发光的玻璃建筑,看着那些水泥塑造的三层楼高的多面体构造,和钢结构和玻璃组合成漂亮的建筑,听着朋友的介绍,忙点头,是啊!农民是不会建这些玻璃建筑的。在南疆北国的农村也很少见到如此规模的建筑,想南方北方的农村因为地貌气候无需建类似这般高这般坚实的建筑,多见到农民们建起的塑料大棚和低矮的玻璃温室,像格尔木这样的玻璃建筑,是很少见的,足以让人暗自叫一声:好!
正在畅想慨叹,远远看见那个适中的身材,在前方绿色之间的道路上,用忧郁划来一道引人注目的焦点,没有苦行者平静如水的迹象,没有创业者不显山露水的沉稳,没有平常人无忧无虑的坦然,更没有格尔木人带着风的步伐,直拖着几分沉甸甸的心事,在灿烂的阳光中悄无声息的向我走来。
当然,他在阳光中的姿态还不足于让我俩最终坐在一起,更不可能演变成后来两个人的诉苦会,他诉苦我倾听。可是,在后来的一些时日里,我真的透过烟气酒气,隔着杯盘狼藉的餐桌,看着那张已呈残垣断壁相的文雅的脸如泣如诉,将一股股压抑许久的语言喷涌向我。
让一次偶然的路遇,不消失在一瞬间的错肩而过,将一瞬间凝固成较长时间的交往,是那浅色西装竟向我走来,在我诧异的心情对面绽开一个微笑,有点像猫放射状的胡须画出的微微笑纹,胡须的纹路下,又突然送出略微沙哑的南方普通话,像被风滤去了尖利部分,声音袅袅的像音乐:你好,你们是不是正帮助老张的公司策划商厦布局?
微笑掩不住长期忧郁落下的疲惫。
我诧异。
人们在路上遇见一位陌生人的微笑,一般情况下会还之于微笑,因为怕把一位真淡忘了的故人得罪了,接着才会拐弯抹角的小心翼翼的用话套出对方的真实身份。而对这个陌生人的微笑,我因已有充足的时间判断,所以面部的肌肉平静如初,我已确认他是随便那天都会遇到的无数陌生人中的一位,就像在马路饭馆商店随便遇到的过眼就忘的无数陌生人一样。不过,在格尔木郊区的阳光和空寂道路的陪衬下,他的白皙和颓废,被格外凸现出来,也就吸引了刺激了我的眼球和想象,觉得此人在此情此景中的出现,有点像我看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的油画《库尔贝大叔,你好》时产生的遐想一样,在远离工业化城市的旷野土道上,两个陌生的路人相遇,彼此的审视和随之而来的问候,无不充满浓浓的人情和超脱红尘的异彩。不过,在青藏高原的空间和下午的阳光下,那个走来的陌生人可没有让人感到亲切,倒像是和青藏高原的气韵不甚合拍的一位郁郁寡欢的不速之客,出人意料的突然出现在前方的阳光里,和青藏高原结合成一幅超脱红尘的却是荒诞情节的画面。心有点受寒的抽搐一下,心在躲避他,正好,马路的宽度似乎成了减缓寒意的隔离带。看着他的倒霉像,很纳闷他的倒霉因何而来,念头刚冒出,来不及酝酿成正式文本,陌生人竟突然偏离了行走路线,穿过马路径直向我走来,走来的过程不长,我的心,却急速从祥和的摇篮跌入太平洋的冷流,正吃惊加茫然的为他的突袭不知所措时,他已经小心翼翼的站在对面,送来微笑和问话,最让人吃惊的是他竟用微笑抖出了我的来路。
一般人们不会对迎面走来的陌生人费神猜测,异性之间的猜测和欣赏除外,单单这个被我猜了半天的陌生人竟报复似地冲着我走来,近像奉了鬼使神差似的。我有点惶惶然,对着他微笑和问话,既肯定又疑惑的点点头,因为我们来格尔木,正是和老张的公司进行业务合作的。只是这种事情出自对面让我猜度了半天的陌生人之口,确实让人感到几分尴尬,我紧了紧喉咙,用力将他如何知道这个消息的疑惑和问话咽进肚里。陌生的路遇,陌生的声音扑面而来,还送来知晓底细的信息,让追问在喉管中疲软不起,更不能脱口而出,老练的矜持也让人觉得这样问显得多余;还有另一层想法,不想让马路炮制的突然问话变成长谈。
可是,他没有走开的意思,站在那里,将他小心翼翼的神态扔在金光闪闪的马路上。他一面陪着微笑,一面忙不迭的搜摸口袋。在后来的交往中,我经常看他对许多人都陪着小心,小心的微笑,小心的和人说话。将一个锐气尽失的人的心态表露无疑。
他很快摸出一包烟,给我和身边的格尔木朋友一人递了一支,然后又给自己的嘴里含一支。我迟疑的接过烟,出于礼貌的惯性我接过了烟,可并不打算抽。他又快速的摸出一支打火机,用手护着伸到我面前,含烟的双唇撅起一个小心翼翼的微笑——是给我点烟的意思,我拿着烟摇了摇说谢谢现在不想抽,他点点头,嘴里含的烟像拉拉队的白色棒子在我眼前上下晃动,然后被一株小火苗点着,吸一口后被他夹在了右手指间,面容只剩下五官和一个稍微端正的表情,对我说:我的一位朋友正准备装修茶庄,那天我和朋友到老张那里看过你们的设计,也见过你,当然你正忙着不会看到我们的,这两天正想找你们,这么巧在这儿碰见了,想请你们帮忙设计一下,行吗?
许多落空的许诺,许多借着推销项目骗吃骗喝骗财的人,见识过不少。从他的神态中我没有看出一点诳人者的假意兜售,长期混在这个行业,一般能从诳人者挤出的假意诚恳中看出几分破绽,就像捉贼高手能从贼的蛛丝马迹中识破贼本身一样。这种判断,让我走出了刚才的迟疑,但不失谨慎地提出一个建议:能看看茶庄吗?他点头允诺:可以,可以。
后来,我们和他朋友的合作进行得很顺利,是给老张公司的商厦进行策划设计并展开装修的同时,兼顾给他朋友的茶庄搞出一套设计方案。交设计图的时候,他的朋友,就是茶庄的老扳坐在油黑发亮的老板桌后面,圆硕的身子一会俯身仔细盯着桌子上的设计图看,一会直着胳膊将图举到离圆脸尽可能远的距离,身子微微后仰,一边欣赏一边放声地笑,连声说好,响亮的声音豪爽地摔向大房子的任何一个角落,然后被重重的弹回房中央,把这儿的空气撕得嘶嘶作响。老板桌外面站着四个人,马路上斜刺过来和我搭话的那位南方人也在其中,我早已知道他叫张晖,老板俯身看图的时候,四个人也聚拢在桌前,一边看一边和老板窃窃私语,老板将图举起来时他们也歪着身子看,一边附和老板叫好,不过张晖的言词最少,一付文静中透着忧郁的神色,就是笑也掩饰不了忧郁之色。
一静一动的审视高潮过去以后,设计图被放在了板桌对面六米远的一排黑色硬皮椅子的靠背上面,大家的眼光再次附在几张图上静静欣赏,然后老板的胳臂支在桌面上,双手一边托着下巴,一边用几个手指搓揉下巴,看着站在桌子对面的那位瘦高的财务主管,轻轻地说给他们把账结了。因为交设计图之前,已经让老板和其他人看过几次设计样稿,根据他们的意见作过几次改动,这才交出这份效果图。
给茶庄搞设计前后只用了一周多时间,和许许多多的设计过程一样,那几天忙得可是天昏地暗的,身心像煮沸在许许多多上蹦下窜的图像符号色块里,可是事情一结束,这个过程就疾快的消遁,在记忆深处的一角掩藏起来,不搜肠刮肚绝对想不起来,至多在设计日志里留下几行显目的纪录。可是,和张晖从马路相识到最后的分别,却叫人无法忘怀。我记不起一生中有几次被一位陌生人挡住去路,然后说出我的来龙去脉,反正这一次最让人刻骨铭心。更何况这次路遇发生于一直让我处于亢奋状态的青藏高原上,况且事情还不以这个堪称奇迹的路遇为止,似乎此生第一次青藏高原之行,注定要给我几乎平淡的一生添上几笔轰轰烈烈鲜鲜辣辣的色彩,写到这里,我的感激之情又一次要冲进正流畅的文字,将一道岩浆似的炽红穿过去,将青藏高原给的历练,给的畅想,给的许多奇遇的感激流淌出来。是的,和张晖的路遇,不是奇遇的终结,而是一个鲜辣交往的开始。
---------------------------------------------------------------
请看格尔木的怀念之七:他惨淡一笑:我是逃犯(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