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炜的《让我去那花花世界》
(2009-01-27 20:46:03)
标签:
拉雪兹神父公墓lv包跳兔苗炜上海文化 |
认识苗炜已经很久了,事实上,我们知道他更久。苗炜曾长期供职于《三联生活周刊》,文字也带有三联的影子,他的新书是一本随笔集,《让我去那花花世界》,写的是旅行。从书中可看出,我们那一代人年轻时渴望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旅行,关于世界,我们在当时得到的又一些什么信息。
我认为,我们在当时有幸生活在一种由历史文化所堆积而成的精神生活当中,那是一些我们当时的共同读物,二三十年代的巴黎,六十七年代的美国,二战,欧洲著名知识分子等等,因此,当这一代人拥有消费能力时,吸引我们去巴黎的,不是购买LV包,参观卢浮宫,而是看一看我们曾迷恋的那些书、那些画的作者,伏尔泰、雨果、波德莱尔,莫迪里阿尼,塞尚,当然,现实中,我们只能去先贤祠或拉雪兹神父公墓,或是海明威曾混过的地方,蒙马特高地,跳跳兔酒吧——约二十年前,我们从翻译书中知道了那些地方,那些人,它们曾是我们那一代人共同的精神食粮。
苗炜所描述的花花世界,就包括以上说的那些,事实上,他去世界各地寻找的是一种年轻时的梦想,当然了,这梦想也会与时俱进,比如,他会谈到到各种汽车的牌子,他喜欢的与不喜欢的,他会谈到曾在书中读到的世界各地的人与他旅行中所遇到的真实的人,与别的旅行书不同的,是他会在书中人与现实中人做一个小小的对比,这是这本书有趣的地方。
做为一个箱包品牌,LV的主题也是旅行,历史上,人们知道,拥有LV标志着某种小小的特权,然而旅行却是更大的特权,如果说逃荒与流浪是被动的,那么旅行则是主动的,因支持旅行的,不仅要拥有时间,还要拥有财富,标准的旅行指南会向读者提供目的地的信息,主要是吃穿住行,各种价格,高级一点的会有一点文化背景,再高级的,就是苗炜了,当然了,还有更高级的,就是与大师一起去某地,若是有人问我去发达国家大学看一看,最好和谁去,我会说最好是王尔德、爱因斯坦或罗素吧。
在旅行中,我们看到人与物组成的风景,但我们的内心真正渴望的,是理解那风景的意义,事实上,我们最想理解的是人,我们要知道,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是什么样子,他们如何生活,理解到最细致,便是他们如何思想——我相信,一些书虫便是最深地迷失在旅行中了,他们在图书馆中度过一天又一天,去了解各种他们想了解的人,他们利用的语言高效地了解信息——有一天中午,我在上海的旅店里醒来,收拾我从北京带来的书,翻开其中的一本,《让我们去那花花世界》,并把它读完,然后出门吃晚饭,走在上海的街头,我想到苗炜的书,觉得自己并不是在这里工作,而是在旅行,顿时,我觉得眼前一亮,上海街头也有了新的意味——那些灯火中像我一样行走的上海人也变成了上海风情画中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