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涩玩笑结束,说点真相
(2008-07-28 03:26:46)
标签:
大众真相玩笑会计原理股民上海文化 |
好了,拿得奖的事开玩笑到此结束,我不好意思再开下去,事实真相是:我去上海前已打电话问过主办方,知道自己没得奖,我曾说不去,但主办方盛情邀请,加之我在上海有生意在身,于是想顺路去为电视电影节捧捧场吧。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不会为没得奖而生气,得奖与没得奖,只有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我相信很少人为得奖而工作,为没得奖而真正生气的人,我们很难理解,我以为这是常识——我估计大众们一定是换位思考时,错把他们自己想象成我,但我若是像他们一样想问题,便不会写出这一系列文章。
我写的第一篇《未获奖感言》是想呼吁央行加息,方法是由《士兵突击》转到《央行突击》,我希望从大众感兴趣的事情上引他们至不太关心的事情上去,因我以为后者更重要,但令我意外的是,大众完全忽视自己最切身的利益,反而对于我对一个电视剧说出的玩笑话当真,一些人自以为是的骂人话令我听来倍感辛酸,他们为何总是放弃最重要的,却去关心一些与他们毫不相关的事情?我得没得奖关大众什么事呢?连我自己都不关心的事情大众为何关心?真相是,每月高达百分之四的负利息却让大众辛苦的劳动不停的贬值——为何我国银行至目前为止还在高水平赢利?他们是在直接拿我们的钱当他们的成绩!这不公平!
当我看到有些大众自命道德优越的论调时,顿生“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之感叹,由此,我想试试看那些网民是否可被我控制,为我添一添点击及新闻,于是一连气写下后面一系列文章,隔二三天一发,看到我的腾讯博客轻松越过千万点击,而第一篇文章竟然达到四百多万,而我的名字被四处议论,我知道我成功了,为何在中国想办成一件坏事总是那么轻松容易?人们为何总是不分析一下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意思,而只是忙于发泄?
我认为,网络骂民虽然听起来像是一股力量,并且从数量上看很多,却总是错误及易于上当的,他们的情绪太过激烈,价值观过分单调,关键是,他们没有信息,更不会主动了解与掌握信息,匆匆扫过一段儿只言片语,便敢于下结论,且付之以行动——他们永远在骂别人,却丝毫也不想想自己,他们很可能已失去自我批评的能力而坠入卦闭。
我曾在网上看到大量股民骂政府,骂股市,骂某一个他们完全不了解的人,说一个做秀,那一个缺德,却从不反思自己,事实上,若他们恰当的评价自己,那么他们定能为别人做点有价值的事情。
以股民为例,他们若能花时间学一学会计原理,看一看上市公司的三份财务报表,再横向对比一下同行企业,再去网上及现实中查一查有关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他们完全有机会赢利——但他们宁可相信庄家为他们设计的简单的套利路线,也不愿相信自己的智力劳动,他们被骗了,他们再一次被骗了,他们总是被骗——现实中,可把闲钱投入股市的大众已是相对成功的大众,而更多网络骂民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都打理不好,他们有很多时间留连网上,逢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张嘴便骂,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从某一层面讲,他们平时无所事事,他们的时间一钱不值,他们的道德断判毫无理性,这使他们完全地迷失在自我趣味中——比如这一次,我写博客可变着法儿的从中赢利,而他们呢?他们只是被我利用,成为我赢利的支持者而已,他们表面上在骂我,事实上却在帮助我,他完全想不清他们是如何地支持了我,只因他们顺利走上了一条我为他们设计的路线——他们不知道的是,也许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在拿他们赢利,而且赢利更直接,且比我多很多,每当我指出这点,把真相讲给他们听,得到的却总是谩骂,直教我觉得说了不如不说。
希望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若仍听不进批评与有价值的建议,只求骂人图痛快,我就不知对此类大众说些什么好了,要知道,一个文本,可从许多层面解读,只有自己肯努力,多半会从中得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然而大众却扎堆在一个相对不重要的层面上解读,他们批评了我,从而觉得自己更优越,但真实情况是这样吗?我可以肯定地说,不是,大众只是从中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却忽略了其余,整件事中,我感到自己像一个压了大钱在自己输的运动员,表面上我每输一分,实际上就赢利更多,打到最后,我按计划拿到赢利,然而最终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为何每次赢得总是这样容易?
也许本质上,一个人无法令另一个人看清事情,真正想获得成功与幸福,多半只能靠自己,有时眼看着宽阔的草原无人走,而大众却挤上一条独木桥,叫也叫不回,招手也没用,只能感叹人各有命,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