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昨晚去看了孟京辉的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倍受感动,那么多年过去了,孟京辉仍保持着一种真诚的艺术创作风格,我在上大学时就开始追看他的先锋戏剧,从《等待戈多》开始,直到现在,他的作品生动活泼,饱含着一种奔放的生命力,以及青年时期人们所特有的犀利的社会批判意识。
在孟京辉话剧中,总有一支有趣的“杂耍队”为主要演员及剧情添油加醋,这支杂耍队其实是由一些身怀绝技的演员队伍组成,形体及语言功夫都非常厉害,使得他的戏剧充满激情、幽默与意外,这一次,他再次把风格做到极致,杂耍队与演员干脆合二为一,整出戏由两个演员陈明昊与刘晓晔演出,他们把两只狗从乡村流浪到城市的经历演得充满情戏剧趣味,两个演员从说相声开始进入,一直把戏演得高潮起伏且丝丝入扣,这出戏已演了八十场,我看这一场是二轮首演,第八十一场,我听到观众从始至终掌声笑声不断,他们为演员的表演而倾倒,两个演员的功夫的确很硬,一会相声,一会儿正剧,一会儿喜剧,一会悲剧,一会儿杂耍,一会流行歌儿,一会重金属,一会儿演唱,一会儿又伴奏,一会绕口令,一会儿秀形体,还伴有一些即兴表演,的确令人倾倒,虽然整出戏只有他们两人,却震憾不断,我从未看过更出色的表演,一句话,极富感染力,我估计演员中国内目前无人可在台词上与陈明昊一拼这一次,搭戏的刘晓晔也毫不示弱,这表演秀的,有点小神奇——好演员啊,难怪我有一朋友纳兰看了一次还托我要票,想再看一次。
看完话剧,与孟京辉廖一梅夫妇一起,来到剧场外不远处的上岛咖啡聊天,商量能否把《奋斗》小说通过孟京辉话剧的形式介绍给大众,或者说,把孟京辉话剧通过《奋斗》介绍给大众,一直想与他们夫妇合作一个话剧,我曾试写过一点,大致上有点像肖伯纳的《人与超人》,只是太难写了,以后吧,现在我手上工作太紧,那么一起《奋斗》如何?
我暗想到,要是能把孟京辉的艺术往下拉两个档次,那才显得出我的真本领,呵呵。
我认为,无论什么素材,到了孟京辉手里,都会成为一种新东西,他擅长把一个故事经过肢解拼合后,以新的面貌示人,他不会把《奋斗》打上孟京辉的烙印,而是使它成为一个全新的创作,专属于孟京辉话剧,我说“新”一点也不过分,每当我走进孟京辉的剧场,即使对一个我已知道的作品,都会产生出一种新体验,愉悦、丰富、疯狂,总之是浸透着孟京辉情趣的,我知道,我其实只不过是被他的导演手法所感染了而已,被偶尔带进他剧场的观众,看完后多数都会翻回去,因只有那里,才能产生出一种富于激情与梦幻的体验,事实上,我极好奇,很想看看《奋斗》到了孟京辉手里,会出现什么变化,我猜那一定是很难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