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十二)

(2007-04-12 20:54:47)

    有时候真替那些成天忙着解脱的人担一份心,真不明白他们到底干了什么坏事儿了那么心虚害怕?成天惦记着自己下辈子会坠三恶道?其实大可不必,这事儿我考虑过,后面会写。

    对于那些因现世生活受挫而转而信佛的人,我也有一份担心,人类生活只是宇宙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在这里都不能超越,逃到更广阔更陌生的地方,你难道机率会更大吗?我不相信。

    我只为那一些学佛的人而鼓掌,他们纯粹是出于对真理的好奇,他们试图顺着人们走了两千年的路上再往前走一段儿,他们相信内观真理,并身体力行,他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真理的猜想罢了,他们最好能用一些现代工具来探索,还有啊,我一直奇怪,为什么到现在,我们手边儿有了白话《圣经》及《可兰经》,却连一套为众注释者所基本同意的白话三藏都没有,真不明白那些天天闲着没事儿的佛教徒都干什么去了,等我老了清闲的时候乱写一套吧,抛块砖头看看能不能把真玉给引出来,呵呵。

    网上看佛教徒的文章,印象是惊人的固执与单调,他们甚至没有时间去关心一下现代人的意识已发展到什么程度了,现代佛教徒中更少见对于现代各种基本知识的汇集与通晓者,更不用提新创造新知识了,他们像是一群活在现代的古人,只是把所有人类的新发现用来验证佛教教义的正确无误,直叫我觉得学了佛,便关闭了个人创造性的闸门,佛教徒们仿佛失去了自由意志,成了宿命论者,他们中难道无人花一分钟时间想一想,即使根据常识,我们也能知道,人类具有自由意志,在某一个时刻,他们可以决定做一件事而不做另一件事,也就是说,做为一个人类,即使在解脱的前一刹,我们仍可选择解脱与不解脱,而不解脱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近代同为研究意识的胡塞尔早就指出,意识有其指向性,无见即正见只是一种自我归定,是多种人性偏好里的一种,并不是什么极终客观真理,它只是一种很容易自圆其说的想法罢了,事实上,它是一个悖论命题,通过内观来认识这种悖论,与运用人类理智分析性的认识它并无差别,据我的理解,佛陀的原意是通过一种内观沉思来使人们更为宽广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但多数人似乎狭义地把生命的虚无当做一种客观真理,他们是在东施笑颦,结果是佛陀追求到了一种关于他自己的真理,而别人却只是生硬地或是先验地认为佛陀是对的,呵呵,这真是有点滑稽,要知道,在某种知识体系内部,在当下扫好一次地也许跟探索真理有点关系,甚至本身就是一种真理,但知识体系不同,事物会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意义,真的认为在当下扫地即真理之一,不过是世俗定见而已。

    我早就说过,学佛最好老一点再学,那时候性欲也没了,对社会的责任也尽了,儿女们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在家闲着没事儿,又不爱脑筋,身体也不行了,吃什么也没味儿了,而且死期将至,疾病缠身,在那种情况下,想想看,干嘛呀?学佛啊,搞自在啊,不向外求啊,不麻烦别人啊,没人搭理就打坐啊,把老年人的发愣出神走神儿等诸多缺点变优点,咱那时候就练禅定呀,要是怕死就更好了,人们是干害怕没办法,咱可是学着佛陀搞超越呢,最不济没事儿看看《中阴身救渡法》,心里平添一丝稳健,呵呵,最起码,靠,咱再退一步,关心佛法总比一个劲儿在哪儿无所事事强吧,目前社会学方面大量研究都表明,老年人的颓废是深不可测的,还不如化颓废为学佛呢,咱到了那时候,可是真有功夫讨论一个问题了:我们死后到底会发生什么?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三十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