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朔复出了

(2007-02-05 03:13:37)
 

    回北京后第一夜,便被老全一个电话叫出来,约在一个饭馆吃完,然后去了老牛家打麻将,据说我去厦门这一段儿他们把旧活动又开展起来了,麻友儿有赵赵、老全、老颓,(中间老狼牵着他新养的一只狗也打了一会儿),战斗了一夜,输了整一千块,这叫什么欢迎仪式啊。

 第二夜谈剧本。

 第三夜先是在现代城边上的鱼头泡饼吃饭,接下来又是麻将,仍是老赵老全老颓和我,打完对账,我赢了六百,老赵赢五百,老颓输二百,老全却说他输五六百,我们用加减法一算,明明是八九百嘛——大哥真是要面儿啊!

 打牌时聊一些北京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儿,才知道王朔复出了,老弛还是大仙还请王朔吃了顿饭,据说饭局上王朔晃着两条大白胳膊,仍是妙语连珠,且语速奇快,我听了感到欣慰,王尔德说,“嘴里说不出漂亮话,脑子里也转出不出漂亮念头”,看来王朔仍是当年的王朔。

 回家上网,看了五个小时才把相关新闻看完。

 没什么可说的,支持王朔。

 

 也许王朔是国内最后一个令大群读者热爱的作家了,他的作品为八十年代人提供娱乐的同时,还替那些离开体制、在社会上混的人说了话,正是那些率真而有趣的话语,使那些迷茫无助的心灵感到力量,说“王朔不行论”的人很难懂得的一点是,人们对王朔的话语有感情,这感情的力量是无法用势利衡量的,曾经爱听王朔说话的人,出于习惯势力,也会愿意再去听一听,特别是,王朔之后,并没有出现一个比王朔的声音更为吸引人的声音。

 

 有句老话儿叫做“了解越多,就越难发表意见”,这正是说话者面临的最大困难,很多青年作家对世界的了解非常少,但凭着一股子天真勇气,下笔便能洋洋洒洒,以为自己说的话很重要,长大后知道更多,才羞愧地发现,自己以前说的不过是些陈词滥调,价值微小,从听者的角度讲,说话者之间是存在竞争的,那些不吸引人或不能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讲话者会被淘汰,仅仅往回看十年,我就能发现,有多少曾经昙花一现的说话者被人们完全地遗忘了,或者,人们对他们的话语不感兴趣了——呵呵,作家生活艰难啊。

 

王朔的了不起之处,在于他知道的很多,却仍能找到一个说话角度谈论事情,这不仅是一种机智,还是一种天真与顽强——现代社会的听众已不是十年前的听众,现代的主流听众有一种自我意识,他们会把任何讲话者送到娱乐舞台上,使自己得到娱乐,从而不失去自我,这是一些比较有城府且善于自我保护的听众,他们的自信与安全感是建立在自己奋斗的基础上的,他们不再像十年前听众那样彻底的无助与迷茫了,他们会牢牢抓住自己能抓住的,而以比较轻松的态度地看待自身周围以外的世界,不当真也不在意,而聚光灯下,则成了一个多多少少有点好笑的地方,说话者现在成了大众娱乐提供者,他的话语除非能向听众提供某种积极的意识领域内的服务,否则便极易失去价值,这给说话者提出了新的难度——我们很容易得到娱乐偶像,因为他或她直接刺激了我的欲望,人们支持他们喜欢他们其实是变相地支持或喜欢自己的欲望,而思想上的偶像却不复存在了,鲁迅曾替他们那一代人有个性的人说过“一个也不放过”,现在演化成了一种更加极端的个性:“一个也不相信”。

这叫我想起瓦格纳的乐曲《诸神的黄昏》,还想起同一时代的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瓦格纳通过乐曲传递出的信息,被尼采发展出一种明确的结局,在我眼里,尼采在暗示人们终将杀死上帝,自己取而代之,更加暗示出一种物质的力量将使延绵千年的古老的价值体系崩溃,尼采猜对了吗?谁知道!后人的看法一点也不一样,有人管他叫先知,还有人管他叫疯子——在中国较晚时期,也有一种思想获得了较多认同,叫做“人民当家作主”,很多人为此流血牺牲,然而人民所形成的社会仍旧需要一种社会结构,这结构无论如何地变形,仍趋向一种旧酒新瓶式的权力结构,唉,就像王朔说余秋雨,“前两句说对了,说到后面又错了”,呵呵,现实总是这样,有时候我觉得这不仅因为众生平等,还因为众生迷茫,更有时候,众生也想懒惰与腐败一阵儿呐——在我们所见的宇宙里,黑暗无处不在,光明星星点点,众生怎样看待自己呢,多半还是把自己归在光明那一边儿吧,至少也是追寻光明那一种存在吧?唉,能不追寻吗?没有光明,众生可怎么办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