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一次说技巧

(2006-06-16 21:16:09)

今天再次站到网球场上,西方式握拍,四周是绿色的防撞网,然而我的注意力集中那一只淡绿色的弹跳着的毛绒绒的小网球上——现在要挥拍了,站稳,重心在右脚上,吸气,用左手指住来球,盯住它,同时右手松松地抓住球拍柄,拍头向上,手腕也松松的扬起,向后拉拍,右臂下沉,拧胯,拍子悠出去,中间送一下,呼气,击中球,随挥的球拍荡到左臂,看到网球向着预计的线路飞去,心中有快感掠过。

做不对动作,就又费力又没谱儿,那动作就是技巧,需要有人教,是一种熟能生巧后的经验,我认为它很值钱,这些技巧可让人在阳光下运动时不感枯燥,因为学会后便可控制球,而不是茫然地乱打,打网球先让人紧张,越会打越放松,要享受它,就要学会放松,学会跑动,学会停,学会集中注意力——喜欢学习它,让心静下来,想着每一个动作,让他们连续,使动身体与球拍协调起来,直至完成一个任务——击球过网。

重点是反复纠正错误,一共六个动作要领,但要全对,几乎不可能,不这是这里错,就是那里错,习惯势力是如此强大,要耐心,要善于改正,打网球时,人生的就是网球,打网球时发生的错误,就是人生的错误,改正它,就是有了在打网球时的很好的人生——人们总盼着在无数的痛苦之后得到一种成功,其实成功是细碎的,六个错动作中可做出三个正确的,就是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做对五个,就更近了,六个全做对了,成功——接下来,错误会重犯,再次改正它!直至新的习惯建立,是一种技巧。

 

记起师傅教我念佛,在我临走告别时,他送到门口,最后一句话犹在耳边:“每转一念都要念。”

这就是技巧——念念相续,念念相依,只持住佛号,不让别的念头进入,转一念到别处,就是一个错误,改正,拉回到佛号上来,持住,松松地持,若即若离,慢慢与佛号打成一片——得自在清静,接下来,佛号在一念间失掉,同一念间,念佛者也失掉了,契入空性——旧习气上来,又有了念佛者与佛号,继续最初的过程,护持空性,一年两年三年至无数年,超越二元世界,成阿罗汉,不退转。

阿罗汉无法对二元世界中人讲超二元的事情,只好淡淡地说,那里自由开放。

想起有物理学家谈到多维空间的数学模型,也是淡淡地说,不可思异,三维的人无法想象,不过可以知道一些那里会发生什么,逼急了再加一句,那里的时空更开放,这一切都可以计算,只有技巧上比较难。

 

再一次谈到技巧,我认为,掌握技巧的意思是:它是行动,可令人最准确地深入事物内部,而描述的缺点是,表面与片面,不过,描述是无法省略的,不然人们很难了解大概会发生什么。

 

看评论,有人用王朔的腔调儿说到“知道分子”,以为“知道分子”只是为了谈话时炫耀知道的东西,这种偏见多半是自命为“不知道分子”的玩笑式质疑,有意思的是,说这话的本人多是“知识分子”加“知道分子”,两头儿的事儿他都懂,所以他才会觉得自己说这话没错——我认为,人们在创造新知识之前,必须知道一些前人拥有过的旧知识,而且——人们想知道一些什么,并不都因为它实用(不管用于什么用途),多半还是因为好奇吧,这种好奇心往往也是创造的新知识是动力,历史上很多新知识被创造出来时,并不知有何用途,但后来被那些“知道分子”利用起来了,这是“知道分子”的贡献——当然啦,“无知分子”也没什么不好的,人们在世上各有偏好,有些人喜欢在一起讨论各种学问上的问题,有些人喜欢在一起谈天说地,有些人喜欢在一起恶言相向,还有些人喜欢在一起一言不发,呵呵,一个人是哪一种人就是哪一种人,重要的在于诚实,在于成为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