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爱心在奉献中闪光

(2012-06-13 09:29:53)
标签:

加拿大

优秀青年

华裔

王钦

全球青少年

蓝丝带

助残

基金会

校园

分类: 同学篇

让爱心在奉献中闪光


    加拿大优秀青年20人项目是加拿大国家级别的青年奖励项目,针对全加拿大未满20岁的年轻人颁发,不论种族,性别,宗教或背景。奖励项目唯一注重的就是参与者的创新能力领导才能,以及他们如何更好的运用他们的能力服务于民众。


让爱心在奉献中闪光

2012.06.07在加拿大多伦多王钦获得了

《加拿大优秀青年20人项目》组委会的嘉奖


 

    17岁的华裔青年王钦因成功创立“全球青少年蓝丝带助残基金会”以及优异的社区服务表现勇夺殊荣,获得了组委会的嘉奖。

 

 

让爱心在奉献中闪光



   王钦目前在温哥华就读11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中二年级)。两年前,王钦带领同学成立了“全球青少年蓝丝带助残基金会”。基金会的宗旨就是发动全加拿大以及全世界的青少年们,关注残疾青少年,帮助残疾、智障青少年群体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让爱心在奉献中闪光

         王钦说,和残障儿童的互动让他很有触动。

 


  他曾带领基金会的所有成员为智障儿童举行一对一的音乐辅导会,在专业音乐治疗家的帮助下用聆听音乐的方式帮助智障儿童恢复智力。他表示未来会加大宣传力度,把这些先进科学的治疗方法带回中国,帮助更多需要的青少年。

 

 

让爱心在奉献中闪光

两年来,蓝丝带在社区得到了良好的反应,

并得到了社区各个阶层的支持。

 

 

  

王钦的个人资料:
 
    有人说,少小怀志者多,少小怀大志者不多;少小助人者多,少小助世人者不多;而少小立志助世人者则鲜见矣!而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加拿大籍华裔少年王钦(英文名字叫: David James Wang),堪称一位助人入世、聪颖阳光、富有爱心、志向远大、人见人夸的杰出少年。
一、品学兼优立大志,捧出爱心做奉献
  王钦,1995年出生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他来到人间,不仅给那个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家庭带来了欣喜,更为那对给予他生命的、在异国辛勤创业的夫妻带来了无限希望。后来,在随父母迁居美丽的温哥华的日子里,他不仅渐渐长成了一个英俊少年,也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学生。
  在王钦身上,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他秉承了自强不息、勤奋好学、乐善好施的诸多特有遗传,也能够看到他身上那活力四射、独立思考的因子。虽说他还是个孩子,还是温哥华一所学校的中学生,但他却具备了很多与之同龄孩子们所希望具有的优秀品行。他在学习上门门功课是A,深得师长和学友们的喜爱,年年获得校长嘉奖。他还从五岁起就利用周末时间到中文学校学习中文,一直坚持到现在,并已获得中文中学毕业证书。目前,他已经掌握了三种语言,会一口流利的中、英、法语。尤其是那一口标准的中国普通话,常常让那些新来的移民,认为他是在中国长大的孩子。
     笔者从王钦自孩提时代到中学期间的经历中,看到了一位杰出少年茁壮成长的轨迹,家长含辛茹苦、言传身教的教子经和老师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成功案例。王钦3岁开始学习国画、水彩、素描、游泳、钢琴;4岁开始学习滑冰(成为滑冰俱乐部成员)、象棋、围棋、五子棋;5岁开始进入中文学校,直到12年级毕业,每年都获得优异奖杯,获得多年中文协会颁奖,汉语桥演讲比赛奖;6岁开始学习珠心算,在8岁生日的当天考下珠心算8级,最后以优异学员毕业;7岁开始学习演讲(获得斯坦福大学优先录取证书)、中文毛笔书法、西班牙交际舞蹈;8岁开始在音乐学院学习架子鼓,直至毕业,拿到架子鼓专业证,这期间还学习了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网球;9岁开始学习笛子吹奏法;10岁开始学习拍电影,完成多部纪录片;12岁开始成为舞狮队员,经常为国庆、议员竞选、开业等义务演出;11岁开始学习萨克斯,14岁成为为奥运会开幕庆祝活动的乐队萨克斯手之一、市乐队队员;14岁进入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得第二名,荣获滑铁卢大学优先录取证书;15岁获得BC省教育局颁发的大学奖学金证书。

  温哥华北京中文学校李平老师,每当回忆起自己的得意学生王钦勤奋治学的情景与收获时,总是感慨万千,赞叹不已。她说:“王钦同学在温哥华北京中文学校学习期间,从六年级到八年级的三年中,由我担任任课老师。王钦同学在班级中,虽然年龄最小,但是聪明好学,成熟稳重,勤奋努力,成绩优异。尤其是在作文方面非常突出,曾多次在本地各种中文报刊上发表作品,能力之强,水平之高,有目共睹。在中文学校学习的多年中,连续获得各种奖项,奖杯,奖状不计其数。王钦同学天资聪慧,能力超常,谦虚稳重,堪称大材,前途不可限量。”
  对于家长、老师的培养与褒奖,王钦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却从不沾沾自喜,仅作为新起点的加油站,立志学有所成,积聚知识力量,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二、成立助残基金会,大地飘起蓝丝带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忘根和本。况且,王钦还是一个喜欢独立思考、乐善好施的孩子。也许正是这些缘故吧,几年来,王钦曾多次参加了在中国举办的夏令营活动。他在游览祖籍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接触到了中国当前社会的各个层面,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生活的了解。尤其是那些残疾孩子们遇到的各种困难,使他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动,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王钦跟母亲一起回中国期间,在徐州探望了一个残疾儿童学校。他看到这些孩子的生活条件很差,非常需要帮助,就用自己勤工俭学积攒的$1,000美元零用钱,购买了138份文具送给该校的孩子们。回到加拿大,他看到加拿大的残疾儿童有很好的待遇,幸福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就不停地冥思苦想,怎样才能为加拿大和其他国家没有良好生活和学习条件的残疾儿童做点事,最终能让成千上万的残疾儿童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能同我们一样平等发展。于是,他萌生了要成立一个慈善组织的念头,让这束爱的火花,温暖和照亮更多的残疾儿童。王钦的这一想法,首先得到了父母的赞赏与鼓励。
  言必信,行必果。王钦将他的想法告诉了同学和伙伴们。经过认真协商后,他们在网上查了成立社团的办法。王钦和好友Jerry等同学,于2010年10月9日在温哥华率先发起正式成立了“全球青少年蓝丝带助残基金会(SDC Blue Ribbon Foundation)”(www. Sdcblueribbonfoundation.org)。
  这是一个青少年组成的社团,大多数成员是中学生。基金会在创会时有6个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校,一半是加拿大本地出生的,一半是新移民。会员大部分是华裔,也有其他族裔的。他们是一群关心世界上身心障碍孩子的青少年,怀着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心愿,成立了这个组织。他们还在培养低年级的会员,希望在创会者中学毕业后,有人接班,把这个组织传下去。基金会现在有上百名会员,活动时还有多名义工,帮助了40多位残疾儿童。不过,也有大批会员因父母不理解而退出,但这些都没能阻止团队往前走的脚步。
  该基金会的宗旨,就是动员和组织全球青少年行动起来,帮助世界上的残疾青少年能够像正常青少年一样地生活和学习。为此,他们还专门为基金会设计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会标—— 一只没有翅膀的雏燕在蓝丝带的帮助下自由地飞翔在蓝天之上。基金会的简称是三个大写英文字母“SDC”,即:Support Disable Children(残疾青少年的支柱)的缩写。
  基金会成立后,在温哥华得到广泛响应,除王钦所在中学的同学们踊跃加入外,其他学校的学生也主动联系报名加入基金会,并积极参加基金会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
  年龄虽小,也能办大事。这个基金会的成员都是青少年,主要是从8年级到12年级的学生。令人欣喜的是,有一些大学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之中。这个基金会的口号是:“青少年帮助青少年,让残疾青少年和我们一样生活和学习!”王钦说:“我们想给社会看一看,青少年也可以做点事,不只是天天呆在家里打电脑、玩游戏。”
  基金会的成员们为了募集资金,做了很多的工作,如:参加各种活动募捐、组织义卖、与其他社团联合举办活动筹募资金等。基金会成员通过业余打工挣来的钱,与当地残疾人协会合作,聘请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给残疾儿童授课,以音乐和美术陶冶残疾儿童的情操、以音乐和美术培养残疾儿童融入正常的生活。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残疾儿童也有天性和优势,他们在音乐和美术方面甚至有超过常人的才能。他们已经与残疾人协会连续两年举办了数期“残疾儿童音乐美术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和家长参加,其特殊的效果已经有所显现,随着该项目的进行,他们定会寻找到一条培养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的新渠道。他们的项目和努力是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成绩的!
  然而,王钦认为这是不够的,他又开始积极地联系世界上的残疾人机构和其他慈善基金会,争取更有力的支持。他希望能选择一些生活困难的残疾儿童,不仅为他们提供长期的生活资助,也希望帮助他们在教育和融入社会以走出残疾人的自己的道路。
  据王钦介绍,蓝丝带助残基金会已经举办了多次活动,并在活动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经验。
  2010年9月,蓝丝带助残基金会在筹备期间,成员们开始有募捐的想法。王钦捐了几箱花生,另一创办人Jerry也捐了一些果汁和红莓,供做募款之用,又熬夜赶工设计海报及标语。
  活动当天,他们贴上海报,打开包裹,然后分成两组:一级守在摊位,另一组则在会场中走动叫卖。Adam说广东话,David懂普通话,Mae Anne说英文,他们正好组成一组。Tom和Jerry则负责摄影及有关捐款事宜。
  当天,他们不但在募捐上颇有收获,捐款及贩卖所得将近100元。同时,他们也过了愉快的一天,更因为能为社会尽些心力特别感到高兴。
  2010年12月,他们还在烈治文麦克尼尔中学举办了自制的蛋糕义卖活动。
  基金会的伙伴们学到的宝贵经验,对他们未来举办募捐活动会有帮助。
  王钦说,基金会计划每年帮助中国的残疾孩子一次,同时,也帮助本地残疾儿童。2011年9月至11月,基金会就与烈治文残疾人协会举办了残疾儿童艺术班,有音乐、戏剧、团队活动、游戏等,希望能够丰富残疾儿童的生活。他们的行动得到了社会的支持。他们与国会议员、市长谈过话,还会与列治文残疾人协会有更多更好的合作。
  王钦的母亲目睹了孩子的成长。她说:“社会服务让孩子学到了很多东西,领导和管理能力增强,更有责任感,学业提高也很快。王钦和他的伙伴们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团结了很多的人,促进了学友间的友谊,学会了如何发扬团队精神,精神境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还学到了课外学不到的东西,比如说,为了建立明细的账目,王钦自学并掌握了财务管理软件,把进出的每一分钱都记录的清清楚楚。”
三、倡导赞助冬奥会,关心生态与环保
  王钦的乐善好施,不仅表现在以上方面,他还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很强的学生,因为责任和坚持是王钦的座右铭。他说:“如果没有责任,那就不是个真正的好学生。做任何事,没有坚持就会一事无成。”王钦热爱生活,也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热爱整个世界。他在发起成立“全球青少年蓝丝带助残基金会”之前,就曾为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做过贡献。
  2009年10月,王钦被学校选中,参加2010年冬季奥运会开幕庆祝活动的萨克斯表演。当他兴奋地告诉全家时,全家人都为此而高兴。可是没想到中途生出变故,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赞助商取消了原定的演出服赞助计划,只能让小演员们自己准备白衬衫黑裤子参加演出了。当时,为了能让学生演员们穿上演出服,王钦积极倡导和联络沟通,使自己的父母深受感动,主动为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的庆祝演出,紧锣密鼓地联系设计、制作并慷慨赞助了美观大方、保暖防雨、防风透气、防霉防污的5,000套演出服装。在演出服上,王钦和母亲在设计时特意用上了中文字,让每个演员穿上和观众看到这套带有中文字的衣服,都会想到中国,想到中加友谊。
  2010年2月11日,温哥华市的冬奥会开幕庆祝活动预演非常成功,虽然下起了密密的细雨,但是孩子们在衣服和帽子的遮蔽下毫发无伤。王钦回家后,迫不及待地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妈妈,衣服漂亮极了,像一片火海,非常壮观!”
  这是加拿大华裔为温哥华冬奥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之一,受到了加拿大政府的嘉奖。加拿大国会议员和部长以及市教育局长都亲自为王钦及他的家庭颁发了嘉奖证书,中国中央电视台为此专门拍摄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第5套中播放。
  王钦还是一个有志气的自然环境保护者和公益活动参与者。他曾积极参加“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和“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全球华人为西藏生态建设与环保建设捐赠爱心环保垃圾箱”的公益活动。他不仅将自己课余时间送报的收入和零花钱捐助该项活动,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他人,积极组织各国青少年朋友参与此项公益活动。因此,他获得了该组委会颁发的“为西藏环保做出贡献的杰出青年”奖。
  王钦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外,还积极参加其它各种社区活动。他作为加拿大国会议员的竞选义工,多次参与加拿大国会议员选举的后勤工作,不仅帮助了候选人,而且在这类工作中得到了非常有益的锻炼,使他对加拿大政治的运作和社会活动有了很好的了解。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嘹亮而深沉的《爱的奉献》,充分体现出他人呼唤和呼唤他人、他人奉献和奉献他人的爱的期盼与馈赠的崇高思想境界与中华美德,王钦和他的伙伴们这么唱着,这么想着,这么做着,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这么唱,这么想,这么做?答案是肯定的。
  好风凭借力,送君上青云。王钦目前还只是一名刚满17周岁的中学生。但他有一个更加远大的理想,那就是希望在大学毕业后,团结更多的人,为国家与社会贡献出更多的聪明智慧与更大的力量。
  王钦,我们热切期盼着。
                                                 —— 珠峰

 

 

    本文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均来自耀华校友,王钦系耀华校友之子

 —— 用校友的话说:“真应该好好向孩子们学习,要不然我们真是没得用了。”

            在此向耀华校友致以敬意,谢谢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