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事八卦天天评 |
(2006.2.20)
在北京城里过日子,本地的电视新闻是要看的,否则骂人和流泪都找不着由头。今天观北京电视台几档新闻,都在热播该台倡导的给京郊山区一对白血病双胞胎捐钱的新闻。秃哥对其中几个镜头印象深刻、不得不评:
一是BTV几天来在北门大堂内摆摊设点迎接各界捐款市民,诸多大牌主持人接力出场。秃哥认为,北京电视台的伙食出了问题。虽然狗年翩然已至,但发热进补良品之狗肉,我BTV各位同仁还是要再适量地多吃一些。吃狗肉长大的韩国电影人,就敢在数九寒天的街头做号召民众状。而我京华电视人,爱心勃发却体力不支,均蜗居于大堂之内,令募捐行动失却了最佳视觉效果。
二是电视台组织一行人前往密云山区小院,将首批14万元善款送到患儿一家手中。善莫大焉的队伍里,有偶一向觉得很养眼的美女主持聂一菁。秃哥认为,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队伍,自刘元元黯然离去之后,剩下的就基本都是美女了。这相当的好。但观小聂和另一男主持人于摄像机前对着双胞胎说的几句话,字正腔圆,播音味儿过重。秃哥认为,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队伍,自刘元元黯然离去之后,剩下的就基本都不会用京片子说话了。这相当的不好。
三是穿梭于电视台捐款台前的“各界市民”,总体上看,富人无,中产少,穷人多。虽说礼轻情义重,三万五万不嫌多、一百二百不嫌少,但病灾之中的弱势者,基本上还是要靠同样相对弱势的人群来救助。这种“同病才相怜”的规律,观十数年来N多次社会捐助活动,始终未曾改变。
按照不少媒体的逻辑,接下来咱们就该谴责富人之为富不仁了。秃哥可不想这么俗套。一来,电视媒体是属于大众的,对于电视台的号召,尚属于中华小众的富人,一般是不接茬的;二来,搞慈善献爱心,最忌讳吃大户的心态,否则一来二去,多富的人都能给吃穷了,从而使人人惧富,社会将失去前进的动力;三来,人之贫富,不能单以金钱多寡而论,献爱心者更不是只有捐钱这一条途径。比如秃哥,看了双胞胎落难的新闻,亦是头顶凉凉的,心里热热的,眼眶湿湿的,钱包拽拽的。但秃拟调动一些业内资源,鼓动其他京城媒体跟进报道此事,替聂一菁们鼓与呼。这比秃哥亲自前去塞上几张钞票,可能更管用些。
其实,与密云那对双胞胎兄弟境遇相仿的白血病患儿,在北京儿童医院的血液病房里,在其他医院的走廊里,还多得是。但为什么众多献爱心者蜂拥去响应电视台,却很少有人去那些医院病房里,给这个塞三百、给那个塞五百?
用经济学加上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这是因为俺们大家伙儿的爱心支出,不仅需要量力而行,还潜意识地追求支出效果。把一个五百元随意地塞给某个白血病患者,如杯水车薪。而靠某种组织方式,把N个五百元聚集在一起,就可以把一个人彻底从病痛中解救出来。完成这种组织工作的,既有电视台这样的临时班底,也有某些基金会这样的常设机构。中国社会从不缺少爱心,却缺少对爱心的组织,缺少高效率的、并能持之以恒的组织机制。
说起献爱心,京城的哥魏勇,也有他的方式。这位老兄九年如一日,每周三次,每次于早晨5点免费送一位素昧平生的老太太去医院做透析。这上千次的默默旅途上,没有电视台的摄像机陪伴,没有顺便见一下聂一菁等等的诱惑,所以更显珍贵和平实。魏勇式的献爱心,讲究的是一对一,尽一人的适当之力,解另一人的适当之难。两方面都适当,这事才能得到坚持。献爱心者与受爱心者,并非此方高高在上、彼方低声下气,而是心理上对等、心态上放松,这事才不会变味。
爱心之舟,乃文明之器。魏勇式的献爱心,与电视台式的献爱心,恰如此舟上的两支船桨。在一个略显浮躁的社会里献爱心,常出现三个误区:一是头脑发热,不能量力而行,不能戒除表现欲;二是过分陶醉于电视台式的献爱心,却忽略了每一个人其实都可有所作为的魏勇式的献爱心;三是勇于为素不相识的人献爱心,却疏于为父母和心上人这些最需要自己的身边人,送上一份带有更多责任的爱心。
在北京城里过日子,本地的电视新闻是要看的,否则骂人和流泪都找不着由头。今天观北京电视台几档新闻,都在热播该台倡导的给京郊山区一对白血病双胞胎捐钱的新闻。秃哥对其中几个镜头印象深刻、不得不评:
一是BTV几天来在北门大堂内摆摊设点迎接各界捐款市民,诸多大牌主持人接力出场。秃哥认为,北京电视台的伙食出了问题。虽然狗年翩然已至,但发热进补良品之狗肉,我BTV各位同仁还是要再适量地多吃一些。吃狗肉长大的韩国电影人,就敢在数九寒天的街头做号召民众状。而我京华电视人,爱心勃发却体力不支,均蜗居于大堂之内,令募捐行动失却了最佳视觉效果。
二是电视台组织一行人前往密云山区小院,将首批14万元善款送到患儿一家手中。善莫大焉的队伍里,有偶一向觉得很养眼的美女主持聂一菁。秃哥认为,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队伍,自刘元元黯然离去之后,剩下的就基本都是美女了。这相当的好。但观小聂和另一男主持人于摄像机前对着双胞胎说的几句话,字正腔圆,播音味儿过重。秃哥认为,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队伍,自刘元元黯然离去之后,剩下的就基本都不会用京片子说话了。这相当的不好。
三是穿梭于电视台捐款台前的“各界市民”,总体上看,富人无,中产少,穷人多。虽说礼轻情义重,三万五万不嫌多、一百二百不嫌少,但病灾之中的弱势者,基本上还是要靠同样相对弱势的人群来救助。这种“同病才相怜”的规律,观十数年来N多次社会捐助活动,始终未曾改变。
按照不少媒体的逻辑,接下来咱们就该谴责富人之为富不仁了。秃哥可不想这么俗套。一来,电视媒体是属于大众的,对于电视台的号召,尚属于中华小众的富人,一般是不接茬的;二来,搞慈善献爱心,最忌讳吃大户的心态,否则一来二去,多富的人都能给吃穷了,从而使人人惧富,社会将失去前进的动力;三来,人之贫富,不能单以金钱多寡而论,献爱心者更不是只有捐钱这一条途径。比如秃哥,看了双胞胎落难的新闻,亦是头顶凉凉的,心里热热的,眼眶湿湿的,钱包拽拽的。但秃拟调动一些业内资源,鼓动其他京城媒体跟进报道此事,替聂一菁们鼓与呼。这比秃哥亲自前去塞上几张钞票,可能更管用些。
其实,与密云那对双胞胎兄弟境遇相仿的白血病患儿,在北京儿童医院的血液病房里,在其他医院的走廊里,还多得是。但为什么众多献爱心者蜂拥去响应电视台,却很少有人去那些医院病房里,给这个塞三百、给那个塞五百?
用经济学加上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这是因为俺们大家伙儿的爱心支出,不仅需要量力而行,还潜意识地追求支出效果。把一个五百元随意地塞给某个白血病患者,如杯水车薪。而靠某种组织方式,把N个五百元聚集在一起,就可以把一个人彻底从病痛中解救出来。完成这种组织工作的,既有电视台这样的临时班底,也有某些基金会这样的常设机构。中国社会从不缺少爱心,却缺少对爱心的组织,缺少高效率的、并能持之以恒的组织机制。
说起献爱心,京城的哥魏勇,也有他的方式。这位老兄九年如一日,每周三次,每次于早晨5点免费送一位素昧平生的老太太去医院做透析。这上千次的默默旅途上,没有电视台的摄像机陪伴,没有顺便见一下聂一菁等等的诱惑,所以更显珍贵和平实。魏勇式的献爱心,讲究的是一对一,尽一人的适当之力,解另一人的适当之难。两方面都适当,这事才能得到坚持。献爱心者与受爱心者,并非此方高高在上、彼方低声下气,而是心理上对等、心态上放松,这事才不会变味。
爱心之舟,乃文明之器。魏勇式的献爱心,与电视台式的献爱心,恰如此舟上的两支船桨。在一个略显浮躁的社会里献爱心,常出现三个误区:一是头脑发热,不能量力而行,不能戒除表现欲;二是过分陶醉于电视台式的献爱心,却忽略了每一个人其实都可有所作为的魏勇式的献爱心;三是勇于为素不相识的人献爱心,却疏于为父母和心上人这些最需要自己的身边人,送上一份带有更多责任的爱心。
前一篇:广安笔谈 之 还有多少密云双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