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足球的打法与风格类似又各异,请详细说明。我国足球追求何种打法、风格更为合适?为什么?
2、什么是队伍背后的队伍?作为主教练或者助理教练,如何确立他们的责任?同时,你认为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的?
3、近十年来,球队采用稳守快速反击打法越来越多,且非常重要。你如何认识这种打法?请说出有多少不同类型的反击打法?采用时有哪些要点?
4、我国的守门员在世界足坛包括亚洲足坛为什么不是很突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5、世界高水平比赛对运动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请说出对身体素质的具体要求。如何将这些身体素质要求与技战术训练融为一体,并请举例说明。
6、请详细说明一对一在足球比赛中的作用。在青少年队伍中一对一的培养与训练是否应该到成年队中继续?
上述六个题目是昨天(26日)晚上参加男足国字号教练员竞聘的34名教练进行笔试的题目,参加考试的教练只要选择其中的五题进行回答。。在看完这六个题目之后,或许不少人会感到失望:之前不是说要涉及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内容吗,怎么这些题目根本就未涉及?而且,相信一般人恐怕很难系统、完整地回答出这些考题,即便是专业人士恐怕也很难保证自己的回答就一定正确。
于是,我想先说一句:中国足球不是随便哪一个人就可以忽悠的,“恶搞”中国足球可以休矣,尤其是之前那么多非足球专业出身的人都想竞聘国字号队伍的主教练,看看这些题目,恐怕就应该知道不是随便哪一个人就可以当好足球教练的(当然,当教练是任何人都ok的)。如果连这些问题都无法正确地回答上来,那么,我们凭什么去对中国足球这个专业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当然,扯淡可以。)要解决中国足球的问题,恐怕还是需要专业人士,而且是高水平的专业人士!
这六道题目乍看似简单,但实质却可以从回答中反应出一名教练员对足球运动本身的认知程度、对现代足球发展的了解,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因为这六道题其实涵盖了方向、团队、技战术打法、守门员、身体素质和青少年六个大的方面的所有知识,同时也可以看出教练员实践工作中的经验积累与理论学习情况、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应该说,这几道题整体上还是出得有点水平的。不过,最容易引起争议的,还是第一个试题。
试题一、足球的打法与风格类似又各异,请详细说明。我国足球追求何种打法、风格更为合适?为什么?
【点评】在出题者看来,这道题是出题者想了解教练员对中国足球运动发展方向的认识情况。在所有六道论述题中,这道题应该是最有争议的,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也说服不了谁。或者说是最不应该出的一道题。而且,出这道题的人士,估计来自学院人士的可能性最大。
数十年来,中国足球关于技战术风格与打法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原因在于:风格与打法问题并不是足球场上的本质问题、规律性问题,攻与守的矛盾才是足球场上最基本的问题,任何一种打法与风格都需要服从于攻守平衡。也正因为是非本质性的问题,所以才会争论不休。
虽然欧美足球先进国家在具体的打法上有争论,但肯定不会上升到为一国预设风格的高度,而且在具体打法上的争论也必然是围绕着攻与守这对矛盾展开的。例如,传统粗糙的英格兰足球这些年明显技术化,而一向以保守著称的意大利足球近年来也开始追求进攻打法,但都要力求做到攻守平衡。至于具体到国家队,更是取决于具体的教练的选择,激进的教练和保守的教练、踢法好看的教练和踢法难看的教练,都可能为球队带来成功。
从这道题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足球为什么会落后,对于足球运动的本质认识上还是存在着偏差,拘泥于非本质性的问题。
试题二、什么是队伍背后的队伍?作为主教练或者助理教练,如何确立他们的责任?同时,你认为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的?
【点评】这道题其实涉及到的就是管理学的内容,而且也夹杂着教育学的内容。现代足球越来越强调“团队”与“团队精神”,这不仅仅是上场踢球的球员的“小团队”。所谓“队伍背后的‘队伍’”,其实是足球场下的队伍建设,包括医疗、后勤、高科技等等各种人员,他们同样是一个“小团队”。这个由球员组成的“小团队”与由服务型人员组成的“小团队”构成了一个“大团队”。
世界足坛任何一支成功的队伍,其背后必然有一支出色的服务团队,就像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上,韩国队进入四强,但除了23名队员之外,总共有27人为这23人服务,而这27人全部听从于主教练希丁克的指挥。一名主教练,除了管理好上场踢球的运动员之外,还要管理好整个服务团队,让这个服务团队更好地为球队服务、为球员服务。而且,整个“大团队”必须和睦相处、让所有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齐心,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如何管理好团队?这是一门相当精深的学问。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最近几届国家队屡屡失败的背后,为什么总会传出那么多负面的东西,甚至包括外界最为热衷的“内幕”?
试题三、近十年来,球队采用稳守快速反击打法越来越多,且非常重要。你如何认识这种打法?请说出有多少不同类型的反击打法?采用时有哪些要点?
【点评】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题目。“防守反击”经常为中国本土教练所采用,但常常是“防”而不“反”。而且,即便是“防反”本身,也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世界诸多豪门俱乐部球队,实战中也是经常采用这种的打法。在欧足联的《2007-2008欧洲冠军杯赛技术报告》和《2008年欧洲杯赛技术报告》中,就出现了“更积极的防守反击”的说法。所以,这个题目也是观察、了解一个教练员日常是否关注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动向与趋势,对现代足球的了解与认知程度。
试题四、我国的守门员在世界足坛包括亚洲足坛为什么不是很突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点评】这是一个专门针对守门员教练的考题。同样也是非常切中中国足球现状的一道很有价值的题目。在最近几年的大赛中,守门员常常成为中国队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且例子不胜枚举。这个题目其实也是让守门员教练员再一次阐述自己的理念与训练方式,可以说是对26日下午守门员教练陈述的一种补充。各位守门员教练完全可以进一步放开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心得体会。
试题五、世界高水平比赛对运动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请说出对身体素质的具体要求。如何将这些身体素质要求与技战术训练融为一体,并请举例说明。
【点评】这也是一道有分量的题目。一方面可以从回答中看出教练员对现代足球发展的认知程度,因为现代足球发展至今,在传统的四大足球要素(即技术、身体、战术与mentality)中,“身体”这个要素已经为越来越多的高水平教练放到了第一位,甚至在很多时候,身体常常成为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身体的保障,再好的技术、战术也根本无法得到保障,更不可能在实战中体现出来。
“对抗差”是中国队在国际比赛中经常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国球员出国比赛也经常感慨:“看看人家的身体!”可中国球员单就身体素质而言,在整个亚洲足坛是有一定优势的,N多外籍教练特别是那些曾在中国执教过的外籍教练,就明确指出:中国球员其实是在实战中不会运用身体。这与我们的身体素质训练方式、方法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力量方面。而且,中国足坛如今在教练员配备方面,最大的缺陷恰恰就是缺少“physical
trainer(身体教练,或曰体能教练)”。
所以,这道题另一方面又可以反应出教练员日常训练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实践也充分结合。
试题六、请详细说明一对一在足球比赛中的作用。在青少年队伍中一对一的培养与训练是否应该到成年队中继续?
【点评】这也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道题,也非常有现实指导意义,因为现在成年中,很少在训练中专门安排一对一的训练。尽管现代足球越来越强调“整体”的作用,但归根结底,解决问题时还是要回到到“一对一”上,说直白点就是个人能力上。而且,只有提高了球员的“一对一”能力、个人能力,才能有效提高整体。而中国队过去屡屡出现“一点被突破、全线被突破”的情况,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球员的一对一能力不强。除了场上球员外,守门员其实也存在着“一对一”的问题。在“一对一”的问题上,追根寻渊,恐怕还是青少年基础没有打好。
× × × × ×
这六道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因而,对于每一个参考者来说,你很难说谁的答案就肯定是对的、谁的肯定是错的。我更愿把这次笔试看作是一次纯足球业务交流。
过去这么长时间以来,即便是现在,我们在谈论中国足球时,依然在用“四不”来形容,其中就包括“不学习”。作为中国足球的最高管理机构,这么长时间以来,很少组织像这样的业务会议进行研讨,也就导致中国足球这个行业缺乏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气氛,也就根本不可能形成一股合力,特别是业内人士,大家一起来努力解决中国足球的业务问题。就像在昨晚的笔试结束后,教练员们在一起开始“对题”了,相互之间问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从这层意义上说,我倒更乐意把这一次教练竞聘大会当作是中国足球的一次纯业务研讨会,最终谁当选主教练其实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希望中国足协能把这次竞聘大会当作一个开始,今后能更多地从业务本身、从专业上来研究中国足球的问题,而不是从“人事”、从“关系”方面来“扯淡”!
若如此,则这才是中国足球的幸事!
2009年2月27日凌晨于北京
沈高已占竞聘上风
教练的“考生营养餐”
选帅不是“拉郎配”
加载中,请稍候......